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呂雪彗╱新聞側寫】

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將滿週年,給人印象是全年無休的「拚命三郎」,他把古人常言道的「喫飯皇帝大」,做為上任後拚經濟的動力與信念,因此不論走到哪視察前瞻基礎建設,最關心的正是民生經濟的議題。

賴揆去年9月8日從臺南北上出任閣揆,儘管曾任國會議員身經百戰,但北上後一言一行皆被「放大」檢視,歷經北部媒體、網友及各界給他嚴苛的「震撼教育」。例如提到長照員薪水3萬元及積功德被諷「功德院」,平均薪資4萬8被批「不知民間疾苦」,深澳「乾淨的煤」遭網友狂酸等,失言惹議被轟,他不以為意,總能淡淡一句「網民太有創意」,四兩撥千斤,化解尷尬,他堅信:「痛苦會過去,美麗會留下」。

賴揆一上任,立即正面迎戰勞基法一例一休二度修法的殺戮戰場,為勞資排班、輪班、加班、特休創4彈性開路,令工商大老許勝雄覺得他「非常慈悲」。他親上火線,面對工商團體訴求「五缺」課題,火速在2個月內一連五天舉行五場記者會,提出解方,也讓外界見識他的行動力。

針對民間投資熄火,產業轉型力道不足,對外投資雞蛋放同一籃等問題,賴揆甚至隔週就召開加強投資臺灣專案會議,排除民間投資路障,檢視法規鬆綁,時時刻刻繃緊行政團隊神經,不喜鄉願駝鳥,迄今已召開18場會議,從未懈怠間斷。看在工商大老如許勝雄和張忠謀眼裡,都豎起大拇指稱讚賴揆,是瞭解民間疾苦、接地氣、做事非常積極的閣揆。

為了履行對企業穩定供電的承諾,讓企業放心投資臺灣,賴揆不憂讒畏譏,打破綠營核電神主牌禁忌,勇於承擔拍板核二廠2號機再轉;為了展現對供電穩定的用心,有史來首度率領工商領袖赴林口電廠,瞭解燃煤電廠技術進步及臺電一線人員的努力,一再保證不缺電。儘管對核電看法官民站在二條平行線,但工商大老林伯豐都不得不感受到「賴揆真的很用心」。

「拚經濟」是賴揆首要施政,雖非財經見長,也非標榜財經內閣,但他誠實面對企業投資的問題。棒球迷的他,經常直球對決多年沈痾及棘手難題,一例一休、核二2號機及財劃法皆是例證,他的勇於任事與解決問題的務實風格,也成了內閣拚經濟最強大的後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