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懂我的意思


規矩,像善良,忠誠,仁慈這些美德都是人類為了合作,生存,繁衍演化出來的。它們不是客觀存在的,只是人類發明的概念。在某些時候,遵守這些規矩對個體而言有好處,所以人們會遵守規矩。但當遵守這些規矩反而損害了個體利益的時候,個體就不願意遵守規矩了。

然而,從歷史的角度說,規矩與善良的價值並沒有下降,相反反而在逐漸升值。

客觀而言,人們的道德水平是逐漸上漲的;舉個例子,14世紀的人會燒死一個女人,因為她被懷疑是個女巫。16世紀的人們會燒死一隻貓來替代女巫,因為人們認為燒死一個人不道德。如今,人們開始燒哆啦A夢玩偶,因為這樣更不殘忍。

另一個例子,人們現在提議義務教育,社保等為人民服務的生活福利措施。這些政策在以前的資本主義國家會被認為是共產主義思想,是違法的。同樣對應的,在以前的共產主義國家發表支持資本主義的話會被懲罰的,而現在則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猜測,題主的意思是改革開放前人們善良,不貪財。。。因為改革開放人們變得貪婪,所以邪惡。。。這個問題我回答不上來。

總而言之,規則與善良只是工具。如果這些工具因為什麼原因不好用了,自然就會變得一文不值。傳統的道德,規矩的衰敗可能是不好的,然而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如果新的工具更為好用,便宜,那麼舊的工具自然會被淘汰。


從作用分析,規則的作用是劃定界限,使一切清晰明了,能更加高效地利用資源。比如行業規則使生產產品有一定標準,減少因節約成本而過量折損的原料(同樣的原料社會價值低),使總體效率提高,大家都受益。而大家遵守規則時,卻有人違背並因此獲利,使得大家不公,便有人效仿,還沒被懲處,自然爭先恐後的踐踏規則,後面玩壞了市場,他們總以為下面有死守規則的人生產好產品,或者想搶在政府禁令前趕緊撈一把就撤,比如我們的空氣,排污不達標省了錢,排污達標的成本更高,然後利潤就此拉開差距,守規則的就有可能被踢出市場,誰會等死?後面大家都排污不達標,看誰先扛不住。就是這麼個道理。

從作用分析,善良的作用是降低社會溝通成本,你不與人打交道,一個人善良或是邪惡都只是一個人的事。社會溝通成本低,總體成本顯著降低,溝通成本高,你看誰都是壞人,做什麼都要提防別人下黑手陰你,吃個飯擔心下毒,存個錢擔心被黑,上個班擔心拖欠工資,走路擔心飛車黨搶劫,人人自危,殫精竭慮尚且效率低下。

從來源分析(社會規則),從沒有集群的猿類往後推演,集群的作用,集群的規則,然後是原始部落,奴隸制,封建王朝,現在,規則是這樣逐漸發展而來,顯而易見,沒規則如何分工明確,如何相互配合,如何……

從來源分析善良,首先是親情的羈絆,從這個開始對親人的善良,然後生物的利他行為,對親戚會有所照顧與信任,從同類的互相信任開始延伸,你需要合作利於生存,對陌生人的善良,則來自於文化氣氛,而沒有善良,關係紐帶便只能靠血緣與利益維持。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認為該問題描述不符合事實。我在接觸社會之前也被這樣洗腦來著,現在越來越覺得壞的人少,好的人也不多,更多的人是不好不壞。


我只能說,慢慢會更加寶貴。


規則與善良會使人類這個大集體的利益最大化 個人利益 集體利益 重要的是怎麼權衡了吧


為什麼要歌頌美德呢,因為缺失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