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李鴻章,如今方知真中堂;

說實話,我上學的時候對李鴻章意見頗大,認為他鎮壓太平天國,簽署好幾個不平等條約。簡直是大大的壞人。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慢發現,李鴻章其實是個好人,而且是個想做事情的好人,只可惜啊!體制內李鴻章不是那個能力挽狂瀾的人。

簡述下李鴻章做的幾件大事,我們根據這幾件事來評判他的是非功過。

第一件事:鎮壓太平天國;鄙人比較喜歡以時間來對照事件,以事件來透視性格。1853年(鹹豐三年),太平天國攻破安徽安慶,身為安徽人的李鴻章心繫家鄉,於是慫恿工部二把手呂賢基上奏救援,沒想到清朝採用了誰上奏就派誰去策略。倒黴的呂賢基被派往安徽當安徽團練大臣,相當於安徽非編製內軍隊總司令,呂賢基覺得自己被李鴻章坑了,於是說:君禍我,上命我往;我亦禍君,奏調偕行;於是把李鴻章也捎帶上了。李鴻章初期為將並不順利,一邊是這些在外將軍說他是:書生帶兵,專以浪戰為能;另一邊文人學子則說他是:翰林變作綠林。但是,數年的團練生涯,使他逐步懂得了為將之道,不在一時勝敗,不逞匹夫之勇。

1859年(鹹豐九年),李鴻章被納入了曾國藩府作為幕僚,也就是作戰參謀。這時的李鴻章已經懂得為將之道和用兵之術,所以迅速成為了曾府親信,在這段時間裡,曾國藩也在不停的指導李鴻章為官、為人之道,也讓他的受益匪淺。但是也是在此期間,李鴻章也得罪了他不應得罪的人----翁同龢,時年翁同龢長兄安徽巡撫翁同書在對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棄城逃跑,曾國藩和李鴻章具表彈劾。這為此後翁李之爭埋下了伏筆。

鹹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清朝失去了對付太平軍的最後一支主力,鹹豐十一年(1861年),李鴻章被派往組建淮軍。由於之前李鴻章有過豐富的團練經驗,加之曾國藩的大力支持,淮軍組建異常順利。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軍引12萬進攻上海,而李鴻章的淮軍只有六千多人。在李鴻章的英勇領導下,加之洋人的配合,成功防禦住了太平軍的進攻。此戰使得李鴻章名聲大振,李鴻章藉此大力擴軍,使淮軍在2年內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萬人,成為清軍中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的一支地方武裝。

隨後,太平軍節節敗退,最終被曾國藩李鴻章等人消滅。這中間有一個故事不得不講,同治二年(1863年)李鴻章引淮軍圍攻蘇州,後蘇州守軍投降,但是蘇州城內有二十萬士兵,能戰鬥的就有十萬,而李鴻章才幾萬人,之前圍攻時謊報了自己軍士數量,為了防止太平軍再次反叛,李鴻章做出了兵家大忌的事情,殺降!具體數據已無法考證,普遍認為是兩萬多,我個人認為不止這個數字。

第二件事:興辦洋務;在上海保衛戰中,李鴻章就見識到了洋人的戰鬥力和科技水平。剛開始時,李鴻章連續創建和接納了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和天津機器局,獨攬了晚清四個軍工企業中的三個,隨著視野的開闊,李鴻章逐漸瞭解到清朝的弊病在於「患貧「,進而得出「富強相因「,「必先富而後能強「的見解。從而將洋務運動的核心轉向了求富。在此期間,李鴻章大力發展鐵路、礦業和紡織業,為民族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然他本人也因此狠狠賺了一大筆。但是隨著後來創辦的速度過快、工廠太多;李鴻章無法一一顧全。並且他本人採用的還是守舊的官辦體制。初期由於資金短缺,加入民資管理,後來工廠穩定後就開始大肆打壓民資企業,政府也開始不斷從工廠內抽取資金,以致後來慢慢都趨於倒閉狀態。洋務運動還有一個項重要舉措就是:創建北洋艦隊;主要經歷我不加敘述了,一句話總結下李鴻章創建的北洋艦隊吧,只重器不重人。

第三件事:簽署多個不平等條約;根據收集的資料,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中日《遼南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李鴻章本人也是深以為恥。

