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來自我的好友

木沐

,她畢業於清華大學MBA,具有大型跨國企業10年以上高管經驗,專註於職場和個人成長領域研究。

木沐在工作中以卓越的領導力帶領團隊披荊斬棘,拓展市場,被授予全球獎項。

職場之外,木沐創立微信公眾號

【職場木沐

(ID:mumushuo2017),

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公眾號寫作,把自己的經驗傾囊相授,為職場人士提供大量快速成長和獲得提升的文章,得到廣大讀者喜愛,直呼乾貨滿滿,相見恨晚。

堅持高質量原創使她成為LinkedIn專欄作家,分答頭條專欄作者,36氪特邀作者和微博認證職場博主,很多熱文被大的公眾號如人民日報,新華網,思想聚焦,LinkedIn,讀者等爭相轉載,目前已被數家出版社邀約出書。

在文章末尾,木沐為你特別準備了一份福利等著你哦。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木沐

寧願花11K重新招人,也不願花9K留住老員工,

公司到底為什麼?

文/木沐

01

沉重而敏感的梗

說起公司「寧願花11K重新招人,也不願意花9K留住老員工」這個梗,沉重而敏感,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老員工立馬義憤填膺,恨的牙癢癢,抱怨公司不講人情:「招的新人,工資一個比一個高,就不明白到底比我們強在哪!」

新員工則眼皮都不眨,振振有詞:「不給11K,誰來你們公司啊,這就是市場行情,懂嗎?」

寧願高薪招新人,也不給老員工就地漲工資,就算老員工憤而離職也在所不惜,這已經成為職場潛規則,被很多公司尤其大中型公司作為通行慣例執行。

公司為什麼要做看上去如此不划算又招人怨的事?新,老員工到底誰說的更有道理?

02

公司加薪的邏輯

處於高速發展的企業或者創業型公司,因為業務需要,薪資體系相當靈活而多變,漲薪幅度自然不在話下。然而一般的傳統中大型公司,其加薪制度都有既定流程和固定頻率,相對穩定。

通常一年有一次普調的調薪機會,在年初或第一季度進行。當然也有個別情況,如員工升職,特別獎勵等可在任何時間進行。

普調漲薪的流程基本是這樣的:公司會在上一年度作出整體加薪預算額度,然後分解到各部門,部門經理會根據這個分解下來的額度,制定本部門員工的加薪計劃。

比如領導接到通知,今年整個部門漲薪額度為1000塊錢,不算ta本人,部門成員共3個人:A,B,C,基本工資都是10000元。經過計算和綜合考慮,領導給出如下的加薪方案,三個人的漲幅差距還算均衡:

  • A:漲200(漲幅:2%)

  • B:漲500(漲幅:5%)

  • C:漲300(漲幅:3%)

但是如果給A的漲幅是8%,整體方案就隨之變成:

  • A:漲800(漲幅:8%)

  • B:漲100(漲幅:1%)

  • C:漲100(漲幅:1%)

可以看出,三個人的漲幅雖差距較大,但是整體漲薪金額控制在部門額度內,絕不會出現給某個員工上浮10%或20%這種天方夜譚的情況。

此外,在綜合考慮員工調薪時,部門經理會考慮的因素通常包括:

  • 員工在上一年度的績效評估

  • 對部門或公司的貢獻

  • 現有薪資水平

  • 領導的主觀印象

站在公司層面,只要每個部門的漲薪金額不超過各自額度,一般也不會幹預和插手。

在這樣的加薪邏輯中,普通員工毫無理由,平白無故要求公司在非升職,非普調的情況下給自己加薪,或者就算在加薪期間,但要求加薪幅度超過部門額度,看起來都相當無腦,徒增笑柄。

03

公司加薪,

要考慮員工整體平衡

瞭解了公司的加薪邏輯和流程,我們再說回11K vs. 9K的梗。

假設老員工現有工資是6~7K,想要漲到9K,加薪幅度是30~50%。

如此大的漲幅在目前大多數公司年漲幅僅為7%的普調中出現的概率是極低的。

而對於公司來說,需要將現有員工的薪資漲幅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以期達到整體平衡。否則給某些員工漲幅過高,勢必會給廣大員工留下口實,引起內部情緒不滿甚至衝突。

公司絕不會為了個別員工而引火燒身,因此斷然不會為了留住你,而給你漲到9K。

就算你業績不錯,表現優異,對你的獎勵一般都會在季獎或者年獎中有所體現,就算年度的普調中會給你漲薪,漲幅也不不會太出格,仍然控制在本部門的預算額度內。

除非你為公司做出特別的重大貢獻或創造了巨大收益,公司才會拿出額外的一部分預算給你大幅加薪,並不佔部門的額度。

當然如果你牛逼到了這個地步,就肯定不是糾結11K還是9K這三瓜倆棗的胸懷了。

04

為什麼花高薪招聘新員工?

上面分析了為啥公司不會輕易給你30~50%的漲薪幅度到9K,那公司又為啥寧可從外面招一個11K的高薪員工呢?

