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這個問題有點兒虛。

自古以來,美術和音樂可以認為是分別對應視覺和聽覺的藝術,它們的地位可以說是默認的。為啥一提到嗅覺這一塊兒,大眾就普遍不認為有對應的藝術載體了呢?

當然,我們個人也可以強行認為香水是藝術品,偉大的調香師可以算是藝術家;但是架不住大部分人還是把香水(或者其他嗅覺享受)當商品看待吧。大眾對嗅覺享受的」歧視「是怎麼來的?


謝好姬友提問和邀請,知乎香水話題很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真正具有含金量的問題了……

私以為阻攔香水成為公認的藝術的原因非常多,但最主要的有幾點,香水本身的實用性極強,氣味上可賞析的餘地極小。同時,香水從調配到設計包裝到起名到生產到後期的營銷方式,參與的人員眾多水平參差不齊,很難保證最終出品是調香師的原意。而調香師作為氣味的創造者,也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香水和繪畫不一樣的是,香水是無法全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調香師只能負責調香,但還需要有人去管理材料來源,有人去設計瓶身,有人去評估氣味,有人去做宣傳,並且很多時候因為定價的限制,調香師並不能用最頂級的原料去調香,而且因為要迎合客戶喜好、要盈利,很多東西需要妥協,不是調香師想做什麼樣的香水就能生產的……

接下來說賞析氣味的侷限性。氣味是非常非常非常抽象的東西,如今能夠較為客觀科學地分析氣味的手段約莫只有氣相色譜法,然而問題來了,其一,消費者根本拿不到一款香水的氣相色譜,其二,即使能拿到,消費者也根本看不懂,其三,即使能看懂,很多香材的構成非常複雜,也有很多重合,光看圖表分析不出哪個是什麼日常氣味,其四,同樣類似的材料,有些香調配得很好、「清晰度」高,有些香則不然。有太多東西都是無法分析無法證明的。美術和音樂,後人可以分析用色和筆觸、調性和節奏,然而香水,即使是最優秀的香評人也很難切實證明一款香水究竟好在哪裡。

如今描述一種氣味有多困難呢?你只能全靠自己的鼻子以及官方提供的香調錶(有時香調錶也會騙人)來判斷,你只能把它和你以前聞過的香水、單一香材、合成物來對比,得出究竟孰優孰劣的結論,而且你還沒法和與你持相反意見的人爭個所以然,因為誰都沒有證據證明自己是對的,你最多隻能說自己在專業機構學過調香什麼的來強調資質,但是要想像學音樂的人那樣拿縝密的樂理打臉,不存在的。別人非要說你的Amouage聞起來像花露水,你能把鼻子借給他麼?

除此之外,正是因為氣味的抽象性,評審的困難度,人們對香水好壞的認知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價格,然而香水的定價是受諸多因素影響的,品牌定位,營銷方式,包裝設計,再就是用料。其實用料是最無足輕重的一個元素。商家總喜歡強調自家用料多好,實際上不少都是同一個香精公司的同類原料……這種極大的信息不對稱,讓行業外的消費者,尤其是沒有條件訓練自己鼻子的消費者(實際上就是絕大多數消費者),幾乎完全沒有客觀評價一款香的能力。

最後,我非常同意 @卓相 的觀點,香水相比音樂和繪畫來說非常難以傳播,儘管以後有可能會出現重現氣味的技術(有人在著手研發),但是目測還很遙遠,要聞到一款香水仍然要依賴專櫃試聞、購入小樣分裝等等,首先國內基本無法在專櫃聞到絕大多數niche品牌,有些冷門的甚至只能買大瓶,這對於並不十分富裕的消費者來說很不方便。


很好的問題。

不過把嗅覺藝術等同於香水太侷限了,就像音樂藝術不等於鋼琴。

個人認為嗅覺是可以成為藝術的,但很難獨立成為一種藝術形式,因為敘述性很難表現。或許作為裝置藝術或多媒體藝術的輔助表現會很不錯。


藝術,像繪畫、音樂,雕刻,這些都是屬於「需要人們去觀賞」的,放在中國古代,都是高雅之士才能擁有的,國外也一樣,都是有錢有閑的人才玩的。另外,繪畫、音樂、雕刻這些誕生的初衷是人類為了追求美,展現美,表達美。

