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季度中國經濟迎來開門紅。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爲6.4%,與去年四季度持平,展現出超預期的增長韌性。其中,一季度金融數據方面,新增人民幣貸款5.81萬億元,貨幣政策節奏進一步優化。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爲,得益於“開門紅”的引領作用,中國經濟的內外部壓力正在加速紓解,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大概率運行在區間上軌,經濟“增質”步伐有望行穩致遠。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下階段,仍要關注國際經濟復甦放緩帶來的負面影響,國內鬆緊適度的貨幣政策和加力提效的財政政策要相互配合、逐漸發力,在保證實體經濟發展所需的信用供給的同時,不斷推動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更好運行。

貨幣政策節奏優化

從一季度經濟數據來看,宏觀經濟基本面觸底回升,投資、消費、工業增加值都在全面改善,出口增速也回升幅度較大,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和預期逐漸改善。

一季度金融數據則顯示,新增人民幣貸款5.81萬億元,同比多增9526億元,其中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9萬億元。這意味着,貨幣政策節奏進一步優化。

程實認爲,及時而至的“開門紅”有望爲中國經濟帶來三大轉變。第一,未來居民消費需求有望溫和回暖,成爲“穩增長”的新助力;第二,局部通脹壓力漸次顯現,CPI同比增速料將在後三個季度呈現“升-降-穩”的波動走勢。PPI同比增速預計將走出低谷、小幅回升,加快企業盈利的築底企穩;第三,基於全球復甦的踟躕姿態,疊加中國經濟基本面的相對優勢,央行貨幣政策料將在保持“穩增長”大方向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政策節奏,相機平衡短期增長和長期改革。

從全球來看,近期IMF大幅下調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的預測,表明全球復甦踟躕、危機回潮的格局並未鬆動。

程實認爲,外部需求的逆風壓力依然可能捲土重來,因此需要吸取2011~2012年、2014~2016年的經驗教訓,“穩增長”政策仍需保持定力,不宜過早主動撤出。

此外,在貨幣政策操作層面,近日召開的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第一季度例會不再強調“加大逆週期調節的力度”,而是將重點聚焦於“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防風險”和“推進關鍵領域改革”。

業內普遍認爲,這意味着將引導廣義貨幣M2與社融適度增長、把握好逆週期調節的力度、調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而政策進一步放鬆的必要性下降。

程實表示,當前央行具有適宜的政策空間,有望根據不同情境從容地相機抉擇。

情境一,在未來繳稅、MLF到期等因素的共振下,若出現流動性短期緊缺並推動貨幣市場利率反彈,則將大概率先行降準,以最穩妥的方式恢復流動性的合理充裕。“我們認爲,下一個可能出現這一情景的時點是6月份。”

情景二,如果貨幣市場利率保持低位,並且低於公開市場操作(OMO)利率的幅度較大,則央行將大概率推遲降準,以避免擴大這一差距、造成更多政策工具的失穩。相應地,央行有望擇時先行調降OMO利率,以優先爲“利率並軌”作鋪墊。

情景三,如果上述兩種情景均未發生,即貨幣市場利率始終穩定貼近OMO利率,則央行將暫時在降準、降息(OMO利率)上按兵不動,優先利用內部穩定期,加速推進金融市場的高水平開放。

公開市場操作減量

除了一季度的宏觀數據外,17日央行繼續公開市場操作,也是當日市場關注的焦點。

繼16日相隔18個工作日重啓逆回購,投放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後,17日,央行重啓“MLF+逆回購“。其中,逆回購操作上大幅放量,爲1600億元,但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僅爲2000億元。17日,有3665億元MLF到期,而央行上一次開展MLF操作是在1月23日。

此次MLF操作量不及到期量也進一步印證了近日央行貨幣政策例會的內容,即在經濟企穩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在短期內不會進一步放鬆,並有邊際收緊的傾向。

溫彬對第一財經表示:“不是全額續作,而是採用1600億的7天逆回購+2000億MLF,總量規模基本對衝了今天到期的MLF,從規模上保持了穩定,體現了一定的結構性差異,也反映出央行操作的趨勢。”

“1600億7天逆回購是短期流動性的投放。經濟基本面改善,同時當前市場流動性整體充裕,因此不需要全額對衝。這有助於市場流動性總體穩定。”溫彬認爲,這是央行強調貨幣政策依然要鬆緊適度,把握貨幣供給總閥門的體現。

溫彬表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正進一步暢通,這降低了使用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工具的需要,因此央行運用MLF而非TMLF。另外,在經濟回暖的背景下,央行的政策利率需要保持穩定,“TMLF比MLF的利率要低15個bp,因此不會用TMLF低利率來引導市場的預期。”

“根據今天的操作和一季度數據來看,下一階段,降準、定向降準概率下降,央行可能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保持流動性整體穩定和市場利率的基本平穩。”溫彬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