來總結下這三件事,第一件事:鎮壓太平天國;能看出來,李鴻章是為能力很強,也想為國家做事的人,但是同樣看出他手段狠辣。第二件事:我總結李鴻章辦事虎頭蛇尾,無論是開辦工廠還是創建北洋艦隊都是,能力是有,但是還是不足,當然不排除,清朝體制問題導致。第三件事:簽約專業戶,活脫脫就被清廷當作靶子在使用了。

金總之前發文好寫錯別字且發文不經校正,經好心網友提醒後決心改正,如再遇錯別字,請直言坦率批評,感謝!-----此發文已校正


這個題目似乎是歷史領域的,我一個美文領域的回答註定不被推薦,但是有些話不吐不快,先吐了再說,管他推薦與否!

李鴻章的功過是非近幾年議論頗多,曾經的蓋棺論定似乎論定不了了,曾經的論定是賣國賊,現在大有翻案之勢!

國家層面按兵不動,民間議論洶湧澎湃,無非是角度的轉換,角度轉換了老大自然就不一樣!

就像是婊子,從婊子的角度她自己絕不認為自己是婊子;那麼從聖母的角度你就是婊子!

也就是說,事還是那些事,人也還是那些人,但是角度變了,事就不是那些事了,人也就不是哪些人!曾經的壞事變成了好事,曾經的壞人變成了好人!

這就是典型的見異思遷!

怎麼見異?怎麼又思遷的?

異者?不同也!誰跟我們不同,敵人跟我們不同,見異呢,看見不同,誰跟我們看見不同,敵人跟我們看見不同,也就是說見異是敵人對我們見異。

有人會說了,我們有敵人嗎?我們國家有敵人嗎?現在世界大同,你這種想法不對吧?世界對我們是友好的?

那我只能說你是一個娃娃!世界不像你想像的那般美好,他充滿了陷阱。有些陷阱是量身定做的,也就是量身為我們打造的。

這個量身首先是思想,思想產自哪裡?大部分產自歷史!因為科技一目瞭然,實打實的擺在那裡,就像一是一二是二,動搖不了!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和二!

歷史就不同了,換個角度得出的結果就不一樣,這就是敵對勢力能夠上下其手的地方!配合他們的就是國內日精美分們的搖脣鼓舌,和一些不懂歷史的受到欺騙的人們的搖旗吶喊!

實際上,受到欺騙的人們是比較可恨的,歷史事件一知半解,聽到別人說的似是而非就人云亦云,無形之中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這種推波助瀾無形之中傷害了自己的國家,起到了為虎作倀的作用!

可悲的是,自己不知道!於是,思遷產生了,思遷,想改變,想改變什麼?想改變從前的看法!

李鴻章的功過是非是一套嚴謹的學術問題,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能夠下定論的。也就是說不是一兩個人搖脣鼓舌就能夠蓋棺論定的!

如果爭議太大,那麼只有放在歷史的天平上再去檢驗,歷史天平就是時間!讓時間去檢驗,僅僅懷疑就下定論是不是不夠嚴謹?

我看了諸君的回答也瞭解了一些翻案的原因,無非嘆其生不逢時,臆測其無奈,或者遲滯了大清的傾覆獨木難支之類,前兩條的猜測是對待歷史的態度嗎?後一條明明是一個失敗者居然變成了英雄,我記得我們國家對英雄的理解不是這樣的!

李鴻章的功過是非先放在一邊,那實在工程浩大,不能妄下結論!僅僅根據一知半解下結論的我稱之為狗屁不懂狗屁不通!

歷史人物與事件是需要時間的,百八十年說明不了什麼!再說了,有本事翻案必須自己真有本事全部研究透徹!誰能拿出象樣的讓人信服的文本,我告訴你,累死你也證明不了。

因為時間不夠用,因為,這是歷史,還有待檢驗!

那麼,接下來只能研究這種現象是怎麼產生的?題目是西方人云雲,那麼我要討論的是西方人云雲的目的及我們的態度!

我認為,西方人居心不良,心懷叵測!我還認為,西方人認為好的就是對我們不好的,西方人認為英雄就是我們民族的敗類!

我的觀點是基於偉人的一句話:敵人的敵人是我們的朋友!凡是敵人贊成的我們就要反對,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贊成!

