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要弄清楚:日本究竟是在什麼時候發現了庫頁島?

我說的發現(discovery)是指有清晰的考察或探測記錄,而不是日本江戶時代學者聽來的傳聞或猜測。相信具備相應歷史知識的朋友能夠給出答案,第一個發現庫頁島的日本人是間宮林藏(まみや りんぞう, 1775-1844)。1808年和1809年,間宮林藏先後兩次穿越宗谷海峽,到達庫頁島進行考察。他發現了中國大陸和庫頁島之間的間宮海峽,從而確認庫頁島是一座島嶼而非半島。

間宮林藏回到日本後,由他口述、村上貞助(1780-1846)執筆,整理出兩部考察見聞《東韃地方紀行》和《北夷分界餘話》。透過這兩次考察,日本人才正式瞭解到庫頁島和島上居民的狀況,並得知這裡受到清朝管轄。

在此引用1854年被日本幕府派往庫頁島進行調查的村垣範正(1813-1880)的記錄,他在島上獲取了一份嘉慶二十三年(1818)的清朝公文:

奉旨。賞赫哲來之佐領付勒琿抵至德楞,驗烏林,查得各處姓哈賚達,俱赴前來領賞。惟陶姓哈賚達,近年以來,總未抵來領賞,每年憑以滿文剳付領取,似此情形寔非辦公之道。耳聞西散大國與陶姓人往來見面。是以勞煩貴官,如遇陶姓人,切示曉諭,令伊明年六月中旬,前來領賞;如不抵至,即將此姓人銷除,永不恩賞,故此特懇。

佐領 付勒琿、賞烏林官雲騎尉 凌善、防禦 德僧厄

上面說的德楞是指三姓副都統衙門(ilan halai meiren i janggin yamen)設在黑龍江的行署,每年六月,黑龍江下游流域的各族都通過憑證到此地交納貢物、賞賜烏林(ulin)、互相貿易。哈賚達(halada)乃姓長之意,由清朝委任,姓長制度正是清朝對庫頁島民的統治手段。

因此,本問題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19世紀以前,日本勢力並未深入到庫頁島;等到19世紀中期,日本向庫頁島南部擴張後,正面遇到同時從島嶼北部襲來、驅逐清朝勢力的俄羅斯人,兩國暫時約定以北緯48°線為界。經過多次交涉,1875年,日、俄在聖彼得堡簽訂了《樺太·千島羣島交換條約》,日本放棄庫頁島的利益;1905年,日本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後,通過《朴茨茅斯條約》獲得庫頁島的南半部分;1952年,作為戰敗國的日本通過《舊金山和約》宣佈放棄了庫頁島南部。


日俄海戰,俄羅斯慘敗,

庫頁島一半個讓給日本,

清朝末期中國已經不存在國家體系,

日本軍閥開進中國參與戰爭,二戰結束後,

世界列強瓜分日本,北海道和庫頁島歸俄羅斯所有,美國鬼子作梗,沒有讓蘇聯人進入北海道。狗咬狗的故事。


清朝時,庫頁島是中國的地盤,隨著中國的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沙皇俄國也趁火打劫,侵佔中餓簽訂的(璦琿條約)康熙簽的,以南和以東的大片國土(包括庫頁島)使中國喪失了出海口,日俄戰爭沙俄戰敗,日本佔領了庫頁島南半步,列寧時代日本參與了對蘇共的武裝干涉,並出兵攻打蘇聯,列寧因國力弱,面對美英法日多國進攻,與日本簽訂條約,承認日本在庫頁島擁有三分之二的國土,日本移民近五十萬,並開發庫頁島油田。這是蘇聯的痛,也是斯大林的痛。二戰末,蘇聯戰勝德國,四五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同時攻打庫頁島上的日軍,收復失地,同時攻佔日本北方四島,還想攻佔北海道,被美國人阻止了。蘇聯強行將庫頁島和日北方四島的日本人,遷返回日本,斯大林收復失地,報了自自一九零五年沙皇戰敗丟失國土的一箭之仇。


庫頁島,南面與日本的北海道島隔宗谷海峽相望,東面與亞洲大陸相望,面積8萬平方公里。庫頁島,在明朝的時候稱為苦耶島或苦兀島,當時明朝在庫頁島上設有三衛,最北邊的囊哈爾衛,中間的兀良河衛,南邊的波羅河衛。

