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先定义「匪夷所思」——如果这个初学者看过这篇文……

那可能多「匪夷所思」的音变都变得不那么「匪夷所思」了(笑)


都很匪夷所思


l变j,r介音,以及一些g尾居然后来成了i尾,而且很多字发音靠后,一堆小舌塞音。


上古的复辅音声母中的 ? 或者 r 应该是有的(我甚至认为存在著/?/ 和 /r/的对立),相信直至南北朝甚至隋唐时期仍然保留在闽语中。这个/?/ 后来在闽南话中变成了 /?/ 介音,至今仍然保留在南音(南曲)的唱腔中。如「八」「鸡」「街」「底」「先」「间」等。这个/?/ 介音在现代闽南话口语中只保留在极少数方言点中,而在漳州和泉州地区分别归入开口(/?/ 介音脱落)和合口韵(/?/ 介音并入/u/介音),形成了有趣的对应。

上古汉语除了 m, n, ng, p/b, t/d, k/g, 辅音韵尾之外,还有 s, l, r, ? 等辅音韵尾和它们互相组合而成的复辅音韵尾, 如 ms, ns, ngs, ps, ts, ks, m?, n? ,ng?, nt 等。

至于声母(包括复辅音声母),那就更复杂了。kr, kr, gr, pr, pr, br, tr, tr, dr, kl, kl, gl, pl, pl, bl, k?, k?, g?, sk?, sk?, sg?, skr, skr, sgr, spr, spr, sbr, str, str, sdr, ntr, ntr, ndr 等等。加起来应该有150-200个。


一些学者口中凭空消失的r介音吧,非三等r后如果圆唇则中古变一等,用于解释知二无合口。@msoeg 求详情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