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夕,清軍的主要武器裝備來自全國各地35個兵工廠,它們中又以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天津機器局、金陵機器局、漢陽槍炮廠、福建船政局最為著名。

1910年10月漢口清軍偵察兵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製造總局是全國綜合性兵工廠的龍頭老大;天津機器局主要服務於北洋新軍;漢陽槍炮廠生產的步槍、輕型火炮、炮彈在清末時規模最大,在甲午中日戰爭後,日漸消弱,不及天津機器局。這天津機器局後來為國民黨軍提供源源不斷的槍炮支援,是國民黨最為主要的兵工廠之一。

1910年10月 清軍守衛使用的馬克沁機槍

當時革命黨的武器主要購自日本,他們把武器集中到東京,然後發往香港,再從香港帶到內地廣州。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當政時期,陸軍武器大都由外國購進,炮兵裝備德國克虜伯出的57釐米口徑山炮;步兵用曼利夏步槍;騎兵用的也是曼利夏槍,軍官一律配六發左輪手槍。

曼利夏步槍

自袁稱帝失敗後,北洋軍中皖系、直系繼承袁時期大部分軍事財產,而那些地方上的軍閥,武器裝備參次不齊,他們中的某些部隊甚至還大規模裝備梭鏢、刀、矛等冷兵器。即便是那些配備了現代步槍的軍閥,常常在一支軍隊中出現:步槍的規格不統一,零件和子彈不能通用等現象。他們的武器購自不同國家,用的是典型的「萬國牌」。

雖然北洋軍閥時期看似軍閥混戰,實際上傷亡率極低,兩軍開戰,先是一方衝過去,猛放子彈,誰放的子彈最多,所造成的聲勢最大,誰就是勝利一方,那時士兵根本沒有瞄準這個概念。

這種亂放槍的情況,直到1920年直皖戰爭,情況纔有所改善。


這個問題應該是說辛亥革命以後民國初期軍閥的武器來源吧,在軍閥混戰期間,軍閥的武器來源主要是自造和進口兩個途徑,因為軍隊擴充速度比國內兵工廠生產速度快,所以外購軍火佔了很大比重。

辛亥革命建立民國以後。清朝時期的兵工廠大部分還是繼續保留並生產武器,像上海製造局、金陵製造局、湖北兵工廠等,後來軍閥也陸續建立了一些兵工廠以便擴充實力,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直系吳佩孚建造的鞏縣兵工廠、張作霖的奉天軍械廠、東三省兵工廠、奉天迫擊炮廠、閻錫山的太原兵工廠等。

據不完全統計,被北洋軍閥時期,全國共有47家兵工廠,共生產了各類槍支72.52萬支,大小火炮1341門,迫擊炮2302門,槍彈84646萬發,炮彈27.63萬發(其中迫擊炮炮彈12.57萬發),手榴彈14.32萬枚,炸藥1543.8噸。

各軍閥進口武器就更多了,比如段祺瑞曾經以參戰的名義向日本貸款購買軍火組建參戰軍和邊防軍,兩次共計購買了40830223.92日元的軍火,進口了三八式步、三八式機槍、山炮、三八式野炮、150毫米榴彈炮和105毫米加農炮等武器。此外段祺瑞還從義大利、法國、英國購買了飛機20多架。

直系的馮國璋也曾經從日本購買了一批軍火,據說足夠裝備三個師,不過在在秦皇島卸貨時被徐淑禎串通張作霖全部扣留,皖系和奉系兩家瓜分了這批武器。

曹錕掌握政權以後也大量進口武器,比如1921年曹錕從義大利進口了4011噸軍火,其中包括步槍49000支、山炮6門,野炮21門等。其他曹錕還向德國進口了大批迫擊炮、從

法國進口10架水上飛機。吳佩孚也從義大利進口了860萬元的武器,不過據說其中損壞報廢的不少。

而張作霖主要是從日本購買武器,據統計,僅在第一次直奉大戰失敗以後,為了儘快恢復實力,張作霖就從日本進口了36000支步槍。張作霖另一個武器來源是逃到中國的白俄軍,第一次交易就購買了30000步槍。張作霖也從義大利進口過武器,不過在付款500萬以後義大利商人失約,沒有發貨,張作霖被坑了一把。

張作霖前後進口的武器僅步槍一項,目前可查的就有30多萬支,就是依靠大量進口的武器才建立起了數量巨大的奉軍。

其他的軍閥像馮玉祥因為地處內陸,所以主要是從蘇聯進口武器。張宗昌盤踞山東時,則從德國、挪威、捷克等國進口武器。比較倒黴的是孫傳芳,他的地盤東南五省是英國人的勢力範圍,一直對這些地區的軍閥購買武器加以限制,所以他自己購買到的武器很少,後期還是通過張宗昌才從國外購買到了一批軍火。

也正因為軍閥們進口武器各有門路,所以造成了當時國內的武器品種繁多,標準的萬國造。


辛亥革命前期是什麼?你說的是民國前期吧。

武器有進口的,也有國產的。進口的武器主要來自歐洲列強,包括英國、法國、德國、捷克等。國產的主要是滿清洋務運動時期搞的軍工廠,著名的有漢陽造、遼十三。不過國產的武器和進口有差距,尤其是後期,差距越來越大,所以有錢的還是買。

當年活躍在中國舞臺上的軍閥們有錢的很少。一戰之後,歐洲列強收縮勢力,準備二戰,在中國投大本錢的玩家很少了。有錢的軍閥一個是馮玉祥,馮玉祥的西北軍接受了大量蘇聯援助,是以千萬金盧布為單位的,並且直接獲得了蘇聯的軍火,裝備大量蘇聯的莫辛納甘步槍。

另一個也是蘇聯人援助的,蔣介石的北伐軍,有幾萬條莫辛納甘步槍,不過和馮玉祥獲得的援助比起來少得多。

在歐洲列強收縮後,日本成了中國舞臺上唯一能和蘇聯對抗的大玩家。日本支持過皖系、奉系等。武器典型代表是三八步槍。

由於中國軍閥內戰,歐美二十年代開始就對中國實行了武器禁運,所以軍閥時期歐美的武器並不多,主要是從捷克等沒參加禁運的國家搞的武器和一些走私的武器。除了蘇聯和日本支持的軍閥,其他軍閥一方面沒錢,另一方面也沒有正常途徑買武器,所以他們的裝備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落後。一些小軍閥甚至只能用清末的武器。


那時候武器可以用錢買,


應該是仿造!


基本都是買的,各路軍閥背後都有各國列強扶持而且大都是貸款用地盤的資源開採做抵


那時國力衰敗,沒能力造!


辛亥革命前期,大部分武器是從國外買的,那時候國家工業基礎薄弱,製造水平較低,生產出的武器比較少。


自己造的不多,那時候中國的工業化還很弱,只有勢利大的軍閥可能造些簡單的槍械,大部分還是要靠從日本,西方列強購買


那時候,中國軍閥的武器多數是靠買的,因為清朝閉關鎖國,科技實力很弱,很難造出來一些先進武器!連清政府的海軍艦艇多數都是靠買的,何況後來的一些小軍閥了!這些軍閥剛開始靠買,但是發展的一定程度的大軍閥都開始自己造了,例如,東北的張作霖,還是另外兩軍閥吳佩孚和孫傳芳,這些大軍閥是有裝備製造能力的,他會也會造一些武器裝備,但是最先進的武器裝備還是靠買來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