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曲藝評書中,「女將風采」素來是引人矚目的亮點。北魏有花木蘭從軍,隋唐有黑白夫人大戰尉遲,北宋有穆桂英掛帥徵遼,南宋有梁紅玉助夫破酋,諸多巾幗英豪的風采,絲毫不遜於沙場鐵血硬漢們。她們的英雄事蹟,光照日月,萬世流芳。

今天書生要給大家說的這位,也是位女將軍。在官修的二十四史中,女性要載入正史,只能收進列女傳。而她是個例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被明廷封為「上柱國」「光祿大夫」「鎮東將軍」「忠貞侯」,外加諸多官銜和榮譽,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拜將封侯的女將軍。這在普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裡,簡直就是一個奇蹟。她的名字叫——秦良玉。

平定叛亂,白桿軍大顯神威

1574年,秦良玉出生於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書香世家。其父秦葵,是明末的貢生,不僅飽讀詩書,還粗通兵法。秦良玉的童年,正逢明末天下大亂。秦葵教導其子說,「能執干戈以衛社稷者」,纔算是我的好兒子。在父親的影響下,秦良玉也對兵法入迷了,每天和一幫男孩子混在一起,騎馬射箭,砍砍殺殺,練得一身好武藝。見女兒刀劍嫻熟,秉賦超羣,秦葵遺憾地說:「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秦良玉慨然回答:「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和冼夫人。」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冼夫人是陳朝嶺南女首領,都是名重一時的巾幗女傑。

1595年,22歲的秦良玉嫁給了石砫(今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宣撫使馬千乘。秦良玉帶去馬家的「陪嫁」,是秦家珍藏多年的18卷歷朝兵書。石砫馬氏,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馬千乘英俊剛毅有謀略,是地方上難得的一個「好土司」,夫妻倆人琴瑟和諧。秦良玉認為石砫雖然地處偏遠,但在動蕩年代,不可不備,便勸馬千乘加緊操練兵馬。史載秦良玉「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他們根據本地資源秉賦,建立了後來讓清兵和流寇都震驚的「白桿軍」。

「白桿」,是一種特製長矛,由鉤鐮槍改造而成。矛端呈勾狀,矛尾有圓環,攀援險峻地形時,前後搭接,簡便快捷。矛桿皆以無漆的白蠟木杆製作,白蠟木堅韌抗砍拉,由於矛桿長,使用靈活,有效彌補了南方人身材矮小的不足,戰鬥力大為提高,時人稱之為「白桿兵」。在冷兵器時代,武器的長度是有效制勝的關鍵,戚繼光就曾用粗糙的長毛竹打敗兇狠的倭寇。在這點上,秦良玉和戚繼光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秦良玉還針對這時期熱兵器在戰場上地位漸升的趨勢,幫助丈夫改革戰法,在保持白桿兵驍勇善戰的同時,大量裝備了火槍武器,形成了白桿長矛與精良火槍優勢互補的戰法。同時效仿秦家軍陣,設立了以四川梆子發布軍令的方法,依照梆子聲音長短的不同,部隊演變不同的戰法。秦良玉的到來,令馬家白桿軍如虎添翼。

萬曆27年(1599年),四川播州(現貴州遵義地區)土司楊應龍聯合9個苗族部落造反。叛軍聲勢浩大,連陷重慶、瀘州等地,進圍成都。秦良玉和丈夫馬千乘帶領3000石柱白桿兵,跟隨明朝川湖黔三省總督李化龍討伐叛軍。白桿兵特殊的裝備和嚴格的山地訓練,在平叛播州戰亂中發揮出色,令叛軍聞風喪膽。

