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如果現在我們的小麥種植依舊是純勞動力耕種的,這個問題是不是就簡單的多了?

最古的時候,農耕時代的重要表現是男耕女織,規模小,分工簡單,自給自足,人人平等,沒有交易,夠喫就好。這樣問題是不是可以出來了?如果平均一公頃小麥能養活10個人的話,那就有這10人中的壯年人,在配備一隻二隻頭牛,去完成這一公頃所有的農耕勞作。

當然在歷史演變下,出現了壓榨,統治階段,人們也開始要交各種稅。因此人們也會提高勞作效益或開墾更多的土地。


一公頃是15畝。過去曾有「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說法。


古時候我不知道、只記得過去種小麥、需要4個人一頭牛、一個人牽牛、一個人扶嘍、兩個挖肥的、一天也就種四畝小麥、到麥子成熟了還得用鐮刀一點一點割了捆好、用小推車運到場裏曬乾、打碎麥糠還得揚凈然後纔是小麥、整個過程需要好幾天才完成


按古到哪個時代的生產力來決定。


一公頃,15畝,3石地,只能算下中農或者平農,最多一頭老黃牛。勞動力只能是一家子人參與,很少請短工。謝謝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