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沽湖附近摩梭人走婚

 

 近年來由於摩梭人的「走婚」逐漸走進人們的視線,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與社會各階層人到此地通過探訪、考察、旅遊等方式對古老的母系家庭進行分析研究,加強了摩梭人與外界人的聯繫與交流,為其注入了新的「血液」。但在「走婚」製成為熱點的同時,我們應該更加深入思考究竟走進摩梭,會為我們以及摩梭人帶來什麼。

美麗的瀘沽湖位於四川鹽源縣和雲南寧蒗縣的交界處,方圓約40公里。由於這裡風光奇美,同時,也由於居住在這一帶的4萬多摩梭人至今還保留著母系社會的風俗習慣,引起人們極大的興趣。 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個傳宗接代繁衍後裔的途徑,只是不同於其他民族夫婦長年生活在一起。他們是日暮而聚,晨曉而歸,暮來晨去。摩梭人走婚有兩種方式:一種叫「阿注」定居婚;一種叫「阿夏」異居婚。不管那種婚俗都得舉行一個古老的儀式,叫「藏巴啦」,意思是:敬竈神菩薩和拜祖宗。

 這個禮儀是由男方家請一證人把求婚者領到女方家,當然是男女青年早已有了感情了,不存在媒妁之言,母舅之命。他(她)們的母親及舅舅人也瞭解和默認後才舉行,男方家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把帶來的禮品按規矩放在火塘上方鍋樁的平臺上及經堂裏的神臺上,向祖宗行禮,向鍋樁行禮,再向長輩及媽媽、舅舅、姐姐行禮,然後接受長輩們及姐妹們的祝福。送去的禮品按尊長、老少各有一份。你的心上人「阿夏」必須按摩梭人裝飾,從頭到腳精心打扮。

 在某些村寨和某種宗教的家庭結構及婚姻現實中,不同程度存在這種現象,男性們既不是名正言順的丈夫,又不是名副其實的父親,對妻子負責任,對兒女盡義務的事,男人們一古腦兒丟進瀘沽湖裡去了。一生中男人想去就去,想回就回,落個兩袖清風。一旦他的女朋友關門拒絕,或者男人們喜新厭舊,往日情意便煙消雲散,只留下一場春夢,這也是一個謎。  圍繞著這三種家庭形態,就有三種婚姻形式來為它服務。1.走婚。母系家庭的家庭成員採取「走婚」,也叫「阿注婚」、「阿夏異居婚」,進行走婚的男女男不娶,女不嫁,在女方所在的花樓上暮合晨離,男「阿肖」到自己的女友「阿夏」處走訪。2.並存式婚姻。混合型家庭的家庭成員以走訪婚形式的為主,但為了家庭的平衡也有以結婚形式的固定同居。很多這種家庭,父母採取的是同居配偶婚,子女卻採取走訪婚。3.固定同居婚。父系家庭的婚姻形式,一般是結婚後的固定同居。須請媒人說和,重禮聘娶,長輩主婚,舉行正式婚禮,盛宴親朋。也有過阿注婚姻生活的男女,雙方有共同生活的願望時,經過大家庭的許可,便可註冊同居家庭,不必邀媒撮合,不舉行結婚儀式和宴請賓客,也不受等級的限制。 隨著男女之間的感情逐步加深,「走婚」幽會相聚的次數就越多,有的情侶關係就穩定下來直到終生。如果你花言巧語,不誠實,無本事,遊手好閒,時間一長,你就得掃興回孃家了。「走婚」在摩梭人家庭結構中的事實,是當代人無法想像的,實行自由「走婚」其奧祕在於母子們無後顧之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