萬曆28年(1600年)正月初二,明軍上下慶祝新春佳節,防備鬆懈。飽讀兵書的秦良玉敏銳地預感到叛軍會乘夜偷營,於是,她和丈夫命令白桿軍嚴禁飲酒,全部持矛裹甲,分守各個險隘。半夜時分,正當明軍官兵都醉醺醺地沉入夢鄉,叛軍果然突然發動襲擊。醉夢中的官軍驚慌失措,四下奔逃。早有準備的秦良玉夫婦率領白桿兵發起反突襲,叛軍惶駭間被長矛捅倒不少,其餘皆轉身潰逃。秦良玉夫婦緊追不捨,連破金築寨、明月關寨等7寨,直抵楊應龍叛軍老巢的天險桑木關下。第二天,明軍大部隊重新集結,齊攻桑木關。山險關峻,甲冑裹身的明朝官兵束手無策。而秦良玉夫婦的白桿兵卻大顯神威,這些士兵的攀援本領本來就高超,又有特殊的矛鉤鐵環搭連攀掛,他們如耍雜技一般攀登上山頂,攻下叛軍的據點並活捉叛軍守將。李化龍命人打製了一面銀牌,上書「女中丈夫」四字,賞給秦良玉,以彰其偉功。官修的《明史·秦良玉傳》中則贊稱秦良玉夫婦二人「大敗賊眾,南川路戰功第一」。平定播州,使秦良玉和她的白桿軍聲名遠揚。

忠君勤王,力挫八旗鐵騎

1613年,秦良玉丈夫馬千乘被太監邱乘雲誣告,冤死獄中。雖然不久沉冤得雪,但家裡的頂樑柱已經坍塌。兒子尚且年幼,秦良玉便世襲丈夫的官職,成為石柱宣撫使。也正式開啟了她沙場奮戰的一生。

1620年(泰昌元年),後金八旗兵在關外鬧騰得厲害,明廷詔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遣其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領白桿兵數千馳援遼東戰場,白桿兵與後金八旗在戰場上血拚,秦良玉的弟弟秦邦屏為國捐軀,2000多白桿兵戰死。1621年(天啟元年),後金包圍明廷重鎮瀋陽,秦良玉與其子馬祥麟親率3000精銳白桿兵從石砫趕來,白桿兵面對數倍於己的八旗軍,毫不畏懼,以步兵對抗騎兵,打出了白桿兵的威風,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為之膽寒。在交戰中,秦良玉的兒子馬祥麟目中一箭,他神勇地拔出箭簇,仍堅持戰爭。白桿兵在此戰以「殺虜數千人」而揚名天下,明廷評價及此為「遼左用兵以來第一血戰」。

1630年(崇禎3年),皇太極率10萬八旗軍繞道長城喜峯口入侵,攻陷遵化、永平等四城,朝野大震。接到明廷勤王的詔令後,秦良玉馬不停蹄,將自己的全部家產作為軍餉,率5000白桿兵奔赴京城。這時北京周邊的救援部隊多達20餘萬,但懾於後金八旗鐵騎的攖鋒,竟無人敢戰,都在徘徊觀望。秦良玉的部隊還沒來得及安營紮寨,就開始了全面進攻。56歲的秦良玉,手舞白桿長矛,第一個衝進敵陣,白桿將士以一當十,威猛如虎,打得滿清騎兵落荒而逃。是年二月,秦良玉和關寧鐵騎名將祖大壽密切配合,先攻灤州。白桿兵再次發揮善於攀爬的特點,相互配合,勇登灤州城門,一舉奇襲成功。第二天,秦良玉和她的白桿兵又攻克遷安。為了遏制明軍的進攻,後金大將阿敏企圖在遵化與明軍進行生死決戰。明軍先用炮轟,令白桿兵正面出擊,再以遼東騎兵兩翼包抄,數千八旗鐵騎潰不成軍,奪路而逃。僅用5天的時間,淪陷的關內四鎮全部收復,驕橫的八旗鐵騎,在付出了幾千具屍體後狼狽逃回關外老家。在這五天血戰中,秦良玉衣不解甲,每次帶頭衝鋒在前,和八旗鐵騎硬碰硬地廝殺,神勇無敵。

