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金可)截至目前,西城區15個街道成立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建立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覈的精準救助模式。

記者從全國社會工作主題宣傳暨第四屆“北京社工宣傳週”瞭解到,去年西城區在全市率先成立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已推動成立15個街道層面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作爲專注於殘疾人服務、青少年服務、社會救助羣體等多領域社會工作的非營利性服務機構,西城區悅羣社會工作事務所已投入40餘名專職社工,開展對困難羣衆的精準救助服務。

“我沒錢看病了,怎麼救助我一下?”今年1月7日上午,來自轄區的低保戶劉先生拿着積水潭醫院拍的X光片找到西城區白紙坊街道民生保障辦公室。

白紙坊街道於2018年11月成立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爲轄區內低保、特困供養、重度殘疾人、高齡老人及因患病陷入生活困境的居民,建立“一戶一策一檔”服務信息臺賬,提供救助服務。

劉先生正是臺賬中的一名被幫扶對象。劉先生在2012年被診斷爲胯骨頭壞死,走路疼痛感日益嚴重,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手術的地步。

針對他的情況,社工進行了詳細的醫療救助政策解答,幫助劉先生申請辦理借用醫療救助入院住院週轉金,共爲其申請週轉金約6.8萬餘元,幫助他得到及時治療。

據統計,截至2019年3月初,僅白紙坊街道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累計直接服務困難羣衆163人次,幫助辦理入住服務機構特困供養老人76人次、入住福利機構困難老人22人次。

今後,15個困難羣衆救助服務所還將以“託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原則,向服務對象家庭進行持續服務,同時強化主動發現機制,提高民生兜底保障服務力度。

(金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