而香水則應該被稱作技術,從早期它使用蒸餾法到現在的化學合成,可以看出香水是更偏向於科學性的。所以我認為調香師跟木匠、鐵匠一樣,都是屬於「手藝人」,是「工匠」。早期的香水和繪畫音樂一樣,都是西方皇室貴族纔能夠隨心所欲享受的,但香水跟繪畫音樂雕刻的誕生不一樣,香水的誕生就是為了「生活化」,因為歐洲人體味普遍比較重,香水就是為了掩蓋自己的體味而誕生,可見香水的製造本身就是「服務性」的,這裡也可以看出藝術和技術之間的區別,藝術是「創造性」,而技術則是「服務性」。藝術家們的作品中蘊含的是其個人的情感、審美、想表達的思想,是個人向的存在,大多數藝術家都是「你們不懂我的作品,是你們辣雞,不懂美不懂欣賞」。但香水作為一個商品,不可避免是面向於大眾的,看看現在藍血們每年出的商業香,為什麼叫商業香?因為要謀利啊。

說到底香水入不了藝術的門還是因為它的日常性、商業性和服務性。不是可以放在家中慢慢欣賞的,是要穿在身上的,這一點來說跟衣服、妝容沒什麼區別,都是要展現個人氣質的。當然,如果你買了成百上千瓶香水放在家中收藏,這時香水對你來說已經可以稱作是收藏品乃至藝術品了,它們對你來說已經不僅僅是展現和提升個人氣質的奢侈品,更多的是帶給你一種美妙的欣賞體驗,帶給你一種直觀的美和滿足感。這時候的香水跟古玩沒什麼兩樣(單指在收藏者本人心目中的地位,並非其實際價值),這也側面反映出你是個有錢有閑的人。單個的香水只能是商品,無法像單個畫作一樣有藝術價值,但成百上千的香水(尤其包括大量限量版),對收藏者而言毫無疑問是藝術品了。


先拋個磚兒吧~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小想法(葛優臉)~~

  • 人類在進化中放棄用嗅覺交流信息了——我覺得這導致了很多嚴重的後果:比如人類鼻子的「解析度」...太低?普通人再沒經過訓練,do re mi fa so幾個音符還是聽得出來不同的,但很多香調一混到一起,普通人不一定能聞出啥區別來。
  • 錯過了被認定成藝術的時機?繪畫和音樂的歷史怕是可以和人類本身的歷史比肩了。你看原始人都可以在洞穴上塗兩筆,沒事兒還可以吼一兩嗓子,前者大概發展成了繪畫,後者大概發展成了音樂,你說原始人幹啥能發展成香水...拉粑粑?
  • 取材太難?不管是天然香材還是後來的合成香材,它們的歷史都絕對比不上人類製作樂器的歷史長。
  • 香水這個體裁,一件「作品」持續時間太短,再牛逼的香水也就留香幾個小時,不夠藝術家造的。(問題是流行音樂也沒多長啊...)
  • 而且香水隨時間變化是連續的、緩慢的,前一分鐘後一分鐘可能區別不大,無法通過快速變化的感官刺激(e.g.不同的音符排列)抓住人的注意力?
  • 難以復現?寫個譜子,隨時隨地、有人就能演;搞個香水...香水商家們搞好品控、產生穩定產品還是不久前的事,哪怕現在也不一定搞得定——不信你去看看basenote論壇那幫討論Aventus年份的粉絲... @margueriteren
  • 擴散氛圍太小,一次能伺候的觀眾太少?這個有點兒牽強了,就算只能伺候一個人也可以是藝術啊。
  • 傳播手段有限?除了快遞,目前還沒有辦法把嗅覺感受傳遞給電腦屏幕前的你。不過我覺得這一條是第一條的結果:如果人類靠嗅覺傳遞信息,那現在的電腦就安的不是屏幕了,大概是氣味兒生成器之類的(雲吸貓夢想成真)。


三個字:表現力。

誰來告訴我香水的味道能表現什麼,表現力有多大,有多麼多樣。什麼都表現不出來,或者表現得很單一(至少對普通人來說),憑什麼叫藝術。

以人類的嗅覺,沒戲。

在鯊魚、食蟻獸、熊、狼的世界裡,或許香水纔是藝術。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