測量是通過大型雷達或衛星進行的,雷達或衛星的測量數據會輸送給計算機,因為需要處理的數據太過巨大,普通計算機無法勝任,所以必須用超級計算機,這裡要稍微普及一下天氣預報是怎麼做出來的:氣象預報人員首先要對目前正在發生的天氣進行形勢分析,分析高空+地面的形勢,分析的過程還是蠻複雜的,要將理論和經驗結合起來,對其所關注的位置進行未來天氣的預判。另外,還要藉助一個非常重要、有用的工具:「數值天氣預報」,來進行參考。這個「數值天氣預報」就是超級計算機計算出來的。

大氣運動並非無規律可言,無論是動力過程、熱力過程、微物理過程、化學過程都是有規律可循的,科學家們把這些規律經過千百次的錘鍊總結出來,並用數學公式的方式展現出來,也就是把大氣建了一個數學模型,這個模型中都是數學方程。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數學的方法來模擬大氣的運行了,這個模型包含巨大的數據量,因此,必須用超算甚至用雲超算。


現代氣象業務建立在現代科技觀測手段上,測量天氣有國家級區域級和一般氣象站,裡面有各種氣象儀器用來測量溫壓風濕雪天氣現象能見度等多達十一種氣象要素,除此之外還有衛星雷達觀測水汽含量和運動,以及每天固定時次的探空氣球觀測不同海拔的氣象要素及變化曲線。

這些資料通過氣象通信網路到預報員的桌面,進入數值模式計算預測未來的天氣變化,有美國的Warf模式歐洲日本以及中國自己開發的數值模式,這些模式的結果成為預報員參考的資料,然後國家局省級氣象部門以及縣市氣象部門每天都會進行各種層次的會商,得到最終的預報結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