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天气雨,谷关正是大雨滔滔,大到我们都不知道是否上山~ 既然这样就先找地方睡一下吧~ 结果我们一行人还真像流氓一样,瘫坐在人家便利商店的座椅上(大众观光区一大早,又下著大雨,一个人影也没有!?)

上山的入口在我们正对面,要随时出发也是可以的,可是当下大伙都很自觉地找时间趁机补眠,有人则悠悠的盯著萤幕滑手机,此刻的谷关整个非常的安静~

1-11.jpg

那我们身旁的这只大熊(懒熊?)静静地陪著我们,可否被我们上山抓熊的决心给震慑了? 还是看到我们的的怠惰,只好默默地盯著我们? 但牠预告了我们今天精彩旅程!!

1-1.jpg

下意识正模糊,知觉正沉入深渊之际,突然间店内音乐大响!! 跟刚刚催眠曲调有极大的反差,我们占用别人的位子也心有理亏,大家眼神互相会意一下,都很自动的起身走人,都知道店员是在赶人了. 但说真的,这店员真是极其好心,也知道我们是因为大雨的无奈下,被困于此处,也不忍心打扰我们,当雨一停,马上给我们个很有默契地提醒,大伙也不是大爷们,就地买齐物品,8点半待装出发!!

 

8:38  我们出发了! 感谢老天给我们这个空档可以出发~ 走下去一小段的台阶,旁边有几家尚未营业的商店,过了这座吊桥就是捎来步道口了.

2-1.jpg

正当晃过吊桥,面对者峻峭的山峰,也不清楚它是否是我们的目标?

比起早上刚抵达谷关的波陀大雨,出发时,天气尚可,几丝的云烟缭绕山头.

2-2.jpg

 

捎来步道 - 很大众的健行步道,石阶整修完善,每阶距离平均,两侧扶手良好,但是爬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陡坡,对爬山的人也许是轻松小菜,但是对一般大众肯定是爆汗水三温暖的行程了.

9:05  来到的凉亭,这里是捎来步道的最高点,两边各有一条下山的路.面对一排瘫坐在凉亭上累坏的观光客,我们却不能停留太久,毕竟刚热完身,喝口水就要出发了.

3-1.jpg

后面这一条就是我们要走得路,波津加的登山口,我们由此转进去.

3-2.jpg

9:12  刚出发就看到路旁的红色告示牌,直接清楚告知:全程7.2K!! 这应该是要防止不知情的观光客误入此境,可见整体设施规画应该是得非常完善.

3-3.jpg

开始首先要走一小段下坡,但真的不太陡,大家都走得很闲情,途中还经过像是个小舞台的地方,可以让大家拍拍照,在身躯尚未被这峻山摧残前,我们才有此机会尽出花招.

9:17  再来接著上坡,虽然路径上有些裸岩及树根的阻碍,但还能只用双脚踏步向上.

4.jpg

10:17  路越行越陡,步伐越跨越大,但此时担心的是 - 雨越落越大,我们走在密林之中,都还能被淋到,可见雨实在不小.

5.jpg

10:30  当我们行经这片岩壁时,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拍下这张?!

这片削直的岩壁还蛮醒目的,整片岩面上有如豆腐块的交错切缝,是否长期受雨势拍打,右边有几块已经各自崩离而落下山谷.

6.jpg

再来的时间,因为雨势渐增,况且在雨衣下披覆下,全身已经闷热难耐,实在不太有甚么心情拍照~

基本上,我们一路向上爬,因为整段路并不难走,土径上也有一块块的裸露岩石,反而是各各清楚的踏点,我们且在靠近1.5K的平台稍作休息,这里刚好是往凉亭的中间点.

再继续行走,跟前面的路差不了多少,但渐渐地有要双手攀爬的机会,一直到...

10:50  之字型陡坡的出现,路况和前面相比明显较为恶劣,枯枝散落,倒木横躺,乱石倾下,每个跨步都感到吃力许多,为此整条路径都为山友架设了钢条绳索,还是不得不说"真是太贴心了!",就在向上爬的此刻,与许多下山的山友交会,原本以为是已经早早攻顶返回,没想到他们都是天气因素,在前方不远处就先折返了,可见这样的路况和天气,打断了多少山友的雄心,但真要说,凡事应量力而为,登顶只是种欲望,安全归来才是爬山最大的收获.

7.jpg

10:50  接下来的乱石瀑,也是唯一一处要穿越崩落而下岩块,才是本日最大的挑战,不然原本拖行有些距离的后队,怎么突然都被前队塞住了呢?  因为大家不得不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踏在湿滑的岩块上,深怕一不小心没滑倒受了伤,还要麻烦其他同行友人,如果真的滑倒在这些有菱有角的坚硬岩块上,想起来也真不好受.

8.jpg

接下来的路还是乱石加枯枝沿路而上,虽然林相并无变化,但可以感受到树梢透析出的光线越来越亮了,以常在爬山的直觉,这告诉我们离棱线越来越近了,而且平缓将至.

9.jpg

11:20  果然,平缓而好走的棱线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遇见2.5K木桩,再0.2K会抵达凉亭,大家的步伐突然飞快,在平缓的路径上,走没几步路就到了,另一个原因是我们背包有秘密武器,让我们有源源不绝的动力~

10.jpg

一到凉亭,大家纷纷卸下背包和脱下雨衣,在恶劣的天气下,有避雨的地方就能感受到安心舒适.

