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軍打仗一般靠將軍智慧,而將軍身邊一般會有謀士,負責爲將軍出謀劃策,謀士的作用不可小覷,許多成功人物身邊都要靠謀士這點,比如曹操自己都算雄才大略之人,可他身邊的謀士仍有很多,劉備身邊也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士,然而並非每個謀士能遇到明主,歷史上有不少懷才不遇的謀士,其中有四人最慘。

三國是個英雄的舞臺,許多謀士都能施展自己的才華,但陳宮卻是例外,他原本是在曹操麾下的,可惜看不慣曹操的無情無義,於是陳宮轉頭了呂布,呂布雖然很尊重陳宮,可並非對他言聽計從,後來陳宮給呂布獻了許多有用的計策,呂布都沒有聽。

下邳被攻破後,呂布被曹操所擒斬殺,對於陳宮曹操是不願殺的,曹操希望陳宮能留下自己麾下效力,可陳宮一心赴死,他懷才不遇卻不願在曹操麾下打工,他寧願一死留取自己的清名,"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是對他最好的寫照,儘管陳宮懷才不遇,但他並不可憐,反而令人欽佩。

秦末天下大亂時,陳勝吳廣開始起義,不過很快就被章邯鎮壓了,後來項羽、劉邦繼續進行造反運動,終於推翻了秦朝,隨後中國歷史進入楚漢之爭,劉邦和項羽麾下都有不少文臣武將,而范增作爲項羽的唯一謀士,結果卻不被理解冤死,范增的懷才不遇令人感到可憐。

范增跟着項梁叔侄時,已經年近七旬,項梁生前對范增十分信任,范增也屢次出奇謀,幫助項梁,不料項梁意外戰死,項羽成爲楚國領袖,項羽跟劉邦交手過程中,范增也曾多次給出正確的建議,可項羽不喜歡這些陰謀詭計,偏偏不聽,結果被劉邦所敗。

項羽不聽范增的話也就算了,劉邦麾下的謀士陳平還散佈留言,說范增要謀反,項羽屬於那種四肢發達的人,也沒考慮流言的真假,直接對范增冷落了,范增心如死灰辭職要走,這時候項羽就應該說幾句好聽的,留下范增纔對,要知道有才能的人脾氣往往很大,而且愛面子,可項羽並未挽留范增。

范增在離開項羽後,迴歸的途中病逝了,范增的謀略不亞於張良、陳平,可惜他沒遇上明主,項羽不是伯樂,搞得范增懷才不遇而死,假若范增投在劉邦麾下,想必他就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了,實在可惜,但范增並非最慘的一個,晁錯纔是最慘的。

晁錯是西漢時期政治家,漢文帝時期擔任太子家令,當時匈奴屢犯邊境,晁錯就上書《言兵事疏》,表示要主動出擊攻打蠻夷,漢文帝很欣賞他的才華,等到漢景帝繼位後,爲了削弱藩王的權力,晁錯又上書《削藩策》,結果導致七國之亂,差點搞得漢景帝下不來臺,爲了平息諸侯王的怒火,漢景帝只能忍痛殺了晁錯。

晁錯作爲西漢的謀士,就這樣被殺了,他是被當做平息他人怒火的工具殺死,但令人遺憾的是,晁錯雖然被殺了,但七國之亂並未平息,漢景帝悔恨不迭,但人已經殺了,晁錯的結局算是悲慘無限了。

然而在古代四大懷才不遇的謀士中,晁錯並不算最慘烈的一人,還有一個謀士,他纔是真正的慘,被殺了令人感到氣憤,你覺得他會是誰呢?提示一下:他是唐朝時期的謀士。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