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龍王是民間所敬仰之神,龍王是掌管海洋和凡間風雨之神。在神話體系中,因為四海龍王為海洋之神,海洋在下,天庭在上,如此就和天庭相離深遠,雖然也歸天界玉皇大帝所管,但因為遠離天庭,所以龍王的地位和身份也很特殊。故而天庭對海洋之事則任由四海龍王自行治理。如此也就是說四海龍王有很大的自治權,這和人間的諸侯國頗有些相似。

而在《西遊記》等文學作品中,四海龍王的形象則感覺實力有些弱,很容易被欺負,比如他就曾被哪吒、孫悟空欺負過,著名的就是哪吒鬧海、孫悟空奪寶。

那哪吒、孫悟空都欺負過龍王,龍王真的好欺負嗎?

其實,四海龍王並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也並不是說什麼人都可以欺負的,四海還是很有實力的,不然何以能有掌四海之職,行很大的自治權力。

這一點,就如前面說的,如凡間的諸侯王一樣,諸侯王有的是因功被封為諸侯王,有的是皇室被封諸侯王。不管是哪一點,能為諸侯王,要麼是身份尊貴為皇室宗親,要麼是能力強,從而可以戰功赫赫被封諸侯王。

作為諸侯王的他們,終究是有實力、地位的,如此的話又會什麼人都可以欺負的了的!當然有的諸侯王還是會被欺負的,之所以有的會被欺負,是因為欺負他們的實力、地位比諸侯王更厲害。

四海龍王也是一樣,他們有實力,在四海之內,以四海龍王為尊,如此的地位、實力並不是什麼人、什麼神仙就可以欺負的。當然要是有的人本領高強、又無法無天、膽大妄為就另當別論了,比如哪吒、孫悟空。

哪吒、孫悟空不僅都是本領高強、神通廣大,而且他們在開始的時候,都性格頑劣,天不怕地不怕,從而有了哪吒鬧海、孫悟空奪寶之事。

因為哪吒、孫悟空本領高強,四海龍王並非敵手,如此四海龍王只能落下被欺負的份了。

所以龍王之所以會被哪吒、孫悟空欺負,一則是因為他們二人法力高強,二是因為他們天不怕地不怕。

當然若是換做別的本領低的去欺負四海龍王,結果就不一樣了。在說了,在哪吒鬧海、孫悟空奪寶的故事情節中,哪吒、孫悟空都是主角人物,那作為配角的龍王也只有被主角欺負的份了,以此來突顯出主角的光環。而在神話故事系列中,龍王不僅被哪吒、孫悟空欺負過,而且還有一個故事是非常熟知的,就是八仙過海。

由此也可反映出另一面,哪怕四海龍王在四海之內為尊、是天庭讓他們管理海洋之事,但因為和天庭相離甚遠。也就是說四海龍王雖然背靠天庭,但卻是天高皇帝遠。以至於只要一個人有實力,就會膽大的去欺負龍王。

而有關龍王的史載,多有興雲布雨之說。而且自唐朝宋朝以來,皇帝也曾多次封龍為王,以此而願天下風調雨順。當然在道教中,四海龍王也是有興雲布雨說。

在唐朝唐玄宗時期,曾詔祠龍池而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禮儀祭龍王。到了後來的宋朝宋太祖時期,亦沿用唐朝時祭五龍(青龍、赤龍、黃龍、白龍、黑龍)之制,再到後來宋徽宗時期,又詔五龍皆封為王。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當然五龍神是以方位為區分的。而以海洋為區分的則是東西南北四海龍王。


龍在中國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民族圖騰和帝王象徵,但是西遊記里的龍王的形象卻與我們認知中的形象大去甚遠。

其實說白了,西遊記里的龍王是作為一種生物存在的,就是一般的獸,中國人崇拜的龍和龍王實際是兩回事。

龍王在西遊記里只是水府的頭領和司雨之神,本身職級並不高,連行雨點數都要由天庭決定,大體不過是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官僚。