  庫頁島在清朝的時候屬於吉林將軍管轄。清朝後來衰落,沙皇俄國分兩次割佔了中國的外東北,即19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1860年的中俄《北京條約》。現在庫頁島在行政上是俄羅斯的薩哈林州,人口不足50萬。

因為當時的清政府對外東北的開發重視程度不夠,而且清朝要保護「龍脈」,不允許漢人開發外東北,所以導致基本沒有人煙,而當時的清政府甚至不知道海外還有一個大島。

俄羅斯人天性就喜歡擴張領土。早在康熙在位時,俄羅斯人就開始涉足庫頁島,並最終實際佔領該島,這時乾隆還在位呢。

實際上,日本人「發現」庫頁島的時候更早,當然,這並不能改變庫頁島原屬於中國的史實。日本的北海道距離庫頁島很近,所以很多日本人渡海北上來到庫頁島南部進行「開發」,江戶幕府派兵駐紮在庫頁島南部,這裡實際上成了日本「領土」。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日本人才最終弄清楚了,庫頁島不是大陸,而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大島,起名為「樺太島」。庫頁島的北部,則為俄羅斯人佔據。

日本和俄羅斯為了爭奪在庫頁島的生存權,開始了鬥爭。

1867年,俄羅斯剛剛通過兩個不平等條約獲得了中國的外東北,立足未穩,為了不至於讓日本大規模移民北上,沙俄和日本簽訂了《薩哈林島(樺太島)暫行規定》,兩國在庫頁島上以北緯48°為邊界,島北屬沙俄,島南屬日本。隨著俄羅斯在外東北的存在穩定下來,沙俄開始注重對庫頁島的保護和開發。1875年,沙俄和日本簽訂《薩哈林島和千島羣島交換條約》,進行利益交換,日本完全退出「樺太島」,把主權交給沙俄。做為補償,沙俄把千島羣島轉讓給日本,所以現在千島羣島有很多日本名稱,比如最南端的得撫島和最北端的佔守島。

然後,日本人的胃口是永遠滿足不了的。時隔三十年後,已經成為東方一霸的日本和沙皇俄國在中國領土東北進行了著名的日俄戰爭,結果是巨無霸沙俄被小不點日本打得找不著北,慘敗。日本趁沙俄戰敗之際,出兵越海北上,佔領了他們從來沒有忘記的「樺太島」。

1905年,日本和沙俄在英國朴茨茅斯簽訂了《朴茨茅斯和約》。雖然沙俄方面叫囂他們不會因為戰敗而賠給日本一個銅板,大不了再戰,但最終還是割讓了庫頁島北緯50°以南給日本。因為沙俄實力遠不是腐敗的晚清可比,日本還是不情願地吐出庫頁島北部,在南部設立了「樺太廳」,從這一年開始算起,日本正式經營「樺太島」,首府設在豐原,就是現在俄羅斯稱為南薩哈林斯克的城市。

不過,蘇聯十月革命後,遠東形勢一片混亂,日本又佔領了庫頁島的北部。只是由於蘇聯人緩過勁來後,日本又很不情願地把庫頁島北部還給蘇聯,但南島卻始終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日本人沒有視「樺太島」為新佔領的殖民地,像對臺灣那樣,而是把「樺太島」當成日本本土四大島一樣,懷有很深的感情。大批日本移民擁向「樺太島」,大約有50萬日本人在這裡建設家園,這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因為「樺太島」和北海道非常近,所以看上去,「樺太島」和北海道沒什麼兩樣。而在1942年,日本認為「樺太島」和日本本土已無區別,便把「樺太島」的管理,由殖民部移出,正式成為日本本土。截止於1940年,日本在「樺太島」的總人口為41.5萬人。

直到1945年,日本人才意識到,他們不得不與經營四十年的「樺太島」告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美國與蘇聯做交易,同意蘇聯收回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羣島。

1945年8月23日,蘇聯軍隊正式佔領「樺太島」,日本的「樺太」總督大津敏男被捕,這標誌著日本在「樺太島」統治的結束。

蘇聯人對新佔領土的態度向來都非常強硬——土地留下來,異國人必須趕走,島上的50萬日本人必須全部離開。從1946年開始,數十萬日本人被迫乘坐200多艘輪船離開「樺太島」,而這些日本人有很多就是在「樺太島」出生的,他們從來沒有去過日本本土。最讓他們不能接受的是,他們在「樺太島」經營的一切,都不允許帶離蘇聯的「薩哈林島」,幾乎是凈身出戶。

