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長長的,一粒一粒光溜溜的東西有很多叫法,有叫玉米,玉蜀黍,苞谷,苞米,棒子……,我們那裡稱它為餃餃。我們那裡大面積種的,只種兩種糧食,官方一種稱作冬小麥,一種稱作玉米,並且剛剛(10月中旬)收了玉米。

每叫出一個名字,走南闖北的人都會給你一番解釋,不同的名字稱謂,代表不同的地域特色。正是這多種多樣的叫法,才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我們那裡稱為餃餃,緊挨著的一個城市稱它為玉蜀黍,再隔一個城市又有一個新的稱謂。估計要把全國所有的地方稱呼收集起來,又是一個小型的名字資料庫了。

怎麼叫它才好聽?這個問題太簡單了,又太難統一了。你問我,我會說叫餃餃好聽,順口,我叫了幾十年了,你讓我老叫其他名字我還不適應呢,不過叫玉米也挺順口,但少了點鄉味。就像你問我豫劇好聽,還是河南梆子好聽,我從感情上就偏向後者了,聽著就親近,完全不帶感情色彩抉擇的事情,我覺得更難,難上加難,沒有百分百的公平,沒有百分百的絕對。

好聽不好聽,就看順不順口,就看你的感情在哪裡,我從家鄉出來上大學的時候,跟別人問路,用普通話,感覺很不習慣,不順嘴,在外邊呆久了回去還是改成家鄉話交流舒服。

這是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也是個有最最標準答案的問題,人就是那麼的有特色,話就是那麼的有味道,永遠不要忘了根,不忘家鄉,不忘父母,常回家看看。

地域特色就是最好的答案,多姿多彩的叫法才是最好的回答。因為我是中國人,我自豪,我驕傲,我是河南人,可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