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的大學,在1981年以前,被確定爲全國重點大學的學校,在當時都是屬於實力一流的大學。後來國家實行了211工程。有一大批原來不是全國重點大學,結果進入了211工程。當然,不容否認,其中有很多學校是因爲政策和佈局的原因。

再後來國家實行了985工程,能進入985工程的大學,全部都是原全國重點大學。也就是說這些學校的發展相對穩定。

985工程後,國家實施了985平臺。所有985平臺高校,全部都是211。

下面跟我們一起來看看近年來發展迅猛的211、985大學以及地方重點大學!

01

上海大學

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是國家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高校,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111計劃”高校。

學校設有71個本科專業、4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7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其中工程碩士含13個工程領域);2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7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11個上海市一流學科,8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

國家重點實驗室(含培育):省部共建高品質特殊鋼冶金與製備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特種光纖與光接入網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02

蘇州大學

江蘇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爲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也是“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

截至2017年1月,蘇州大學共設有134個本科專業;4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4個專業學位碩士點;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專業學位博士點,29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省級重點學科,8個江蘇高校優勢學科,12個省級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含2個培育學科),5個江蘇省重點序列學科,15個“十三五”江蘇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江蘇省幹細胞與生物醫用材料重點實驗室

中外合作科研平臺:劍橋-蘇大基因組資源中心

03

深圳大學

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視特區大學建設。北京大學援建中文、外語類學科,清華大學援建電子、建築類學科,中國人大援建經濟、法律類學科,學校辦學層次由學士、碩士到博士教育。深圳大學是深圳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也是深圳規模最大的一所本科院校。

學校本科專業7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下有二級學科142個;另有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個;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9個,其中工程碩士具有授權的領域1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下有二級學科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

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04

武漢理工大學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理工類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特色985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等重點建設的中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由國家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海洋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

現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覆蓋後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共計7個;另有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重點學科2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有1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工程

985平臺: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05

華中科技大學

華科是一所位於武漢市的中國頂尖綜合研究型大學 ,學校前身爲1952年設立的華中工學院、1907年德國醫師埃裏希·寶隆博士創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以及1898年張之洞建立的湖北工藝學堂。2000年由華中理工大學、同濟醫科大學和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成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

學校擁有214個碩士學位授權點,17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3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7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國家重點(培育)學科7個,湖北省重點學科34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學、生物物理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計算機系統結構、水利水電工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血液病)、內科學(呼吸系統疾病)、外科學(普外)、外科學(泌尿外)、婦產科學、麻醉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通信與信息系統、內科學(傳染病)、影像醫學與醫學、少兒衛生與婦幼保健學、中西醫結合基礎、藥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06

中國傳媒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重點建設高校。前身是創建於1954年的中央廣播事業局技術人員訓練班,是我國廣播電視工科高等教育的起源。1959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學校升格爲北京廣播學院。2004年8月,北京廣播學院更名爲中國傳媒大學。

學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一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4個二級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3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1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9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8個專業碩士類別。

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傳播學

985平臺: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07

暨南大學

中國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學府,是中央部屬高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被譽爲“中國第一僑校”。學校是國家“211工程”、"985平臺“重點建設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2011計劃” 、教育部“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教育部、國僑辦、廣東省三方簽約重點共建大學,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早開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設有研究生院,具有推薦免試研究生資格。

學校具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15個,有二級學科授權的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38個,有二級學科授權的碩士學位授予點5個;4個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務院僑辦重點學科、20個廣東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4個廣東省二級學科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金融學、文藝學、水生生物學

985平臺: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08

華中師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師範類、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華中師範大學有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中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3個專業設有博士後流動站;有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4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84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

國家重點學科:中外政治制度、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漢語言文字學、中國近現代史、農藥學、理論物理、文藝學(培育)

985平臺:教師教育創新平臺項目計劃

09

中南財經政法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七所AMBA、CFA協會認證院校,是教育部表彰的“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由教育部、財政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同建設。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現有51個本科專業,1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89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6個博士後流動站,以及 1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並擁有各層次外國留學生、港澳臺地區學生的招生權。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國家級重點學科: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民商法、經濟史(重點培育學科)。

10

西南財經大學

坐落於有天府之國之稱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211工程”,入選“2011計劃”、“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是以經濟學管理學爲主體、金融學爲重點的全國重點大學,也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高校,被譽爲“中國金融人才庫”。

學校有4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涵蓋31個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及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4個博士後流動站;有57個博士學位培養專業、108個碩士學位培養專業(含18個碩士專業學位)。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

985平臺:金融學科羣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本文由公衆號《向學霸進軍》整理編輯於網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