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有些人即使只是路過商店櫥窗的玻璃,都不會放過這些可以讓自我觀察及修飾儀容的機會。你或許會認為只有自戀的人才有這種表現,但其實有些人是因為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缺陷」而時常覺得自己長得醜,亦有可能是患上體象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體象障礙是一種心理障礙,患者會花大量時間在觀察、憂慮及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表,對身體某個特定區域或瑕疵進行誇張的主觀想像、焦慮過多。這些缺陷有時甚至是不存在、或是輕微得其他人難以察覺。患者因而產生心理痛苦,感到沮喪自卑,甚至出現不安、恐懼及抑鬱症狀,影響日常社交生活。不論男女老幼都有機會患上體象障礙,當中以青少年最為常見。如果你有以下情況,就可能患上了體象障礙: .對身體某個特定區域非常關注 .強烈希望改善某個特定區域的外貌特徵 .經常將自己與他人的外表進行比較 .消耗很長時間及精力去梳洗、化妝穿搭等的過度打扮 .修飾及隱藏缺陷或瑕疵 .出現瘋狂照鏡檢查、反覆求證的行為 .反覆徵求他人對自己外表的評價 .畏懼他人的視線,斷絕與外界接觸,足不出戶 .或完全避免照鏡,對反射物(如水面和玻璃等)異常敏感,恐懼看到自身的缺陷或瑕疵

患病原因或與認知行為模式有關,一些過去的創傷經歷例如兒時曾遭受欺凌或虐待,生活的環境及內向個性都可造成體象障礙,而大腦5-羥色胺失衡、患有強迫症或抑鬱症的親屬遺傳亦可能是患上此症的風險因素。體象障礙患者甚至導致強迫症、抑鬱症、廣泛性焦慮症或飲食失調症、產生自殘或自殺的念頭。

為了改變自己的體象缺陷,患者可能會進行一些不必要的整形「治療」。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心靈上的治療。患者可先採用一些認知行為治療(CBT),建立正確的體象認知,及改善過度關注身體缺陷的行為。至於症狀比較嚴重的患者,則有可能需要加上抗抑鬱藥治療。其實瞭解到自己的「小缺陷」並不影響你的外觀及價值,保持心理健康對治療病情有所幫助。 Text/ 陳筠華醫生 Edit/ Ada Lee Image/ Internet, Pixabay 陳筠華醫生 考獲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皮膚學深造文憑、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悉尼大學兒科文憑。現為英國卡迪夫大學醫學院導師、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名譽臨牀導師、英思卡 2019 年亞洲年會講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