這就是我的理論基礎,拋開題目不說,看看國際上西方都贊成了支持了或者讚美了什麼人?

首先被西方讚美並獲得完人稱號的是印度人甘地,甘地大家耳熟能詳,他的故事傳遍天下,就是不抵抗的故事,曾經無恥地要求中國伸出兩億顆人頭被日本人砍!自己國家的獨立也是跪求來的,毫無尊嚴可言!好在正趕上英國戰略收縮,這貨的目標竟然達成了!

西方人順水推舟,之後完美收官!大家可以想見,如果英國人氣勢正盛,這貨能成功嗎?

就是這個爛貨,我說它是爛貨是有根據的,所謂的獨立姑且不說,他獨立的根本不徹底,印度的根基並沒有動搖,所以,印度的國體不是牢固的,早晚會革命!

就是這貨,西方封之為聖雄,聖雄甘地!為什麼?因為這傢伙是無害產品!是對西方的無害產品,所以,西方人捧起來,作為東方人效仿的標杆!

還有一位被西方人誇禿嚕皮的是南非的曼德拉,曼德拉當總統之前南非是非洲的發達國家,曼德拉當總統之後南非是發展中國家,倒退了,而且還在倒退,有可能會退到貧窮國家。沒倒退的時候南非是西方的威脅,倒退了就不能夠威脅西方了!

所以,西方稱曼德拉是一代偉人,還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這就是西方人誇獎外國人的目的,也就是對西方有利的人它毫不吝惜的誇獎!

再有就是諾貝爾獎,凡是跟中國有關的人獲獎,我敢說獲獎的人就是反華勢力的急先鋒,當然,有表面的急先鋒,有隱形的急先鋒!

中國的隱形的急先鋒就是不要說話的那個人,他的作品陰暗晦澀,以侮辱貶低醜化中國人為能事,目的就是為了討好外國人!這種人就是中國的敗類,但是外國人就捧的很高,難道不值得國人深思嗎?

也就是說,外國人贊成的東西一定是對中國不利的,反之,就是對中國有利的!比如,華為,外國人聯合起來極力打壓,因為,華為動搖了外國人科技的根基!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李鴻章都做了些什麼?我們不評論,李鴻章簽訂了一系列對外國人有利的條約,這裡就不舉例了!有興趣的可以查查歷史!有一點是明確的,他簽訂的條約對外國有利這一點確定無疑!

這也就說明瞭為什麼外國人讚美他,因為,他為外國的利益做出了貢獻!

有人說李鴻章為國家委屈求全,這是屁話,你怎麼知道他委屈求全!明明就是一個俘虜,還成了英雄了!不知道徵戰沙場為國效命,卻只知道委屈求全權且是委屈求全,這種畏刀避劍貪生怕死之徒還成了英雄!

簡直是有侮英雄之名!

我反對那種輕輕飄飄就見異思遷的人,無形之中你就成了外國人的幫兇,即便李鴻章如何又如何那也應該有中國人自己來評判,外國人插進來就是居心叵測,中國有些人不明就裡人云亦云,我認為是為虎作倀助紂為虐!


是不是賣國賊,要看所謂賣國之後他得到了什麼好處沒有?

比如汪精衛,他是偽政府的元首,他終於不用再居人之下,可以自己掌握政府了。雖然還得聽日本人的,但對於他來說,擺脫了蔣介石。無論他多麼美化他的偽南京政府,他就是個地地道道的大賣國賊。相對的,李鴻章是否從簽訂那些賣國條約裏得到他如果不簽訂就得不到的好處?想來應該是沒有。如果沒有,他怎麼會是賣國賊?

再比如,如果汪精衛是受蔣介石所託和日本人媾和,那汪就不是賣國賊,蔣纔是。同理,李鴻章是受慈禧所命去簽訂條約,那李鴻章怎麼會是賣國賊?

