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領域,風控都成了一個緊俏的職業。這跟近幾年金融領域形態的多樣化有關,用戶對於風險控制變得越來越關注。

風控包含了兩類工作,即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但在不同類型的企業中,風控的管理及控制的領域方向也會有所不同。

這並不算是個新職業,但我們發現它的職業發展勢頭正變得越來越好。根據科銳國際的統計數據表明,在金融行業各職能部門的薪酬漲幅裏,儘管中後臺部門仍然沒有前臺部門的15%高,大約在5%至10%之間,「不過風控在中後臺其他職能部門中算是漲幅比較高的。」科銳國際金融行業總監李珉說。

之所以能有這樣比較有優勢的漲薪,主要有兩方面原因。甫瀚諮詢董事總經理崔楠認為原因之一在於人才貯備不足。過去很多人都沒能認識到風控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不太願意入行,另一方面這又是一個需要專業技能的工作,因此整體而言從業者不多。原因之二是因為這兩年互聯網金融發展非常迅速,大大小小的P2P平臺的出現催生了風險控制人才的需求。加上銀行、保險、期貨、信貸、小貸、小微貸、PE、VC這些行業本身也都有很大的風控人才需求,所以使得這類人才出現缺口。這些企業之間的人才競爭也把風控人員的收入拉到了一個比較高的位置。

當然風控不僅僅出現在金融機構,它也存在於各個行業。中智人才評鑒與發展中心執行總經理彭平根說,許多企業都開始在內部設立風險管理或內部控制部門,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識別、分析、評估。不過,總體來說,企業中的風控工作大都集中於事後的檢查評價。因此需求度最高、體系最完善的風控工作還是集中在金融領域。

金融領域的風控工作屬於中臺部門,需要參與到具體業務的事中風險評估及審核過程,而非僅僅事後的檢查評價。通常涵蓋的範圍包括金融行業特色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往往有比較大的權力。

高收入、無業績壓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轉型為風控,他們往往來自於金融業的其他職能崗位,比如銀行櫃員、理財顧問、諮詢公司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師等等。而現在一些新型金融機構的出現也增加了有志於此的人們的選擇。

風控崗位的門檻是什麼?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風控崗位有何不同?做風控這份工作又能帶來哪些收穫?

不同金融機構裏的風控需要做什麼?

總體來說,風控崗位涉及到的工作包括業務審查(業務發生前的審核,通常未通過審核,業務不能執行)、風險監測(業務發生後的持續風險監測,包括預警及應對等)以及業務綜合管理(數據的統計分析等)。不過在銀行、保險、信託、期貨、P2P互聯網金融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內部,風控的工作側重不盡相同。

1、銀行

相比其他類型的金融機構,銀行的風險管理部門更為成熟。「巴塞爾委員會」1988年7月制定的《巴塞爾協議》裏為全球商業銀行確立了明確的風險管理標準,確定了管理哪幾類風險。「尤其對怎麼管控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說得非常清晰。」崔楠說。

貸款業務是佔銀行風控日常工作比重最高的一類業務。處於中端的風控部門往往在客戶閱讀貸款細則時就開始進入風險審核,看貸款對象的個人風險評估是否符合要求,經過風險評估後的業務才會被提交到更高管理處審批—也就是說,風控的工作存在於交易的過程中。

銀行風控的這種運作方式也成為許多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母本。「比如保險行業大多是參照銀行的做法。」崔楠說。

2、期貨、信託、小額貸款、融資租賃企業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來說,期貨、信託、小額貸款、融資租賃企業都算是比較新興的類型。它們的風險管理以風險為核心,側重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交易對手風險等等。

這些行業的新興之處還體現在業務的複雜和創新需求上。比如信託,以房地產作為信託產品和以汽車作為信託產品是不一樣的,某種程度上來說每個項目都需要開發一套創新的金融產品。「當一個創新產品出來的時候,這個產品是不是能變成一隻基金,或者變成某一種產品推到市場上去,它們的風險管理部就要進行審核。」崔楠說。這種情況下,風險管理部需要判斷這個新產品的風險是否可控?風控敞口有多大?萬一出現問題,項目坍塌了,儲戶或者是投資者來向公司要錢時,剛性兌付的資金壓力有多大?「有多少可能性這個項目就有多少可能收不回來錢。」崔楠解釋道。

風險管理部對於新產品的審批意見非常重要,「如果風險管理部或風險管理委員會不批的話,這個新業務真的可能會被否掉。這是一個權力很大的部門。」崔楠說。

3、網上個人信貸(P2P)

相對傳統金融領域來說,P2P還處於初期階段,因此風險管理工作可能並不是很完善。「有一些企業在做這類金融產品的時候,可能只是從金融企業挖一兩個人來就開始管理風險,他們的風險管理主要集中在信用風險審核。」崔楠說。

4、第三方支付平臺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控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支付寶、微信錢包等都屬於第三方支付,在這些應用中,風控人員更需要關注的是操作過程中所涉及的前端產品,比如密碼鎖、支付驗證等—他們的工作主要是保護用戶的交易安全。

支付寶大安全-安全策略的高級安全策略專家龍屠說,和銀行比較關注信貸風險不同,第三方支付平臺更重視在線實時交易中存在的欺詐交易風險。如果交易出現問題,用戶資金被盜,那麼第三方支付平臺就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