日本人被趕出了「樺太島」,但他們從來沒有忘記這塊「日本熱土」。大家都知道日本沒有忘記北方四島,實際上,北方四島只是日本北方領土問題的一部分。日本的北方領土問題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從來沒有被外國軍隊佔領過的領土」,指北方四島,這是明面上的。另一部分則是指「樺太島」和南千島羣島。現在日本人提及北方領土,往往是連帶包括「樺太」、南千島和北四島,這纔是日本人心中真正的北方領土問題。

在大多數日本人的意識中,他們從來沒有把「樺太」當成外人的土地,他們對「樺太島」的一切都懷有深厚的感情。當年被蘇聯強行遣返回日本的「樺太」年幼居民,很多人都已經七八十歲了,但他們還念念不忘在「樺太島」的美好記憶。前「樺太」居民有一個擁有六千多的「樺太人民聯合會」,在日本各地設立36個分會。他們經常組織各種活動,提醒日本人不要忘記了除了北方四島外,日本還有美麗的「樺太」島等著日本去「收復」。

8月23日是日本失去「樺太島」的日子,所以日本民間把這一天定為「樺太島日」。每年的這一天,這些民間組織要麼組團去庫頁島懷舊,要麼在東京或札幌舉行紀念日活動,要麼穿著正式衣服,隔著宗谷海峽對著「樺太島」痛哭流涕。「樺太」居民們會演唱各種紀念詩歌,有人帶頭高喊口號,「日本人不能忘記樺太島」,下邊一羣老頭舉臂流淚跟著喊:「日本人不會忘記樺太島」。

日本地少人口,生存空間有限,而庫頁島地廣人稀,是非常適合的移民地。實際上不止是日本對俄羅斯遠東念念不忘,半島上的韓國人同樣沒有忘記這塊肥沃的足以容納上億人口的黑土地,雖然韓國從來沒有佔領過這裡一天。

俄羅斯雖然經濟結構單一,完全靠賣能源喫飯,看不到有光明的未來。但因為俄羅斯一直喫蘇聯強大武力的老本,所以還不敢有所行動,但他們都一直在等待機會。只要一有機會,他們一定會大規模移民,來緩解國內日益加大的人口生存壓力。

日本和韓國現在保持沉默,但他們不會永久地充當看客,他們不會放棄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即使這些東西原本就不屬於他們。


日俄對庫頁島的爭奪經過:

一、日本,1295年,日本日蓮宗第二代祖師日持上人前往庫頁島傳教,並且在島上建立日蓮宗據點。

哈佛大學出版的中國歷史地圖表明日本在18世紀佔領了庫頁島最南端

1297年,以日本津輕地方為根據地的蝦夷管領安東氏率領「骨嵬」向黑龍江流域侵略。

1485年,庫頁島本地阿伊努族首領向武田信廣獻銅雀臺。

1593年,豐臣秀吉派遣大將松前慶廣攻佔所有蝦夷族(阿伊努族)土地,其中包括阿伊努族控制的庫頁島最南端。

1635年,松前公廣派村上掃部左衛門巡視庫頁島。

1644年,松前藩提出為日本全國國土繪製地圖,是為《正保御國繪圖》。本圖首次把北海道及庫頁島等原本由當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劃入日本領土。

1679年,松前藩在庫頁島的久春古丹建造臨時性的漁民居住所,並開始與當地阿伊努族(或譯愛努族)居民進行貿易。

17世紀上半葉,日本對當時隸屬明朝奴爾幹都司管轄的庫頁島進行勘察和冒險活動。據日本的古文書記載: 寬永十二年(1635),松前藩家臣曾前往庫頁島巡島。

1738年至1739年,俄國人什潘別爾克中尉在尋找日本航線期間,從蝦夷人(阿伊努人)那裡得到知庫頁島的存在。

1785年,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鐵五郎等5人及隨從人員分兩路勘察千島羣島和庫頁島,其結論是:「庫頁島的北部是隸屬於沿黑龍江而下擴張勢力範圍的中國清朝的」。