不過,慈禧也不是賣國賊,因為國家元首沒有人會去賣國,賣國對自己有什麼好處?慈禧的問題是異族統治,她可以耗盡中華的物力,保全滿人的江山。所以在她看來,她是為了滿清,所以她不是無知,不是糊塗,而是為了自己的民族利益。她的國不是漢人意義的中國,而是滿清的朝廷。所以對慈禧而言,她也不賣國。

李鴻章的問題是中國兩千年來的漢族官僚,知識分子的問題。他一定知道慈禧所想,但他不會去反抗滿清朝廷。他不會去為了中華,而拋棄自己的一切,反抗異族的統治。他仍舊忠君,儘管那是個異族的量中華物力,結與國歡欣的君主。他對異族的君主仍舊卑躬屈膝,但這不是他的悲哀,這是整個漢族士大夫階層的悲哀。

所以,現在說李鴻章賣國沒有道理。倒是在一百多年前,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後,那些革命黨可以罵李鴻章。罵他甘心為韃虜服務,出賣中華利益。但現在民族大同了,我們似乎不該再這樣考慮問題了。


說李鴻章是東方俾斯麥,是因為他從來沒有卑躬屈膝,雖然他代表清王朝簽訂了很多恥辱的條約,但他有什麼辦法,只能去背這個黑鍋,與其讓那些草包去,還不如自己上,恥辱已定,賠款能少一點是一點。

李鴻章是驕傲的,作為戰敗一方的代表,他從來沒有低下過頭。他耗盡心血為遲暮之國續命,可惜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李鴻章們去扶大廈之將傾,縱然小有中興缺難逃歷史之洪流。

李鴻章有才,更有脊骨,可惜生不逢時,雙腳踏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他一生致力於中華奈何大廈將傾,他身處最黑暗的時代卻甘願背負罵名,他空有治國理政安邦之術卻無力迴天,他一世英名卻因為清王朝氣數已盡而晚年不保…

他是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他是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他是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他還是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是非功過我們去說?

一個為民族的人,一個在那個時代無可奈何的人,一個被慈禧太后認可的人,一個被日本首相稱讚過的人,一個被稱之為中興4大臣的人,據說還是十九世紀3大偉人的人

那個時代已經給過他評價了,我們無需多言了,因為那個時代很難有人可以比他做的更好了…

不要抓著他簽定了很多恥辱的不平等條約,是你在那個時代,你也要簽,你不簽,會死更多的同胞,而且……後面你還要簽……

是非功過我們說

一個很偉大的人!


謝邀回答!

晚清重臣李鴻章是對近代歷史政治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世人對他的功過評價較多,但是大多站在功與過之中的其中一方來討論,並沒有對李中堂作出中肯的評價,我的觀點從其一生所經歷的大事來簡要分析李中堂的功與過,還原歷史的真實面目。

李中堂照片

主要功勞;

第一;創立了聽命於自己的淮軍,在選拔將領時看中能力,不論出身和文化,使得軍隊作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在是那種空有一肚子才學而不知世事之人,對後世軍隊建設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二;鎮壓天平天國運動,鎮壓農民起義有助紂為虐的嫌疑,但是歷史對太平天國運動的評價是不一致,而且一個國家的內戰並不利於國家的建設和發展。

第三;倡導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對中國的近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期間的漢陽造一直用到抗美援朝,可見影響之深。

洋務運動製造火車

主要過失:

第一;簽訂了各種不平等條約,實際上這並不是李中堂的錯,但是也和他自己一直將和和懦弱的思想有關,所以這也是受到愛國人士痛恨的。

第二;指揮失誤,導致整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中堂的內心一直是將和以及寄希望與西方列強調停戰事,所以不積極備戰,導致整個北洋軍覆滅。

簽訂馬關條約場景

這個是我的觀點,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點個贊支持下,謝謝!


這讚譽並不為過!若無李鴻章力撐!大清則亡的更早!中國可能分裂成多國!李是中華史上功臣!非賣國賊也!

中國的現代工業引進李鴻章同樣功不可沒!沒有他和那些開明大臣如張之洞等人力主又何來造船,兵工以及上海的港口,紡織,輕工業?

站在世界角度看待中國近代史!李鴻章與卑斯麥還有伊騰博文都是人類政治家中的姣姣者!傑出代表!

2019.3.6.驚蟄春雷大地鳴!敢為翻案在民間。正史臭他一百年,今作笑談一紙休!

即興作答于山西太原!


