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和大家說說望都之戰,小編瞭解到,遼太祖從幽州返回契丹,在此後的近四年時間裏沒有再出兵燕雲,這一方面可能是他意識到攻取燕雲的時機尚不成熟,另一方面有可能就是受到妻子述律平的影響。遼太祖與述律平都是政治家,但夫妻兩人的政治見解不同。

遼太祖熱衷於漢文化,想逐鹿中原;而述律平思想比較保守,認爲契丹應該專營草原。這可以從下面一件事情中窺視一二。遼太祖從幽州回到契丹不久,南方的吳國(十國之一)送給契丹一種猛火油,說用這種猛火油攻城,敵人如果用水來救,火勢會越來越大。遼太祖聽後大喜,準備挑選三萬精兵再次攻打幽州。這時妻子述律平阻止說,哪有爲了試驗油的效果而攻打一個國家的道理,一旦又打不勝,不但會受到中原的恥笑,恐怕我們的部落也會因此而解體。

由此不難看出述律平反對丈夫涉足中原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契丹涉足中原不僅沒有取勝的把握,而且還很危險,有可能由此造成契丹部落解體。其實,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契丹建國時,並沒有統一大漠草原諸部族,如果契丹精銳部隊在出兵中原時失敗,那麼草原諸部族趁火打劫,就有可能使契丹遭受滅頂之災。對於這樣的形勢,顯然並非只有述律平一人有着清醒的認識,而是以她爲代表的保守派的共識,這其中有可能還包括韓延徽。韓延徽不一定是以述律平爲代表的保守派成員,但他從中原人的角度反對遼太祖出兵南下,從而與述律平的觀點一致。

或許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即韓延徽與述律平政治觀點一致),在遼太祖病逝後,述律平屠殺反對派時,韓知古和康默記都成了犧牲品,而韓延徽卻安然無恙,甚至在遼太宗朝還被封了公爵。遼太祖對這樣的形勢當然也有着清醒的認識,因此在述律平、韓延徽的勸說下,放棄了再次出兵燕雲的行動。不過,他並沒有放棄逐鹿中原的想法,而是時刻關注着中原局勢,準備隨時乘機而動,而這樣的機會在四年後出現了。遼神冊六年(921年)十月,晉鎮、定兩州發生兵變,爲契丹南下又提供了契機。

鎮(今河北省正定縣)、定(今河北省定縣)兩州是河北重鎮,也是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奪的重點藩鎮,本來朱溫在代唐稱帝前夜就已經迫使鎮定兩州歸附了自己,但他始終懷疑這兩州暗通李存勖,便在代唐建樑後準備派兵加以徵討,結果消息走漏,鎮定兩州求救於李存勖,李存勖早就對鎮、定兩州虎視眈眈,立即揮軍介入,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鎮、定兩州納入自己地盤。鎮州節度使王鎔十幾歲時便襲父節度使位,或許是由於當官太久的緣故,到後來開始篤信佛教,不理政事,引起兵將不滿,屬將張文禮藉機鼓動兵將鬧事,趁亂將王及全家人殺死自稱留後,從而遭到李存勖的徵討。

爲圖自保,他暗中與盧文進聯繫,想結契丹爲外援。盧文進自投奔契丹後,便始終想着在長城以南找一個落腳點,接到張文禮請他聯絡契丹出兵南下的消息後,便極力勸說遼太祖借晉鎮州兵變之機舉兵南下攻取幽州。本來鎮州兵變與定州沒有什麼關係,但定州節度使王處直也是通過兵變當上的節度使,對兵變比較敏感。在他看來,鎮、定兩州脣齒相依,鎮州一旦有事,定州也不能自保,因此得知張文禮兵變受到李存勖的討伐後,先是勸說李存勖不要攻打鎮州,被回絕後,便暗中讓兒子王鬱聯絡契丹出兵援助鎮、定兩州。王鬱是王處直與一小妾所生,因父親立養子王都爲嗣子,而賭氣離家隻身跑到晉陽太原,被老晉王李克用看中招爲女婿,幾經升遷爲晉新州團練使。