1790年,松前藩派遣松井榦藩和新井隆助到島上窺探,並在庫頁島南端的白主設置市集。另一方面,日本派人與沙俄討論瓜分該島。

二、沙俄,1697年,沙俄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到達了堪察加半島,掀起了向北太平洋擴張的浪潮。1742年,俄國人舍利京克勘察了幾乎整個庫頁島的東海岸。沙俄政府於1756年派勃拉吉謝夫赴清朝商談關於允許沙俄船隻在黑龍江自由航行的問題,但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與此同時,英法等國的各種「勘察隊」也湧到了北太平洋地區。在這種情況下,沙俄政府為了奪取在北太平洋的「霸主」地位,決定全力支持1799年創設的「受皇家保護的」的俄美公司,其目標是使太平洋的整個北部牢固地為俄國所有,其中包括美洲西岸的加利福尼亞、夏威夷羣島、庫頁島南部和黑龍江口。

1803年,在沙俄政府的授意下組成了以伊·費·克魯遜什特恩為首的「環球探險隊」,該隊的使命是 「描繪東洋海岸和考察薩哈林島和阿穆爾河河口」。這次「探險」僅是沿庫頁島西北海岸航行到黑龍江口,並未繼續南航。 與克魯遜什特恩同行的列扎諾夫上奏沙皇,建議用武力迫使日本開國。

三、爭議,在尚未得到沙皇的批複的情況下,1806年10月10日,赫沃斯托夫等人的艦隊在庫頁島南端的亞庭灣襲擊了日本松前藩主的稅務所,焚毀倉庫,宣佈庫頁島為俄國所有。

德川幕府命令遠山景晉等人趕赴庫頁島,將原松前藩主對庫頁島的統轄權收歸幕府直接管轄。與此同時,又命令仙台、會津兩藩,派兵戍守庫頁島等地。1808年初,德川幕府發布「俄船驅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後無論在何處海面發現俄船,應即嚴加驅逐。如敢靠岸,應迅即逮捕或處死」。1808年春,正式派遣間宮林藏和松田傳十郎等前往庫頁島進行考察。1809年,間宮林藏再次對庫頁島進行了考察,並沿黑龍江溯流而上,訪問了中國清朝政府設在黑龍江下游德楞的地方政府。

1814年, 日本政府從南庫頁島撤兵, 廢棄了德川幕府的直轄權,恢復了松前藩主的對庫頁島的管理權力。

1849年,涅維爾斯科伊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的支持下,於6月26日乘「貝加爾」號軍事運輸船開往庫頁島東岸,再次對庫頁島進行「考察」,並繞過庫頁島北端,轉而向南侵入韃靼海峽。7月23日,涅維爾斯科伊率「貝加爾」號軍事運輸船又進入黑龍江口進行考察,然後向北返航,開往鄂霍次克海域。

1852年初,涅維爾斯科伊佔據了黑龍江口,隨之由設在江口灣北岸的彼羅夫的冬營地派出一支哥薩克軍進入庫頁島,蒐集庫頁島的各種情報,為武裝佔領庫頁島做準備工作。

1853年4月23日,沙俄政府指令俄美公司立即佔領庫頁島,並且命令涅維爾斯科伊在庫頁島東西兩岸各設立一個武裝哨所。涅維爾斯科伊於同年8月在庫頁島東岸登陸,建立了以穆拉維約夫的名字命名的哨所,並且公然宣佈:庫頁島「屬俄國所有」。

1854年初,由於沙俄在歐洲陷入了與英法兩國爭奪克里米亞戰爭,為避免英法海軍在北太平洋對沙俄的攻擊 ,不得不暫時從庫頁島上撤退。

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沙俄趁英法在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機,在加緊侵佔中國黑龍江流域的同時,又出兵佔領了庫頁島,並把庫頁島劃歸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直接管轄之下。

1852年5月,俄國的「遠東政策特別委員會」委派普提雅廷為俄方的全權代表赴日進行談判。經過兩年多的談判 ,日俄雙方終於於1855年2月7日簽訂了 《日俄下田條約》。條約規定:在庫頁島問題上是「不劃邊界,維持原狀」。

1855年,幕府為加強對庫頁島的管理,從松前藩收回了蝦夷地的管理權,將其轉交幕府直轄的箱館奉行,並於次年正式在庫頁島設置管理機構。

1858年,中俄 《璦琿條約》 簽訂後,穆拉維約夫在得到沙俄政府允許後,親自赴日進行談判。1859年8月,穆拉維約夫在9艘軍艦的護送下到達江戶。在沙俄的武力威脅下,德川幕府當即委派代表同俄使穆拉維約夫舉行談判。