對於李鴻章,我的觀點是有翻案的必要,當然這是個人觀點,他是清朝末中國最傑出的政治家,沒有之一。

他的功績就不詳細描述了,如果剿滅太平軍毀譽各半的話,(本人不覺得太平軍的性質是積極的,更像個邪教),洋務運動,以及抬眼看世界是他的亮點,在極度封建的環境中,可以做到這些已經是難能可貴了。

至於過,很多人說的月底兩點,一,簽訂不平等條約,二,北洋水師慘敗,個人觀點,這兩個鍋,不能讓他背。

先說不平等條約,也不想想為啥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要李鴻章出馬,是因為他好說話?骨頭軟?還是沒有更合適的人出現,王爺們幹嘛不去簽約?說難聽點,戰場上輸了,簽約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損失,名義上籤約,實際上不就是投降,誰去了能比李鴻章幹得好?既然沒有或者不能證明有,那你幹嘛讓李鴻章背鍋,恥辱的是這個國家和政府,李鴻章完全可以稱病不去,他幹嘛要去?

甲午海戰,李鴻章有也有責任?有,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李鴻章的態度是甲午能不打就不打,能防守就別進攻,當時戶部是翁同龢把持,炮彈都沒有,你打個鎚子,人家炮速快,船跑的比你快,你去和人家打對攻,雖說不一定會失敗,但戰略就錯了,可命令北洋水師積極開戰是李鴻章嗎?你要是李鴻章,就當是北洋水師的情況加腐敗的朝廷,你會選擇打進攻戰?

李鴻章最大的亮點是在懦弱和,封建,腐敗的清政府還可以儘力的有所作為,最大的悲哀是生不逢時,太多他想做的事不能做,也不敢做。


老外真險惡,這是所謂的文化認知顛覆嗎?

李鴻章是慈禧的影子、棋子、面子,終歸是個奴才,李鴻章所表現出來的才華都是曲意逢迎他的主子,多少無可奈何無人能知。但他所處的角色展現出了應有的忠、禮、智、信。唯有民族大義毫無痕跡。

總體來說李鴻章是老臣某國、治世能臣,但生不逢時,為了行將朽木的清王朝做了陪葬,是個悲劇人生。

被老外如此一說,李鴻章反而不足以偉大論之,甚至又賣國的嫌疑,悲哀!


我個人認為,與我們現如今生活聯繫最緊密的一段歷史是中國近代史,而中國近代史又是伴隨著屈辱和沉重的一段歷史,李鴻章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生在那樣一個時代,也是無能為力了。接下來我就說說我個人對李鴻章這位晚清名臣的認識。

首先,我並不認為李鴻章是「賣國賊」!

晚清政府腐敗無能,慈禧老太太敢於一次性向十一國宣戰,就能夠證明當時掌權者的無知了。李鴻章之所以被後人稱作「賣國賊」,主要是他的一個主張和兩個條約惹的禍,一個主張是左宗棠要收復新疆,而李鴻章主張加強海防,但李鴻章當時並沒有放棄新疆的意思和言論,只是時機不對而招來的無妄之災;兩個條約就是就是《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了,其實以李鴻章的聰明怎麼會不知道這是一個遺臭萬年,會留下千古罵名的差事呢,其實李鴻章當時根本可以不去簽約,因為當時李鴻章已經不是主政大臣,完全沒必要去替清政府做這樣的事情,但是他銘記老師曾國藩「挺身入局」的教導,一再的為清政府做這些喪權辱國的事情,9月17日簽約,11月7日李鴻章辭世,也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誰還忍心將這樣一個為國背負千古罵名的老人說成「賣國賊」?

李鴻章另一個招來罵名的原因就是甲午戰爭戰敗,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一手創建,排水量居世界第七、亞洲第一,但是由於清政府目光短淺,錯過了海軍艦艇升級發展的最好時機,加之當時清政府要員翁同龢、張之洞的從中作梗,導致北洋水師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時,艦隊實力遠遠低於日本,從而導致了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由此可見,李鴻章並非敗軍之將,而是受艱險小人從中作梗的犧牲品。

綜上所述,我認為李鴻章是個「真男人」,為國家背負了賣國賊的罵名,作為男人,他做到了包容,有擔當、有責任心,這也是我對李鴻章的理解和認識。

個人想法,有不同見解的朋友可以共同交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