這場被明廷稱為「遵永大捷」的勝利中,秦良玉居功至偉。為此,崇禎皇帝專門在中極殿平臺召見秦良玉,賞賜彩幣羊酒,並賦詩四首以彰其功。在第一首中誇讚秦良玉:「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第四首最後兩句是:「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據說崇禎皇帝平生只寫過兩次詩,除了這四首詩之外,還寫過一首七絕送給圍剿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功臣楊嗣昌。

秦良玉生逢亂世,一輩子都在剿賊禦侮。她的哥哥秦邦屏、弟弟秦民屏,唯一的兒子和媳婦都為國家壯烈犧牲了,但她渾身洋溢著濃濃的家國情懷,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者。1648年,秦良玉因病去世,享年75歲,結束了傳奇而英雄的一生。


中國歷史上光耀古今的名將燦若繁星,人數是極多的,但女性很少。文藝作品中這類女英雄很多,花木蘭、梁紅玉、穆桂英,但傳說的很多,載入史冊的很少,而載入史冊且拜將封侯的女人,曠古絕今,千古唯一的,只有秦良玉。

《明史》卷二百七十,為明朝武將列傳,其中專門載有一篇《秦良玉傳》,在二十五史中,女人入武將列傳的,只有秦良玉一人,因此,,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女人秦良玉成為了歷史上唯一載入將相列傳的女將軍。同時,南明王朝還曾封秦良玉為「忠貞侯」。

《明史·秦良玉傳》有如下記載:「秦良玉,忠州(今重慶忠縣)人,嫁石柱(今重慶石柱縣)宣撫使(土司)馬千乘。萬曆二十七年(1599),千乘以三千人從徵播州(今貴州遵義播州區),良玉別統精卒五百,裹糧自隨,與副將周國柱扼賊鄧坎。明年正月二日,賊乘官軍宴夜襲,良玉夫婦首擊敗之。追入賊境,連破金築等七寨。已偕酉陽諸軍直取桑木關,大敗賊眾,為南路戰功第一。賊平,良玉不言功。其後千乘為部民所訟,瘐死雲陽獄,良玉代領其職。」

花木蘭代父從軍,秦良玉隨夫作戰,初戰告捷,顯示出非凡卓越的領導才能。秦良玉所在忠州,與馬千乘所在石柱隔長江相望,秦良玉從小在父親的培養下學文習武,成年之後,武功高強,強過自家兄弟們,可謂風姿颯爽,英武逼人。石柱土司馬千乘,聽說對岸的秦良玉文武兼修,出類拔萃,遂生愛慕之心,便上門提親,娶她為妻。

據《石柱廳志·土司傳》記載,萬曆二十七年,秦良玉隨夫徵播州,二十八年正月初二,馬千乘和將士們置酒飲宴,秦良玉料定敵人會來偷襲,告誡丈夫戒備,半夜,敵兵果然偷襲而來,秦良玉與馬千乘帶領本部三千五百人奮力反擊,迅速將偷襲者打敗,且追入敵境,一夜間破敵七寨,第二天清晨抵達桑木關,武狀元出身的總兵劉綎會同八路大軍,合力圍剿播州叛賊,大破敵兵,「是役也,良玉夫婦戰功第一。」後來,馬千乘去世,朝廷改任秦良玉為石柱宣撫使,「遂御裙釵,晉冠裳,從戎侍女,皆改男裝。」

萬曆四十四年(1616),努爾哈赤起兵遼東,進攻明朝,進犯北京,明崇禎帝詔令各省率軍勤王,秦良玉當時正在貴州平叛,立即掉轉頭,回師赴京勤王,受到崇禎帝高度讚揚,崇禎帝特作御製詩四首,其一暢:「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雖然秦良玉為明朝的江山殫精竭慮,帶領她的石柱白桿兵(秦良玉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種兵)南征北戰,血灑疆場,然明朝政治腐敗,苛政如虎,縱有百十位秦良玉,也無法力挽狂瀾於既倒。

儘管如此,秦良玉的忠君愛國精神,還是被人們一再傳誦,且載入了史冊,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載入二十五史將相列傳的女將軍。


追奔一點綉紅旗,夜響刀環匹馬馳。

製得鐃歌編樂府,姓名肯入玉臺詩?

