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喜迎春節了!

走親戚得準備伴手禮

哎~冬季喝什麼茶養生?口感順滑、茶性平和、養胃暖胃的普洱茶是首選。

然而,「普洱茶致癌說」卻讓喜歡普洱茶的養生咖們心裡慌慌的。怎麼辦,還要不要喝?

So,為了讓普洱茶更安全地暖到大家的心坎裏去,消道長送檢了口碑頗高的大益、小罐茶

、老班章、慶灃祥等8款普洱生茶、熟茶,檢測指標為黃麴黴毒素B1。

公佈答案之前,先來解答兩個小疑問~

Q1:為什麼檢測的是黃麴黴毒素B1?

黃麴黴毒素包括B1、B2、G1、G2、M1等5種,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常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是最強的。

Q2:只要攝入黃麴黴毒素B1就會致癌?

講真,致不致癌取決於劑量。根據毒理學實驗,一個60公斤體重的人,必須每天攝入至少2.5毫克的黃麴黴毒素B1,並且須持續3至6個月。

那普洱茶中真的普遍存在令人聞風喪膽的黃麴黴毒素B1嗎?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8款普洱茶均未檢出黃麴黴毒素B1。

為了減少生產年份因素的幹擾,這次消道長購樣時特意選取了不同年份的普洱茶,其中既包括近期生產的普洱茶(如2017年產),也有儲存了一定年份的普洱茶(如2013年產)。不過,儲存時間從幾個月到四年不等,這8款市面上常見普洱茶都沒有發現致癌物「黃麴黴毒素B1」。消道長忍不住稱讚,「噫,這屆普洱茶真是Real爭氣了!」

普洱茶越老越易成為黃麴黴的溫牀?

好,判完卷之後,消道長再帶大家捋一捋普洱茶和黃麴黴素。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已知最強致癌化學物質之一。黃麴黴毒素(AFT)是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等產毒菌株所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肝毒性和致突變性。

聽上去有點驚悚?但大家無需瑟瑟發抖。

因為消道長從廣東茶葉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陳棟那裡瞭解到,無論是歐盟、日本、美國,還是最嚴格的雨林聯盟認證,均沒有將黃麴黴和黃麴黴毒素作為茶葉安全監測的指標,側面說明茶葉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但,話說回來,越陳年的普洱茶風味越醇厚,那是否意味著越老的普洱茶更容易成為黃麴黴的溫牀?

no no no,陳棟所長認為,「正常情況下,儲藏年限越長的普洱茶越不具備黃麴黴產毒的條件。我們曾研究了存放50年的普洱茶標準樣,發現整個儲藏過程間其微生物的種羣和種類變化是很大的。相比於剛渥堆出來的熟茶,越老的普洱茶其實越不適合黃麴黴生長。

所以啊,大家千萬不要信了謠言的邪啊。

另外,陳棟所長還強調,「正常情況下,普洱茶出現黃麴黴毒素的可能性是很低的。有些人檢測出黃麴黴毒素,可能是方法的問題(相對含量誤差),也可能是取樣的誤差(儲存條件極差)。不過,如果受潮嚴重或者條件很差故意讓它變質,那普洱茶受到黃麴黴污染也是存在的。」消道長在想,該沒有商家會故意這樣做吧,畢竟誰還沒點求生欲呢?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是未加控制的自然發酵,環境中的菌種、季節等因素也會影響普洱茶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但其實,消道長覺得,方方面面都在真真切切地表明,「普洱茶致癌說」真的很不靠譜!

選購建議

最後,說個實用的。消道長建議各位養生咖在選購普洱茶時,

一是不要選擇過於便宜的普洱茶。

二是可以看一看、聞一聞,如果紙包上有水漬、茶餅明顯發黴(比如起白霜、有黴點)或味道不好就不要購買。

三是沖泡的時候觀察茶湯,如果不太清亮,甚至能喝出黴味,為了安全起見最好就別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