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歷史大吐槽

抗戰時期的74軍被稱爲“抗日鐵軍”,這個名頭可不是輕鬆得來的,而是在參加了無數次的戰鬥戰役之後,因爲累累戰功而得到的。那麼爲什麼這麼多的抗日軍隊中,只有74軍被稱爲“抗日鐵軍”,是什麼成就了它呢?

首先是74軍的裝備夠鐵。74軍是當時中國軍隊中,少有的擁有先進裝備的軍隊。74軍是在抗戰之後組建的軍隊,由王耀武率領的51師和俞濟時率領的58師合併而成。前者在國共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少有的能夠將紅軍打得節節敗退的隊伍,先後得到蔣介石的多次嘉獎。而後者則在俞濟時的長袖善舞之下,通過各種方式武裝起來的強大軍隊,在合併之前58師共有重機槍54挺,輕機槍274挺,擲彈筒243個,山炮、野炮、榴彈炮16門,迫擊炮、平射炮30門。就這樣,兩支軍隊合二爲一,一個戰鬥力強悍,不畏生死,另一個武器精良,兩者取長補短,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完美組合。在74軍完成組建之後,立即開赴了抗日前線,先後參加了淞滬抗戰和南京保衛戰,最後在萬家嶺大捷中一戰封神。

其次是軍隊領導人的強悍作風。74軍先後經歷了俞濟時、王耀武、施中誠、張靈甫、邱維達五任軍長,而他下面的師長旅長也是作風特別頑強的軍人,像前面提到的軍長都是從師長、團長一級因爲累累戰功晉升起來的,除了這五個人之外,還有李天霞,何凌霄,吳繼光等等這樣的驍勇之士,在抗日戰場上面大展神威。這些人在抗戰期間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一旦上了戰場,就會奮不顧身,始終與自己的將士們一起,奮戰在戰火紛飛的最前線。

再次是軍隊的及時補充。抗戰期間的中國軍隊,由於損失很大,要是得不到及時的補充的話,那麼很快就會打光,很多軍隊都因爲損失慘重而取消了番號。74軍在歷次戰鬥中,也是到此遭遇重創,武器裝備,人員損失都是相當地大,有的時候甚至達到了50%以上的比例。但是每次遭受重創之後,都能夠及時地得到補充,才能夠在與日寇的歷次作戰中,越打越強,而不是像有的軍隊那樣打沒了就沒了,難以得到有效的補充。這也是74軍作爲中央軍的優勢所在。

最後是時勢造英雄,在抗日戰爭時期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裏,只有心懷國家民族的軍隊,才能夠在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裏面生存下來,並且能夠越打越強。74軍有了這樣的機遇,並且抓住了機遇,讓自己成爲了歷史上有名的“抗日鐵軍”!

在中國的抗戰史上,由於中日之間巨大的實力差異,每一次戰役下來,中國軍隊的戰損都要遠遠大於日本,特別是在人員傷亡方面,更是數倍於敵人。正是有了這樣巨大的犧牲,所以我們才更應該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參考資料:《 從“抗戰王牌”到灰飛煙滅——國民黨整編74師的興衰給我們的啓示 》、《張靈甫滁州追悼會及其他》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