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活動主題是“伸出援手與認同”。

有人稱血友病是“皇室病”;也有人說血友病患者像玻璃人一樣脆弱,不能摔,不能碰,稍不注意就會血流不止;更有人說血友病是最折磨人的疾病,承受的疼痛級別堪比“分娩”……

由於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病,人們對血友病可能還較爲陌生,也普遍存在一些認識誤區。下面我們就血友病相關知識進行介紹,以充分認識和了解血友病,並加強對血友病患們的關愛。

血友病屬於X性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疾病,患者因凝血因子VIII(FVIII)或IX(FIX)基因缺陷造成FVIII或FIX缺乏和臨牀出血症狀,分別稱爲A型和B型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約2/3有家族史,1/3無明確家族史、可能因基因突變所致。

男性發病、女性傳遞。

人羣中血友病患病率大約1/12000,其中A型佔80~85%、B型佔15~20%。

中國血友病患者估計約10萬左右,但目前登記病例不足2萬,其中北京協和醫院登記例數2000餘例,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5部委把血友病列入121種罕見病目錄之中。

血友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男性兒童自幼出血,出血部位多發生在關節腔,或出現肌肉軟組織血腫,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症狀。因此,一旦發現有上述症狀,需警惕血友病的發生,進行相關檢查予以確診。

根據FVIII或FIX活性水平的缺乏程度,把血友病分爲如下類型:

輕型:

正常凝血因子水平的5~40%

較少發生自發性出血

外傷或手術後嚴重出血

中間型:

正常凝血因子水平的1~5%

偶見自發性出血

輕微外傷後出血或手術時出血時間延長

重型:

正常凝血因子水平<1%

關節和肌肉自發性出血

無明顯原因也可出血,嚴重者可引發腦出血和死亡

由於反覆出血造成關節損傷和畸形、假瘤形成等後遺症,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學習、工作和生活。

左膝關節損傷和畸形

左髂窩血腫和假瘤形成

血友病的標準治療是自幼開始預防性因子替代治療,即規律性輸注凝血因子、使患者血漿凝血因子水平持續保持1%以上,預防自發性出血。

血漿FVIII和FIX的半衰期分別爲8~12h和18~24h,對不同類型患者給予不同治療:

對A型血友病患者,可輸注FVIII 25~40U/kg、隔日1次或每週3次;

對B型血友病患者,可輸注FIX 25~40U/kg、每週2次。

發生突破性出血時,可根據出血部位和嚴重程度計算凝血因子輸注的劑量和天數,爭取快速和完全止血,避免形成靶關節或其它後遺症。

標準治療有望使血友病患者遠離殘疾、恢復正常活動。典型例證是,英國A型血友病患者亞歷克斯-多塞特自幼開始規律輸注FVIII,後來成爲職業自行車運動員,數次獲得歐洲及世界冠軍。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血友病患者的併發症和合併症治療與一般患者存在很大不同。自上世紀90年代末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科開始進行血友病診治多學科合作模式,組成由血液科、兒科、骨科、物理康復科、口腔科等多學科專家參加的團隊(MDT),迄今完成血友病臨牀試驗20餘項,對血友病患者成功實施骨科、口腔科等專科手術400餘例,血友病患者接受理療康復上千人,對血友病患者的綜合治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此外,除血漿和重組的凝血因子,改良的、半衰期延長的FVIII(延長1.5倍左右)和FIX(延長3倍左右)的上市也有助於更好地治療血友病;近期上市的艾美賽珠單抗是一種活化FVIII模擬物、半衰期4周左右,對伴或不伴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血友病的基因治療已有明顯進展,有望治癒部分血友病患者。但新的療法都價格昂貴,短期內尚難普及。

主要有三個方面:

(1)由於血友病患者需終身治療,對頻繁輸注凝血因子的依從性較差;

(2)儘管有不同額度的醫保覆蓋,多數患者仍不能做到標準預防治療;

(3)有些患者輸注凝血因子後可能產生凝血因子抑制物,而針對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誘導(ITI)治療花費巨大,有效率也僅有60~70%。

以往由於診斷水平普遍較低,許多血友病患者被漏診和誤診;由於治療藥物短缺,血友病患者常不能得到及時治療,殘疾率超過90%,血源性病毒傳播的風險也較高,患者壽命明顯低於正常人羣。

近20年來,由於醫療條件改善,我國血友病的診治取得明顯進步。但因各地血友病診治水平參差不齊、經濟水平和醫保政策的差異,仍有許多血友病患者未得到正確診斷和正規治療。

可喜的是,自從原國家衛生部發布[2009]981和[2012]1101號文件,提出建立血友病信息管理制度和分級診療體系,並將血友病列入門診特病醫保目錄以來,血友病醫療服務工作逐漸受到重視,目前血友病診治中心(HTC)已擴大到約120家。我國與西方國家在血友病醫療保障方面的差距正在縮小。

總之,儘管血友病領域存在諸多挑戰,但經過近20年的努力,國內血友病診治工作已經走在所有罕見病的前列,血友病患者的未來將愈加光明。

作者簡介

王書傑

北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師、教授

1990年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醫學院

1997年博士畢業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2000年~2002年在美國Temple大學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委員

北京協和醫院血友病診治中心(HTC)負責人

《基礎醫學與臨牀》、《中國實用內科雜誌》、《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誌》編委和《中華臨牀醫師雜誌》特約審稿專家

專長於各種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血液系統疑難疾病的診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