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可無穆桂英,不可卻忘秦良玉

穆桂英是中國古典小說和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是中國四大女將軍形象之一,因為《穆桂英掛帥》等劇目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和尊敬,但穆桂英是否真的存在於歷史中,是否有「大破天門陣」「十二寡婦出征」「招親楊宗保」等故事,需要考證,畢竟最早的穆桂英形象出現在明朝熊大木的話本之中,而不是在史冊之間。但我們今天要談到的卻是另一個史書上有著明確記載的巾幗英雄,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世上可無穆桂英,不可卻忘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讚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讚,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秦良玉是明末著名的民族英雄,一生徵戰無數,從平定起義軍,到抗擊清兵,再到平定內亂,保境安民,一生得到了朝廷和民間一致認可,在明末那個大坑中,能夠得到民間和朝廷的雙重認可,可謂做人做事都是極為成功的。

在明末這個大坑中,坑殺了太多人,也逼反了太多,不說孫承宗,就算袁崇煥最後被颳了,而且還被輿論控制下的老百姓分喫肉,也正是袁崇煥的死,寒了大明無數將士的心。崇禎自殺於煤山,總結自己一生沒有什麼過錯,可他不知道他的錯就是優柔寡斷,偏聽偏信,沒有做皇帝的決斷力,只有做個郡守的能力,也是難為崇禎。但是明朝歷史的確做到「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其實明朝已經做到那個時代的頂峯,後期沒有跟上世界的步伐,不是明朝的鍋,畢竟白山黑水之間,看到泱泱中華就已經不錯了,還期望著稱霸世界,也太高看努爾哈赤和他們的後代,被掃進歷史,也是理所當然的。

秦良玉一生忠於明朝,是少有的在正史中,被計入名將行列的女性。秦良玉一生戰績無數,最重要秦良玉會做人,很懂政治。其中有兩件事很能表現秦良玉的政治覺悟:1、萬曆二十八年,秦良玉輔佐丈夫平定播州之亂,評定功績的時候,秦良玉本應第一卻不上報;2、天啟元年與清兵大戰時期,兵部尚書張鶴鳴的2000多首級的戰績,本就是秦良玉送他,因而得到了朝中大員的支持,子侄親族均得到了厚封;在這兩處細節我們就能看出秦良玉的政治覺悟,懂得掩藏鋒芒,也懂得讓利於人,不喫獨食,和朝中人處好關係。

秦良玉是做到守好自己的忠義之道,愛國愛民之心,並且能夠在明末泥潭中緊跟朝中風向的人,能夠在可為和不可為之間選擇,作為一個武將,兒子、侄子、兄弟均戰死沙場,從萬曆年間一直徵戰到順治年間,一直堅持自己作為一個明人的本分,即使後期被老朱家的人打過一次,但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始終堅持抗清,一直到順治16年,馬家才投降,也可謂對明朝仁至義盡。

在秦良玉時期,出現了張忠獻叛亂,而秦良玉的駐地石柱地區,始終保境安民,是四川地區難民爭相投靠的地方,也是張獻忠始終不敢進犯的地方。秦良玉作為一個女性能夠在亂世中做到這一步,也不難想到為什麼後世這麼推崇她。

從秦良玉的一生,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不貪功,忠心耿耿,操練的白桿兵幾乎參與明末所有的戰爭,作為一個女子有大局觀,是難得文武雙全的將才,而且在明末時期,秦良玉還能夠活到壽終正寢,幾乎可以算是割據了石柱地區,給她的後人留下了和清軍談判的資本,這也是秦良玉的厲害之處,無愧於大忠大義、忠君愛國、家國兩全的奇女子稱謂。

不過,現在知道秦良玉的人還是比較少的,作為一個民族英雄,希望能夠有更多人瞭解秦良玉,尤其秦良玉的為人之道,相信在當下依然是一種大智慧


這個「兄得」肯定厲害了,俗話說得好,巾幗不讓鬚眉。她是很優秀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裏,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單獨立傳記載到正史將相列傳裏的巾幗英雄。肯定厲害??!無敵!


秦良玉作為歷史上唯一正史記載的女將軍而且崇禎帝親自贈詩與她百分百厲害.


每個人的理解都不一樣


歷史記載的是挺厲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