1860年,俄軍佔領了庫頁島的南端,致使日俄爭奪庫頁島的矛盾更加尖銳。

1862年,德川幕府派遣竹內保德使團赴俄國的彼得堡進行談判。日方提出以北緯50°線劃分邊界,而俄方則堅持以宗谷海峽為界,雙方談判未獲成功,日本再度失去了以北緯48°線為兩國邊界的機會。

1866年,德川幕府在內外的壓力下,不得不再次派遣箱館奉行、小出秀實使團赴俄談判。

1867年3月30日 ,日俄雙方簽訂了《庫頁島暫行規定》,規定:俄國把俄屬千島羣島中的得撫島等四島讓與日本,允許日本漁民在庫頁島居住;兩國的國界線仍以宗谷海峽,即北緯48°線為界;繼續保持原來的雜居狀態。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國力漸強,開始與俄國在遠東展開競爭。

1870年2月13日,日本從「開拓使」中分離出「樺太開拓使」,由久春古丹開設。

1871年8月7日,日本取消「樺太開拓使」,再度統合到「開拓使」中。

四、沙俄統治,1875年5月7日,日本與沙俄簽訂《樺太千島交換條約》,沙俄把千島羣島北部給予日本,換取日本在庫頁島的主權。日本則宣佈完全放棄庫頁島的主權,全島歸沙俄管治。在此期間,庫頁島是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地方。

1904年,日俄戰爭,俄國戰敗,日本於次年佔領庫頁島全島。

五、南北分治,1905年9月5日,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朴茨茅斯和約》,沙俄割讓庫頁島北緯50度以南的地區給日本,日本在割讓地設立樺太民政署。

1907年3月15日,樺太民政署升格為樺太廳。

1909年,沙俄在庫頁島北部建立薩哈林州,首府為亞歷山德羅夫斯克。此後除了1918年至1925年,日本佔領庫頁島南部外,庫頁島北部地區都牢牢控制在俄國人手中。

1915年6月26日,日本發表《勅令第101號樺太ノ郡町村編製ニ関スル件》,在南樺太設立17郡4町58村。

1918年,日本趁俄國十月革命佔領全島,直到1925年才撤兵。

1920年至1922年,由蘇俄勢力控制,名義上獨立的遠東共和國宣稱對庫頁島北緯50度以北的地區擁有主權。

1925年1月,日蘇在北京簽訂了關於兩國間相互關係的基本原則的協定(《日蘇基本條約》),規定「兩國建立外交關係」,「朴茨茅斯條約仍有效」,「在通商航海條約締結前,保證居住、旅行的自由」,在兩個議定書中,雙方進一步議定「 1925年5月15日為期,日軍從北庫頁島撤退;在四十至五十年內向日本提供北庫頁島油田百分之五十的開發權以及提供特定地區的煤礦開發權。

六、二戰時期,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務省(即殖民部)與其他省廳因為一元化計劃而合併成為大東亞省。樺太廳改為隸屬內務省之下。

1945年2月1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在雅爾塔召開會議,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協定」規定: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日本於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以恢復,即庫頁島南部及臨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千島羣島須交予蘇聯」。在此協定下,同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美國承認蘇聯對整個庫頁島的佔領。9月2日,美國單獨佔領日本,蘇聯則把庫頁島南部、千島羣島等地收歸己有,蘇聯在軍事上實現了對整個庫頁島的佔領。

七、戰後,1946年2月2日,蘇聯發表宣言,聲明他們佔有庫頁島全島及千島羣島。在庫頁島南部和千島羣島(包括南千島羣島)建立南薩哈林州。

1946年10月,蘇聯政府宣佈日本人將被遣返歸國,由此,大量的日本人在1948年前被遣返,但直到1950年還有少量人員被陸續遣返。

1947年1月2日,蘇聯將庫頁島北部與南薩哈林州合併為薩哈林州,並改由聯邦直接管轄。並且根據1949年6月1日施行的國家行政組織法而廢除樺太廳。

1951年9月8日,日本發表宣言,宣佈全面放棄庫頁島的主權。自此日本在庫頁島上的開拓史結束。蘇俄正式控制庫頁島全境。


庫頁島曾經是中國的第一大島,在1860年的《北京條約》中割讓給了沙俄,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時期。但是在事實早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前,庫頁島就已經成為了沙俄的囊中之物,只不過清朝的鹹豐皇帝還不知道罷了。其實第一個染指庫頁島的並不是沙俄,而是東方的日本。早在清朝嘉慶時期,日本就對庫頁島進行著正常的管理,可惜這件事情清朝也不知道