他雖然在晉當官,卻也始終惦記着繼承家產,接到父親王處直讓他聯繫契丹出兵南下的消息後,便趁機提出讓父親廢掉養子王都立自己爲嗣子,當條件得到滿足後,便背叛大舅哥李存勖,攜家帶眷投奔了契丹,認遼太祖爲義父(因遼太祖曾與李克用結盟之故),極力宣傳鎮、定兩州如何如何富裕、美女多麼多麼漂亮,以此慫恿義父出兵南下奪取鎮、定兩州遼太祖正時刻關注着中原局勢,見鎮、定兩州求援,有機可乘便準備出兵南下,以尋機攻取燕雲。述律平得知消息後,再次勸阻丈夫阿保機說:我們擁有西樓皇都牛馬之富,也算得上是其樂無窮了,何必勞師動衆去乘人之危獲取一點點便宜呢?我聽說晉王李存勖傭兵天下無雙,假如出兵失敗,後悔就來不及了。

但是,遼太祖此時主意已定,沒有聽妻子的勸阻,親自率領十萬兵馬,自古北口長驅直入包圍了幽州城。與此同時,定州城裏又發生了兵變。王都得知義父王處直讓王鬱聯絡契丹南下的消息後,怕王鬱率領契丹兵馬南下攻取定州搶了自己的嗣子之位,便將王處直及家人都囚禁起來,自稱留後,並上書李存勖通報了情況,李存勖於是任命王都接替王處直爲節度使。王鬱得知父親及家人被囚的消息後,勸遼太祖放棄攻打幽州城,揮軍南下解救父親。遼太祖見短時間內攻不下幽州城,便揮軍南下,攻掠檀、順、安遠、三河、良鄉、望都、潞、滿城、遂城等十餘城,攻陷涿州城,俘虜守將李嗣弼,隨後兵至定州城下。

遼太祖在定州城下紮下行帳,一面指揮攻城,一面分兵前往鎮州解圍。時李存勖正在指揮部隊攻打鎮州,接到定州王都的救援信息後,親率五千人馬去解定州之圍,走到新樂正遇上前來增援鎮州的契丹人馬。契丹人馬沒想到在新樂會遇上李存勖,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大敗而逃。遼太祖見鎮州人馬敗退下來,只好下令部隊撤往望都(今河北望都)。李存勖打仗有一個特點,喜歡單槍匹馬衝鋒陷陣,戰場建功,因此他只在定州城住了一宿,便率一千精騎先行北追,在望都與契丹五千騎兵相遇,兩軍戰在一起。契丹兵馬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很快將晉軍包圍起來形成圍殲之勢李存勖見戰場局勢對自己不利,便開始尋機突圍,但是試着突圍幾次都沒有成功,眼見着就要被俘虜。

正在這時,晉軍大將李嗣昭率領部隊衝了上來,契丹人馬見晉援軍趕到,不敢再戰,向北潰敗而去。時值天降大雪,越往北走,雪下得越大,平地數尺深的雪,給契丹兵馬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連凍帶餓,不斷有人馬倒下,雪地上留下無數的人馬屍體,慘不忍睹。這是遼太祖出道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敗仗,看來世上確實沒有常勝將軍,此次戰役史稱“望都之戰”(922年正月)。攻取平州:望都之戰後,遼太祖很不服氣,爲報此役兵敗之仇,又親率人馬幾次南下,攻掠幽、薊等地(922年2月),攻破薊州,俘虜刺史胡瓊(922年4月)等。遼天贊元年(922年)十一月,遼太祖任命次子耶律德光(即遼太宗)爲天下兵馬大元帥,率軍攻掠薊北。耶律德光躊躇滿志,率領部隊進入薊北地區,攻取平州(今河北省盧龍縣),活捉平州刺史趙思溫。

遼太祖得知契丹兵馬攻取平州後,非常高興,立即從西樓皇都啓程趕到平州,置契丹盧龍軍,以盧文進爲節度使鎮守平州,然後分兵攻掠幽、薊地區。耶律德光率軍攻至幽州城東,俘獲幽州裨將裴信父子後,又一路南下,殺到鎮州境內,攻陷曲陽、北平等縣城。正在這個時候,傳來了李存勖在魏州建唐稱帝的消息。李存勖在望都打敗契丹兵馬後,回軍平定鎮州兵變,接着又在對朱樑的戰爭中取得絕對優勢,滅亡朱樑已是時間問題,於是就在魏州(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置百官,升壇稱帝,國號大唐(史稱後唐),年號同光(923年閏4月),同年十月李存勖滅亡朱樑,正式坐上五代中第二個朝代——後唐的第一把龍椅。

鑑於中原局勢的變化,遼太祖沒有再出兵中原,而是把目光收回草原。平州是契丹遼王朝在燕雲地區攻取的第一座城池,自此平州歸契丹所有,直至遼亡。看到這裏,你對這段歷史是否有了新的認識跟見解,跟你原來認知中的這段歷史,是否有差別呢?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