對於這個新興領域,崔楠認為行業監管是缺失的,對於風險管理的鬆緊程度完全取決於公司高層對風險的認識度。「他們會有業務壓力,在搶佔市場時,風控可能沒法完全按照理想狀態去執行。」

風控的入門要求

無論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風控都算是一個硬性技能要求比較高的崗位,但根據工作內容的不同,對公司人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傳統金融領域及P2P中,金融行業相關的知識和經驗是很重要的。

對於畢業生來說,儘管大部分金融機構和企業都抱著一種「反正都是白紙,我可以用我們的體系來培養」的觀念,但如果是金融專業同時具備一些比如FRM金融風險管理師、CFA特許金融分析師、CIPRM中國註冊風險管理師等專業證書會更有競爭力。

對於社會招聘來說,風控人才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個是從其他類似機構找人;另一個則來自於大會計事務所或諮詢公司,後者出來的公司人往往有一些金融企業審批或企業風控的外部服務經驗。

第三方支付平臺因為工作內容的不同,則需要應聘者擁有數據應用能力和系統思維的能力。

「我們所有的風險都是基於數據的,所以如果不瞭解不掌握數據,影響風控系統的信息是蒐集不了的。」龍屠以支付寶舉例,支付寶每天的交易用戶數量可能有好幾千萬,其中每次操作都會產生很多數據,支付寶的風控人員必須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監控,然後識別出一些異常交易。

系統思維能力則能幫助風控人員在發現風險時,從多個維度,包括數據、業務、產品、用戶體驗等方面去考量解決辦法,這不僅僅是用一個好的數據模型,或是單靠好的產品就能完成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協同解決。

不管是傳統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都面臨著不斷發展和迭代的挑戰,這使得風控人員必須保持很強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

風控的工作狀態及可能面臨的挑戰

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及企業的風控因為其職能的不同,所呈現出的工作狀態會有所不同。

通常,一些大型銀行的風控部門由於業務穩定,規模較大,人員充足,因此工作負荷不大,屬於行業中工作壓力較小的部門。不過一些跨國銀行的風控職能往往集中在國外總部或區域中心,中國的風控部門更多地扮演執行的角色,個人的能力體現和成長空間都會受到一定的侷限。

在一些大型金融機構,風控的工作重點在於如何將領導的風險偏好轉化為合理的風控工作指標,凸顯自身價值。

「一些中小型金融企業,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控,由於業務類型複雜、創新性高、變化大,原本就不夠充沛的風控人員,往往需要承擔更大的工作負荷。」崔楠說。這類風控人員的職能壓力往往來自於不僅要控制風險,同時還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不錯殺好項目,不漏殺壞項目,同時也不能延誤業務時機。這種時候還有可能受到來自業務部門的壓力,「如何在業務發展和風險管理之間找到平衡,如何在壓力下,堅持風控的專業判斷,都是一個好的風控人需要考慮的。」崔楠說。相對來說,這類企業的風控人員壓力更大,能力的提升也更快。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風控工作則更偏重產品,因此有其獨特的地方。

首先是快速響應,因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使用是24小時都在發生的,因此其風控人員一旦發現有風險問題,就要立即進行跟進並解決,哪怕是在凌晨或者節假日。

其次就是需要一直追求更好的客戶體驗,不斷改進風控產品、安全產品的體驗。比如支付驗證這塊業務在有了簡訊提醒的前提下繼續探索更好的提醒方式,嘗試指紋、人臉識別、聲音識別等新技術。這部分工作可能是傳統金融機構所不常見的。

另外,對於想要在風控領域達到高度的公司人來說,決策能力會是一個挑戰—既要兼顧業務,又要保證風險管理。

風控的職業發展方向

金融機構和第三方支付的業務職能差別較大,相互之間比較難轉型,但職業發展路線都算明朗。

在大部分金融機構裏,風控崗位的職業晉陞往往通向首席風險官,最終可能成為銀行的副行長,或是其他金融機構的副總經理,主要還是偏重風險管理和控制類的工作。

在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情況也比較類似。根據龍屠的說法,隨著業務的鑽研,風控人員往往有三個發展方向,一是成為風險領域的專家,二是成為數據方面的專家,三是成為產品專家,其中數據能力不僅僅是在風控領域,其他領域也是適用的。

風控的薪酬狀況

從具體行業來說,銀行業風控的薪資漲幅平均在5%至10%之間;保險業相對平穩,因為保險業圈子狹窄,風控流動率較小,薪資漲幅不大。「證券基金業內中資外資風控的薪資漲幅有非常大的差異,所以沒法得出一個明確的參考標準。」李珉表示。

從區域上來說,風控人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需求量雖大,但薪酬偏低。

一線城市有5年到10年經驗的銀行風控人員平均年薪在30萬到60萬元之間;保險業有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風控在外企的薪資約為70萬元,在本土企業為60萬元;證券基金業有5年至8年工作經驗的風控經理在本土企業的年薪一般在30萬至80萬元之間。

P2P行業、第三方支付行業的風控人員大多是來自銀行或是同行業。在跳槽的過程中,他們的薪資會得到一個比較大的提升,增長幅度可達30%至50%。「這其中阿里系可能會更高一些。」李珉說。

今融道APP是一款以北京金融街、上海陸家嘴、深圳福田中心、香港中環為核心發起的金融社交平臺,一個只屬於金融人的圈子。

瞭解更多的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

finstao.com/post/detail?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