在各行業都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公司要想快速發展,就需要引進新人才,吸收新idea,吐故納新才才會保持活力和競爭力。

老員工自認為性價比超高,認為公司只需要給他們遠低於新員工的工資,就可以輕易享受老員工的優勢,比如:

  • 對公司歷史,業務和產品熟悉

  • 對公司的人脈和流程熟悉,好辦事

  • 學習曲線短

然而這不過是存在於他們腦子裡的YY而已,從公司角度來看,以上老員工自認為的優勢完全可以被解讀成他們的劣勢:

  • 對公司歷史,業務和產品熟悉

    ---> 

    公司解讀:思維守舊,墨守陳規,缺乏創新意識

  • 對公司的人脈和流程熟悉,好辦事

    ---> 

    公司解讀:工作不以結果為導向,過分講究人情,一團和氣最後辦不成事

  • 學習曲線短

    ---> 

    公司解讀:缺乏學習動力和激情,拒絕接受新事物

相反,這些老員工的劣勢反而恰恰是新員工的優勢所在,也正是為什麼公司願意付出更多的薪水請來新人,而不願意留下老人。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每個崗位在人才市場上都有明碼實價的標籤,僱主在招聘新人時,當然要遵循「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也就是用市場價格招到適合的人才。

當一個候選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和個人能力在市場上平均定價11K的情況下,公司想要用低於這個價位的薪水招到同樣條件的人才,基本不太現實。

公司想要招聘新人,就必須完全服從人才市場的價值規律,用市場化的薪資招到合適的員工。

因此不管老員工怎麼感覺不公平和不服氣,都是徒勞的。

05

職場潛規則,

越早明白越好

我入職場多年,最初也對11K vs. 9K 這種現象不太理解,曾有過來人偷偷跟我說:

「這就是職場潛規則,你在這裡好好鍛煉,等哪天翅膀硬了,跳一次槽,然後再回來,那工資絕對按照市場價,一去一回,說不定就雙倍了,原地不動想漲這麼多,門都沒有!」

後來見得廣了,經歷多了,對這條職場潛規則就更加感同身受。

與其每天抱怨新人比自己工資高,與其不斷抨擊公司的薪酬體系,寄希望於公司「幡然悔悟」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中,還不如掂量掂量自己,一旦把你放到人才市場的攤位上,到底值多少錢。說不定到時你連抱怨的勇氣都沒有。

值多少錢,既不由你自己說了算,也不由公司說了算,而取決於在激烈的競爭中,你自己到底有什麼資格和多大的本事。

這樣的職場潛規則,越早明白越好。

-THE END-

本文作者木沐

微信公眾號:

【職場木沐

】(mumushuo2017)

—專註職場發展和個人成長

  福利來了 

  

—《職場高情商的祕訣》

關注公眾號

【職場木沐

】後,在後臺回復「

情商

」二字,你將會得到這本經典文集—《

職場高情商的祕訣

》。

這是一本關於職場關係和高情商的文章合集,全部來自木沐的原創作品,

這些文章令數十萬讀者受益。

長按上圖識別二維碼關注木沐

這裡還有更多乾貨文章,關注

【職場木沐

後,發送關鍵詞,即可查看。

情商管理:

《情商低,再努力也沒用!》

《比你升職快的那個人,不過是做到了這兩點》

《快速提高職場情商,你需要注意的12個細節》

《那個朝九晚五,追求詩和遠方的同事被裁了:混日子的人,下場都很慘

《那些早到10分鐘的人,混的都不會太差》

關注

【職場木沐說】

,在後臺發送關鍵詞「

有趣

」,查看以上文章。

個人成長:

《職場5年,被啪啪打過的20個耳光》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世界正在懲罰瞎忙的人》

《能力沒我強的那個人,為啥工資卻比我高?》

《扎克伯格親自做的這26張PPT,教你高效管理時間,看完整個人都通透了》

關注

【職場木沐說】

,在後臺發送關鍵詞「

有料

」,查看以上文章。

職業發展:

《最糟糕的不是漲不了薪,而是30歲以後還能去哪?》

《我升職了,卻不得不離職》

《哪個成功的人不是一邊想辭職,一邊在堅持》

《這4種跡象,表明你已經做好升職的準備了》

《連續面試了3個候選人,我最終選擇了穿得像「包工頭」的那個人》

關注

【職場木沐說】

,在後臺發送關鍵詞「

有用

」,查看以上文章。

人生思考:

《那些不睡覺拿命抵抗焦慮的年輕人 》

《同學已經年薪百萬,你還在朋友圈集贊換獎品》

《比三觀不合更可怕的,是認知不同》

《沒出息的11種表現,你現在知道還不晚》

《你不是不努力,而是太著急》

關注

【職場木沐說】

在後臺發送關鍵詞

有才

查看以上5篇文章。

木沐也把自己的所有原創文章整理成一張列表,關注公眾號之後擊點底部菜單欄最左側的「

我的文章

」就可以查看到木沐的所有原創作品,非常方便。

講真,不管你是職場小白還是老江湖,如果

想在職場上風生水起,備受領導賞識和重用,輕鬆玩轉職場生態圈,獲得快速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

,木沐的公眾號絕對是你應該關注的一個。

很多朋友在我的推薦下關注【職場木沐說】後

避開了一個又一個職場大坑,像是獲得了職場重生,進階之路越走越順

關注

【職場木沐說】

從職場心理、職場關係、

高效溝通,到職業發展、

成長規劃、高情商管理,

你都可以獲得最接地氣的

職場攻略和成長乾貨,

讓一個成功人士在自己的成長道路上

一路指點迷津,保駕護航

何樂而不為?

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職場木沐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