而我赶紧拿出食物填充那饥肠辘辘的肠胃,其实腹部早已空虚,最后一段的好汉坡时在榨干所剩的能量,每提一步都牵扯著胃部纠结.我本来以为马上就要换上轻装上到三角点,尽快把食物塞得满嘴都是,结果看见开火的家伙都亮相了,原来大家决议先吃个饱再上路~

10-2.jpg

这就是今日行程的秘密武器,左姜母鸭,右羊肉炉,只能说大家在这个小小屋簷下(也只有屋簷)聚在一起享用这两锅,要先感谢发起人的用心,背负者的苦劳,还有大家的参与意愿,总是个缘分~

在这种天候下,口中咀嚼热腾腾的美食,心中也有暖暖的幸福感,同时虎头蜂的前锋兵的多次前来查探,大家早有应对常识(不可挥打),再加上锅中之物更加诱人,大家竟是无暇理会那小小昆虫的来访.

我不知沉浸在这幸福中多久了,发现眼前的大家已经瘫著不动了,锅子也即将空空见底,剩那一些些残存,掌锅人大声吆喝几声,询问有没有人要在吃的,大家纷纷举起手,微弱的摆动来表示真的饱了.

10-3.jpg

我们隐藏的绝招 - 不知哪位仁兄辛苦背上来的 - 58度金门高粱,汤头大滚时,赶快加一加让酒精早些挥发,不然在湿滑泥泞的路径上,如果大伙又来个迷踪步,可能马上就要变成泥鳅神功了.

10-4.jpg

13:07  再度出发,此时背无重物,脚步轻快.再来的路并不太好走,沿棱线陡直而上,还须要大步跨过多个岩块,但胃已满足,则不畏险途. 剩400M就上到三角点了!

11.jpg

很多岩石区,不是用双脚就能平平稳稳就踏步向上,需要手脚并行四轮驱动,但岩面上竟然有贴心的嵌踩点,或ㄇ字钉让人更好踩踏,步道维护可说是颇用心. 可能是七雄名气之响亮,得到不少额外的照护.

12-2.jpg

刚见到这些文明遗物,让我疑惑了一下,但越接近顶端,就发现这些电线杆是一排连起,不知道是何时建造?但以木质材料和这样的设计,应该是非常有历史的遗物了,这原始的大自然中突然见到有些人文建物,有些熟悉,又有些突兀,在过往的岁月里,有人在熊被上扎下一排芒刺,经过了风霜岁月,却还是深入里肌,但已逐渐被当事人遗忘. 后来回家查询,这段路线是台电的保线道路,但令我非常不解,保线道是用于修筑区域输电的高压电塔所开辟的道路,此地既无大型电塔,而细细的木杆也无法完成区域输电的重责大任,可惜网上能查询的相关资料实在不多,可能要有请年事已长的台电员工或史料馆馆长才能为大家解惑了.

12-3.jpg

13:27  行至尽头,就是这一支标竿迎接我们,大家都攻顶了! 地方还真的不宽阔,只能刚好容下我们一行人拍照.后面有一条小路,在想是不是另一条登顶的路线.

我们一行人轮流拍照,团体照,小组照,个人魅力的独照,山头小,拍照要花费一些时间,但大家都知道时间有限,等大家都拍到满意后,就赶著下山了.

13.jpg

13:39  正要离开时,天气还是欠佳,但此处视野开阔,有几颗从岩层里冒出的松树,直挺地伫立在山壁上,对面的山容则在迷雾中若隐若现,还是能感受到身处的山头是如此峻峭.

13-1.jpg

14:33 正当要下走坡时(2.4K处),突然云雾散开,天气变得温和一些,这样回程也心安一些,开心的随手用照片记录一下心情.

14.jpg

16:29 我们全队回到了捎来登山口,一路下山果真没在下雨了,大家的脚步也是一路轻快,交谈中,充满了愉悦的笑声,因为跟上山苦战的心境有所不同,除了完成抓熊任务外,下个节目 - 谷关温泉 - 正要紧接著拨出呢~

 

"波津加"名称来由: 谷关七雄排行老四(是照三角点高度排行)的波津加山,大家流传山名是因为山势险峻,上坡陡急难行,而被山友戏谑取作"波津加"(坡真崎),实则不然,"波津加"其实是日语汉字,音是Hatsuka,原为泰雅语 "努力" 的意思, 据说早年部落的人因为要争夺猎场的配置权利,而选定这座山,各组人马由四面八方出发,看谁能最先抵达山顶的竞争方式.((参照: 标题 299-隐藏在波津加山的密码 的blog文章,和 登山补给站 malonlon(阿喷) 热心的贴文)),目前网路上充斥著汉人闽南语发音的说法,爬山时揶揄一下是难免,但没人愿意事后多花点心思去查证,而且都已"据说"的方式散布于网路上,每每看到就有些倒胃口,也许我找到的资料也不尽正确,但至少是个合理的解释,在此给各位参考参考.

其实我对山友流传的这个(坡真崎)名称也不予置评,虽然山头有些峻峭难行,就算把后期人为规划的安全设施移除,对长期有在行走中级山的朋友,应该不会过于困难,顶多是岩壁不好踩踏罢了. 若以现有步道的规划去做评论,对一般山友实在是容易亲近的一个山头,原因是它的路程不算太长,是健脚们不用半日的行程,外加安全设备的规划颇为完善,对刚开始爬山的朋友,只要小心慢行即可,并不太会有摸黑的风险存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