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好

活潑好動的小學生能做到“食不言”嗎?浙江三門縣浬浦中心小學推出“無聲食堂”:學生就餐時不能說話,要加飯加菜用手勢示意。伸一根手指表示“1”,伸兩根手指表示“2”,伸三根表示“3”,分別代表加飯、加菜、加湯,每個班級的班主任負責照看學生就餐,看到學生打出手勢,會用“OK”的手勢迴應。如果有學生不慎出聲,“紅領巾督查小組”會及時糾正,並扣除所在班級的紀律分。(4月16日澎湃新聞)

“食不言,寢不語”是古人對君子的要求,也是儒家所倡導的文明禮儀,不僅爲人們提供了道德禮儀的規範,而且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而言,也符合養生之道,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小學生正處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天性活潑好動,喫飯講話,而且”口無遮攔“,不顧他人的感受,在餐廳大聲喧譁,肆意打鬧,甚至忘記喫飯,以至於對身心的健康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對小學生就餐行爲進行規範,對學生的文明禮儀提出相關要求,讓學生文明就餐,安靜喫飯,這是學校管理者應盡的職責。然而,文明就餐卻並不等於“食堂禁言”,很難想象,小學生的食堂變成了“無聲食堂”,甚至學生表達加飯加菜需求時無奈地使用“手語”,這對學生的心理將造成一種怎麼的感受,這樣的食堂又帶給學生怎樣的壓抑。

現在的學生學習負擔重,很難享受到快樂的童年,在學校本來就面對着這樣那樣的限制,諸如上課規規矩矩地認真坐好,動彈不得,課下不準隨意打鬧,學生拘謹大於自由,嚴肅大於活潑,身心很難得到舒展。好不容易食堂就餐,放鬆自我,卻被老師無情地“禁言”,而這樣的“禁言”出發點到底是爲了孩子,還是爲了學校管理的簡便易行?真的需要考究一番。

“食無言”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但是,就餐同樣是孩子重要的生命交往活動,是孩子與他人交流的渠道,事實上,就成人而言,就餐多半是家人以及朋友情感交流的重要平臺。通過就餐的形式,輕鬆愉悅地談論相關話題,從而達求彼此的心理共融,實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京十一學校李希貴校長,就曾發起與校長共餐活動,以就餐爲平臺,讓校長與學生面對面,傾聽學生的心聲,交換彼此的想法,暢通交流的渠道,讓學生與校長的心變得更加親近,更加親密。相較之下,在“無聲食堂”中,我們又能夠看到怎麼樣的管理者呢?管理的霸道,硬性的要求,思維的強勢,讓一些學校的老師習慣於以犧牲學生自由爲代價,換來學校表面的平靜,換來壓制後的校園秩序,“無聲食堂”就是這樣的極端表現。

當然,良好的飲食就餐習慣必不可少,讓學生安靜喫飯很有必要,但是,這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正向的教育,而非通過“禁言”“督查”這樣強有力的行政手段,“禁言”的效果看似有效,卻有違教育原則,有失教育風範,更壓抑孩子的天性,限制孩子的自由,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一定的陰影。

微信公衆號ID :eduvoice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