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鐵骨錚錚耕杏土,濤聲拍案濟蒼生。他是中醫的脊樑,是首屆國醫大師,是一名“鐵桿中醫”,他多次在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奔走呼喊,爲中醫藥的健康發展培土育苗,如今,春滿杏林,中醫藥迎來了振興發展的大好時機。而他,安心的去了那遙遠的地方。【向鄧鐵濤學習】專欄定期分享鄧鐵濤教授的親人、弟子、學生等感念、感恩的文章!敬請關注!

弟子張敏州向鄧老敬獻專著(2012年9月24日)

在鄧鐵濤教授的指導下,張敏州主任帶領團隊堅持中醫藥傳承,堅持中西醫結合方向,勇攀高峯,碩果累累。

早在中山醫科大學工作的時候,西醫出身的我,對中醫只是略知皮毛,但在臨牀上對一些西醫療效欠佳的疾病,曾嘗試用一些中成藥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故對祖國傳統醫學的博大精深有一些瞭解和認識,對中醫泰斗鄧鐵濤教授更是十分敬仰。

1997年我調入廣東省中醫院工作,與鄧老的距離又拉近一步,在中醫院工作的日日夜夜裏,雖然與鄧老直接接觸較少,但感覺到鄧老的精神無處不在。鄧老學識淵博,德高望重,博古通今,治學嚴謹,著述頗豐,臨證治人無數,門下桃李芬芳,科研碩果累累,作爲中國當代久負盛名的老中醫,不愧爲當代中醫巨擎,一代宗師。2004年3月16日,在呂玉波院長的主持下,我正式拜鄧老爲師!鄧老師送了鉅著《鄧鐵濤醫學文集》給我,書中有他鏗鏘有力的筆跡,更有他從醫生涯的經歷和輝煌的寫照。在鄧老師的指導下,我學習中醫,堅定地走中西醫結合陽光大道,促進中西醫結合。

20多年來,鄧老作爲重症醫學科的學術顧問,他嚴謹的治學態度,精湛的醫術,高尚的醫德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一旦有病人需要會診,一個電話打到鄧老家,鄧老二話不說,馬上出發。好幾次,鄧老前來指導危重病人搶救,我擔心88歲高齡的鄧老有被感染的危險,建議他在辦公室會診,但鄧老總是毫不猶豫地穿上隔離衣,戴上口罩就進入病房給病人察舌切脈,仔細辨證,開方下藥,這一切令我感動,催我奮發。鄧老的每次查房都是我們極佳的學習機會,人們把鄧老的處方爭相傳閱,細讀精解,每遇有不解之處,和藹可親的鄧老總是耐心解答,最讓人快樂的是查房後,一班人將鄧老團團圍住,逐個將臨牀中、科研中的疑惑向鄧老提出,充滿智慧的鄧老總能給人滿意的答案,辦公室到處盪漾着笑聲。

鄧老指導急性心肌梗死救治(2004年9月10日)

記得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向鄧老彙報通冠膠囊院內製劑研發情況,鄧老聆聽後告訴我,發揮中西醫各自的特長,二者結合治療冠心病具有較好的療效和很大的發展潛力。鄧老還指出,通冠膠囊組方嚴謹,君、臣、佐、使分工明確,治療冠心病藥簡力宏,且又有現代醫學對組方中單味藥的研究基礎,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真所謂“聽師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鄧老的指導讓我豁然開朗,心裏熱熱的,更堅定了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的信念和決心。2008年,我帶領團隊爲104 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成功植入心臟支架,術後服用通冠膠囊,隨訪6年康復良好,創醫學的奇蹟。2012年8月,我帶領團隊整理鄧老從醫幾十年來在治療冠心病方面的經驗總結和案例分享,主編出版《鄧鐵濤論治冠心病》,該專著論述了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提出的五臟相關、痰瘀相關理論在冠心病治療中的應用,同時結合現代醫學診治冠心病的最新進展,從中西醫結合角度對冠心病進行了深入討論。《鄧鐵濤論治冠心病》榮獲2018年度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著作二等獎。

鄧老指導通冠膠囊研發

20多年來,在鄧老的指導下,我帶領團隊堅持中醫藥傳承,堅持中西醫結合方向,敢爲人先、勇攀高峯。作爲全國中醫院首個綜合性ICU,目前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臨牀重點專科、國家區域中醫診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症醫學重點專科總牽頭單位。1998年在全國中醫院中率先開展心臟病介入治療,最早開通24小時全天候搶救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最早成立胸痛中心及率先實施急性心肌梗死臨牀路徑管理,成立全國第一個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2018年胸痛中心獲得國家胸痛中心認證。ICU致力引領中西醫結合防治心肌梗死標準化建設,牽頭成立全國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聯盟,主持發佈國內首部行業標準《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填補該領域的空白,實現了從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臨牀路徑、專家共識到診療指南的跨越式發展。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鄧老尤其注重養生,結合鄧老養心理念,我帶領團隊提出急性心機梗死“救心、治心、養心”三位一體救治模式,運用中醫藥理論及方藥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取得顯著療效。2018年,我們團隊中醫藥研究項目獲得首屆中醫藥國際貢獻獎-科技進步二等獎。2019年,中醫藥研究項目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提名申報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鄧老學高爲師、德高爲範,在鄧老的感召下,我不斷努力前進,曾榮獲首屆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十大醫學貢獻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大醫精誠先進個人和羊城好醫生等榮譽。201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主持首箇中國醫師節座談會,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衛生健康工作者的節日祝賀和親切關懷,我作爲“第十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受邀在座談會上代表全國中醫、中西醫結合醫師發言。鄧老桃李滿天下,爲每個學生傾注心血,我跟隨着老師的腳步,也期望自己能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我的學生李健、郭力恆、陳全福、李新梅和張曉璇等已成爲醫院的科主任或管理者;學生郭力恆、陳懌、王磊、祁建勇、毛帥、周袁申和謝東平先後獲評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1月10日,我驚聞敬愛的鄧老仙逝,十分沉痛,我們要化悲痛爲力量,以衝刺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爲動力,在傳承鄧老學術思想的基礎上,不忘初心,努力挖掘創新,爲中醫藥走向世界添磚加瓦而努力!

弟子簡介:

張敏州: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學術經驗繼承人、國醫大師陳可冀院士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室負責人 、廣東省中醫院胸痛中心醫療總監、廣州市心肌梗死中醫藥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臨牀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症醫學重點專科協作組總負責人、中國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醫師分會副會長兼心臟介入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主持制定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榮獲第十屆中國醫師獎、白求恩式好醫生提名獎、全國十大醫學貢獻專家獎等榮譽稱號。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鄧鐵濤國醫大師傳承工作室

圖:吳遠團

編輯:查冠琳 責編:宋莉萍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