涇河有龍王,連御花園的井底都有龍王——可見龍王的數量是很大的,並沒有什麼高貴之處。涇河龍王曾經對太宗說,「陛下是真龍,臣是業龍。」這句話雖有套近乎拉關係之嫌,也側面反映了龍作為生物的存在(也就是龍王)是與中國人作為領袖象徵的圖騰化的「龍」有所區別的。

而且龍是動物,動物仙在仙界就是弱勢。龍屬於牲畜類,神仙是吃龍的。天上出門坐龍車鳳輦,上桌吃龍肝鳳膽,連賣驢火的都在牆上貼個天上龍肉地上驢肉。所以西遊記中龍王的人設地位就不是很高。

吳承恩腦洞再大,反抗意識再強也逃不脫他所生長起來的環境。受地理因素影響,我國從古至今都是以農耕為主,近海區域才發展海洋魚牧業,總體來說中國是地道的農耕文明,在文藝作品中,對於陸地意象的描寫,無論從數量還是高度都是碾壓海洋的,對於海洋、海洋生物或者海神的讚美相對於山川大澤的相關記載真是九牛一毛。

而中國人所崇拜的龍,能獲得圖騰的地位,並不與他們來自海洋有直接的關係。

龍的原身實為蛇,因為蛇居住在雨水豐沛的地域,古代先人便將蛇作為自己的圖騰信仰,期盼獲得豐沛的雨水,實則發展農耕文明。所以說中國的龍文化本身就並非是從海洋里發展出來。

史記記載劉邦之母受龍盤而得劉邦,此後史籍往往附會皇帝有異象,和龍強行攀親,而佛教、道教中關於龍(王)的記載開始漸漸流傳,唐宋以來,中國的皇帝們把龍封「王」,這些神話(宗教)生物搖身一變,獲得了正統的「龍王」稱呼,也正式獲得了海洋的「封地」,上述這些因素下,龍的內涵逐漸發展、異化,大致變成兩條線索,一條是皇帝的象徵,即「真龍天子」,一條是海洋的神祇,掌管水族和降雨,也就是「龍王」。

中國的帝王自詡承天奉運,福澤萬民,他們才是中國文化中的「真龍」,而「龍王」不過是海洋生物。「真龍」的地位是顯著高於龍王的,其內涵也差別極大,如果說「真龍」代表著中華文明的圖騰,海里的龍王最多不過是陸地真龍的同人罷了。

中國人崇拜的龍和龍王實際是兩回事,除了沿海及乾旱地區,龍王在農耕文明中並沒有得到很高的地位,在文學作品中被欺負也是自然而然的了。心疼作為食物,又不被人尊重的龍王三十秒。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我認為龍王在西遊記里只是水府的頭領和司雨之神,本身職級並不高,連行雨點數都要由天庭決定,大體不過是有一定自治權力的地方官僚。

以下我為大家分享,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我認為吳承恩腦洞再大,反抗意識再強也逃不脫他所生長起來的環境。受地理因素影響,我國從古至今都是以農耕為主,近海區域才發展海洋魚牧業,總體來說中國是地道的農耕文明,在文藝作品中,對於陸地意象的描寫,無論從數量還是高度都是碾壓海洋的,對於海洋、海洋生物或者海神的讚美相對於山川大澤的相關記載真是九牛一毛。

中國的帝王自詡承天奉運,福澤萬民,他們才是中國文化中的「真龍」,而「龍王」不過是海洋生物。「真龍」的地位是顯著高於龍王的,其內涵也差別極大,如果說「真龍」代表著中華文明的圖騰,海里的龍王最多不過是陸地真龍的同人罷了。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這就是典型的文的怕武的,武的怕橫的,亨特怕不要命的。


世事如此弱肉強食,龍王也不是那麼好欺負,只是碰到了兩個性情剛直,不想後果的強硬對手罷了。


對他倆來說,龍王真的蠻弱的


在天庭玉帝吃的宴會,其中就有龍鳳。地位著實有點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