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我國歷史上的巾幗英雄,在老百姓中最廣為人知、家喻戶曉的恐怕是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和樊梨花,即通常所謂的「巾幗四英」,還要加上一兩位的話,也許還有佘太君(佘賽華)和秦良玉。

其實有口皆碑的花木蘭的姓氏、籍貫、出生年代至今依然眾說紛紜,爭議頗多,史書並無明確記載,主要出處來源於南北朝長篇敘事詩《木蘭辭》;因大破天門陣、在十二寡婦出征西夏中五十三歲猶掛先鋒印的穆桂英被稱為「巾幗四英」之首,在民間最具人氣,但是歷史上並無證據證明確有穆桂英其人,更不用說上戰場和立下汗馬功勞,歷史上只有楊六郎(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演義中楊文廣是楊延昭兒子楊宗保之子,即楊延昭的孫子)的妻子慕容氏武藝高強,「穆」姓疑似「慕容」姓的音轉,而且歷史研究表明穆桂英的事蹟中大量借鑒了明末戰功卓著的女將秦良玉的經歷。

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的南宋著名抗金女英雄梁紅玉倒是個貨真價實的真實歷史人物:武將出身的祖父與父親因在平定方臘起義時貽誤軍機被殺,梁紅玉因此淪落為京口營妓。後來韓世忠在平定方臘起義後的慶功宴上認識梁紅玉並結為夫妻。梁紅玉的歷史功績主要有:建炎三年梁紅玉奉詔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京平息苗傅挾持宋高宗的叛亂立下殊勛,獲封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在建炎四年黃天盪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兀朮軍隊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所謂的「梁紅玉擊鼓戰金兵」名震天下。

婦孺皆知的樊梨花基本上是個演義人物,自幼隨梨山老母習藝八載,武藝高強,一口綉戎刀天下無敵。相傳她神通廣大,南征北戰、所向披靡,是個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演義中樊梨花是薛丁山之妻,然而歷史上根本沒有薛丁山其人,薛丁山的原型是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子薛訥,曾任藍田縣令之職,累功升任隴右節度使。他的妻妾史書上沒有記載,但肯定不是樊梨花。

至於佘老太君佘賽花,演義中她跟其孫媳婦穆桂英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都曾帶領楊門女將掛印出徵;都立下過赫赫戰功。佘太君最早出場是在元雜劇中,她從一開始就是個藝術形象而非歷史人物。如果佘太君真為宋初的歷史人物,且英勇無敵而又戰功赫赫、滿門忠烈,這樣的女中豪傑,即便正史不載,宋人筆記也不可能隻字不提。

但如果就此說佘太君是完全虛構的,很多人感情上恐怕接受不了。比較接近的說法是佘賽華本姓折,折德扆(yǐ)之女。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折太君的功績僅在於相夫教子,根本沒上過戰場廝殺。佘姓是後來說書人因同音字以訛傳訛。後來,折太君就演變成歷史上的佘太君。

再說說事蹟相對豐滿和真實的明末著名女將秦良玉,她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秦良玉,字貞素,重慶忠縣人。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撫使(俗稱土司),馬千乘因遭太監誣陷病死獄中,其子馬祥麟尚幼,秦良玉婦代夫職。她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累封為上柱國、光祿大夫、鎮守四川等處地方提督、漢土官兵總兵官、掛鎮東將軍印、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保,死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近代冰心、郭沫若也曾對她大加稱讚;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

綜觀以上巾幗英雄譜,除了梁紅玉和秦良玉以外,其他人要麼是根本不見諸史冊,要麼是假借轉託,或者是拼接塑造,最起碼也是誇大偽飾。她們的事蹟一般本朝及承接的後朝正史和私人札記都不見記載,只是到了元末明清隨著雜劇、戲曲、話本、評書等口頭文學的發展和普及,她們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纔在民間廣為流傳。

這些人物,到底是藝術虛構,還是確有其人?歷史記載模糊不清。歷代文人和地方誌作者,不辨真偽,將傳說記錄下來,而後世的研究者,又根據這些記錄來論證,以訛傳訛,形成了一個循環論證的怪圈。近代口口相傳的評書興起,特別是當代電影、電視劇、歌舞劇、動畫片等藝術形式的廣泛傳播和再創造將她們的「英雄事蹟」深深地固化根植於廣大人民羣眾腦海之中。即便是真實歷史人物梁紅玉,史書中也不見其名,只稱梁氏。「紅玉」是其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對其英雄事蹟再創造過程中所取的名字。


不清楚,梁紅玉熟悉點,是條漢子!(女漢子)


論實力武功戰績肯定秦良玉歷史唯一記載的女將軍超過前者,論慘烈悲壯南宋巾幗英雄梁紅玉戰死沙場以身殉國寧死不屈慷慨從容更偉大,或許實力軍功不如但更是女中豪傑更讓人敬佩尊重緬懷。


沒見她們打過,還真不知道誰更歷害!


一直以為是同一個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