清朝時候庫頁島是中國的,日本一直沒有向北發展,就是北海道到現在人也很少。日俄戰爭雖然打敗了沙皇俄國,但主要目標還是中國的東北,再向北沒有把握打敗沙皇,他也沒有向北的計劃。再後來本根不是蘇聯的對手。歸根結底,他佔領庫頁島沒有多大利益,他當然也就不想佔領了。更何況也一直沒有機會沒有能力。

中國從來沒有佔領庫頁島全部,頂多隻不過是韃靼海峽對岸和大陸最近的那個部分而已。後來到清朝,因為庫頁島上的人聽中國的(雖然可能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聽),而且西方國家對這個遠方小島不感興趣,所以他們也默認庫頁全島是中國的。

在這種情況下,北海道的毛人怎麼可能願意跨越兩道海峽,橫穿整個庫頁島,漂過幾千公里的混同江,再穿過整個渤海國,來到唐朝朝貢呢?他們與其指望一個不知道在哪裡的國家,還不如就近向本州島的日本人臣服比較划算

既然他們自己不來,唐朝又不願意去,所以以後就就基本沒人知道庫頁島南邊還有一個島了

清朝時,庫頁島是中國的地盤,隨著中國的國門被堅船利炮打開,沙皇俄國也趁火打劫,侵佔中餓簽訂的(璦琿條約)康熙簽的,以南和以東的大片國土(包括庫頁島)使中國喪失了出海口,日俄戰爭沙俄戰敗,日本佔領了庫頁島南半步,列寧時代日本參與了對蘇共的武裝干涉,並出兵攻打蘇聯,列寧因國力弱,面對美英法日多國進攻,與日本簽訂條約,承認日本在庫頁島擁有三分之二的國土,日本移民近五十萬,並開發庫頁島油田。這是蘇聯的痛,也是斯大林的痛。二戰末,蘇聯戰勝德國,四五年八月八日,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同時攻打庫頁島上的日軍,收復失地,同時攻佔日本北方四島,還想攻佔北海道,被美國人阻止了。蘇聯強行將庫頁島和日北方四島的日本人,遷返回日本,斯大林收復失地,報了自自一九零五年沙皇戰敗丟失國土的一箭之仇。


知道在明治維新前,北海道島還不是小日本的國土,這件事情嗎?

知道在明治維新前,小日本所謂「天皇」還只是個傀儡嗎,這件事情嗎?

知道在明治維新前,小日本還是處於內戰不斷的局面,這件事情嗎?

這三件事情上下一聯繫,答案不明擺著嗎?

再說幾句,「侵略」和「騷擾」可是兩個概率?

明治維新之後的小日本才逐漸開始擅長侵略,這我承認?

可之前的要說它擅長侵略,很是有好笑?

至於騷擾,我想你應該是明朝的倭寇吧?

知道那些倭寇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嗎?

破產武士、商人及手工業者、失去土地的農民、毫無生命來源的退役士兵等等?

也就是說,它們基本上都是一些不去搶劫,自己就要餓死的人,其中固然有一些職業強盜,但所佔比例甚小,至於說官方背後的倭寇?

也許有;但是我不知道?


因為日本在強盛起來之前,對於北方寒荒之地也是不重視的,就好比中國長期不佔西伯利亞一樣道理,北海道、庫頁島就是日本的西伯利亞。等明治維新強盛起來時,庫頁島基本被俄國佔領,日本只能佔到北海道為止了。


清朝對海洋不重視,只喜歡對陸擴張。也許來自於對海洋挑戰的失敗。…………明朝初期清名義降與明,對抗朝鮮。然後朝鮮也名義降於明。之後日本入侵大陸,清與高麗一同戰過日寇,深知不容易。……所以當明朝後期自己強大些後,脫離明朝控制,輕而易舉的得取中原。所以就不喜歡海洋擴張。……這就是直到最後都就著朝鮮來制衡日本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