秦良玉,明朝的女英雄,在《明史》有為她專門的傳記。做為一位領兵作戰的女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 ,唯一一個憑戰功封至侯爵的女將軍。

今天給大家講講這位巾幗英雄。

秦良玉是忠州人,她嫁給了石砫宣府使馬千乘。

萬曆二十七年,丈夫馬千乘奉詔率部參加了播州之役,鎮壓叛亂。秦良玉統率精兵五百,隨夫出征。敵人發動夜襲,秦良玉所部處變不驚,擊敗了來犯之敵,還順勢反擊,隨著逃敵的腳步追擊,連破七寨。南川這一路,秦良玉所部是居功至首。播州平定以後,秦良玉居功而不受。

後來,丈夫馬千乘被部民告狀,入刑關押,死在了獄中。秦良玉文武雙全,不但騎射皆精,還能詩會作,人也風度高貴,舉止雍容。

秦良玉的部下紀律嚴明,訓練精良,被稱為「白桿兵」,遠近聞名。

天啟元年,「渾河血戰」打響,秦良玉的兄長率兩千名「白桿兵」血戰遼東,全部戰死。

兵部尚書張鶴鳴上奏稱:

秦良玉獲悉,親率精兵三千北上,行軍途中遙祭兄長和戰死英靈。兵至榆關,與後金軍遭遇,再次血戰。秦良玉親自上陣搏殺,清軍退去。崇禎三年,後金軍在皇太極的率領下,繞道蒙古,遠襲京師,秦良玉奉詔勤王,以自己家財充為軍餉,入京受到崇禎接見。

在孫承宗的配合下,他們收復了永平四城,崇禎賞賜秦良玉,並給她寫詩。

下圖是崇禎賜給秦良玉的蟒袍。如果這身衣服穿著合適的話,秦良玉的身高應該在1.85米左右。

下面是崇禎為秦良玉寫的詩:崇禎的作詩水平很渣,沒辦法,朱家子孫就這點文化,大家勉強看看就行。崇禎七年,叛軍攻陷夔州,兵圍太平,秦良玉率兵前來解圍,叛軍聽到秦良玉「白桿兵」來了,不戰而逃,跑了。農民起義軍首領羅汝才兵犯夔州,秦良玉率兵迎戰,打敗了羅汝才,還奪了他的帥旗,擒拿了他的副將。羅汝才被打得一蹶不振。楊嗣昌把農民起義軍趕進四川,而維護四川

安定的,主要就靠秦良玉和張令兩支兵馬。秦良玉曾經與朝廷官員談

起,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上分析敵我勢態。秦良玉認為,四川巡撫邵捷春完全不懂軍事,胡亂安排指揮,使我軍完全處於不利的境地。

但是,明朝就是這種垃圾制度,以文制武,防範武將,讓不懂軍事的文官來指揮兵將,武將完全沒有自主權,打起仗來處處受到侷限。張獻忠攻陷楚地,計劃率兵入蜀,秦良玉提出防守蜀地的戰略計劃,但巡撫陳士奇不同意。秦良玉又向巡按劉之勃彙報,劉之勃同意了,但無兵可調。

國家的形勢居然到了如此捉襟見肘的地步,即使有正確的方略也無法實施。正確的防守策略不能接受,只好硬剛吧。秦良玉、張令與張獻忠大戰,張令戰死,秦良玉所部三萬人馬也幾乎全軍戰歿。

秦良玉單騎殺出重圍,來見邵捷春,說「形勢太危急了!我這裡還能集齊兩萬兵馬,我散盡家財,可供一半糧餉,另一半由國家供給。」

但朝廷上層互相內鬥,邵捷春與楊嗣昌互生齷齪,意見不諧,倉庫中沒有糧草,就拒絕了秦良玉的提議。

報國無門,秦良玉只好無奈長嘆而去。張獻忠兵犯夔州,秦良玉再次率部馳援,寡不敵眾,所部潰敗。

秦良玉率殘部回守鄉土,她對部下說:

「我秦良玉以一介婦道,而受國家如此恩許,國家到了這種地步,只恨無力迴天。凡我族人,誰敢投降敵人,我族就永世都不原諒他!」

張獻忠入川後,各處招降,但沒人敢到秦良玉的石砬來。

直到張獻忠的政權覆滅,也沒有來招惹秦良玉。秦良玉得以善終。

秦良玉曾經率領「白桿兵」參加過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等各種戰役。因屢立軍功受封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

清修《明史》,對這位當年的老對手大加讚揚:

大意是:秦良玉做為一介婦人,奮不顧身,為國徵戰,誓死不降。而那些觀望退縮,下跪投降的明朝漢子們,靠著一介女流來保護自己,難道不感到羞恥嗎?

按照明粉的理論,凡是清朝讚美的人物(比如袁崇煥),肯定是漢奸了,所以秦良玉應該受到質疑。

但我們這些「滿遺」始終認為:秦良玉確實是英雄。


秦良玉是個名副其實的將軍,得到朝廷與百姓的認可,所以可以載入將相列傳。

秦良玉雖為女流,卻善於騎射,隨夫出戰,屢建軍功,漸有威望。

秦良玉不是一般的女子,她身懷武藝,善於騎射,具備了一名將軍最基本的技能。她的丈夫馬千乘為石柱宣撫使,名將之後,肩負平定地方叛亂的職責。

萬曆二十七年,楊應龍在貴州省遵義市作亂,秦良玉隨夫出戰,既負責軍隊的糧草輸送,又親身到戰場第一線,輔助作戰,在平定戰亂中立下了軍功,漸漸在軍民中樹立了威望。

代夫領軍,抵抗外敵,巢平叛亂,戰功赫赫,成了名副其實的將軍。

秦良玉的丈夫被奸臣所害,她代領丈夫的職位,成了地方軍政長官。恰逢後金軍隊入侵,包圍重鎮瀋陽,秦良玉親率大軍,擊退敵軍。又有宣撫使奢崇明在重慶造反,秦良玉再次率軍,平定叛亂,戰功赫赫,威震四方。

忠肝義膽,愛國愛民,受朝廷封賞,得百姓愛戴,載入歷史。

秦良玉所處時代,正是明朝式微的時代,崇禎帝雖然殫心竭慮,也無法挽救帝國,清軍大舉進攻,進圍京都,秦良玉散盡家產,充當軍費,進京勤王,得到崇禎帝的賦詩嘉獎。

張獻忠造反,聲勢浩大,秦良玉率軍追趕,擊敗張獻忠,逼得他狼狽逃走,最後受朝廷招安。張賊後來再次造反,秦良玉再次追擊,讓叛軍損失慘重,聞風喪膽。

秦良玉治軍嚴明,與百姓秋毫無犯,得到百姓的擁戴。

總而言之,秦良玉是名副其實的將軍,忠肝義膽,愛國愛民,是個正面人物,載入將相列傳,也是理所當然。


秦良玉,明末女性軍事將領。擅長騎射,膽智過人,行軍治兵,號令嚴明,她的兵號為白桿兵,曾在野戰中大敗八旗騎兵而聞名。古代的穆桂英啥的都是虛構的,只有秦良玉載入正史。計主要戰功有,平定楊應龍播州之亂,大敗張獻忠,等。她以女性之身,效命疆埸,古所未有。且一門忠烈,兩兄邦屏,邦翰,兒子,兒媳婦,三侄都在平定農民起義跟大戰滿清中陣亡,可以說為明王朝真正做到了死而後已。


所處的時代動亂給了一個外部環境,讓她有機會活動在戰場上。輝煌的戰績惹人敬服,加上對朝廷的忠誠又讓官方願意認可宣傳,能以女將身份載入列傳,主要還是靠官方的承認吧。


因為她是秦良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