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最需要的人才,

不是懂得「準備答案」的人,

而是懂得問出「漂亮問題」的人。

IMG_5576.jpg

 

這幾天網路新聞不斷在推播「阿發狗」的消息,

儼然就是一個機器人與人類的PK大戰,

而這一戰也戰出了我們的思考:

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能力?......

AlphaGo-940x563.jpg

 

根據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從現在到2020年,

全球將有700萬個傳統工作職缺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

200萬個「創造、思考與溝通」的專業職缺。

 

正如《大哉問時代》中所談到一個故事,

艾德恩•藍德是個聰明的發明家,

有時候他會被比喻為當年的賈伯斯。

就在1943年一個晴朗的冬天裡,

一個三歲女娃提出的問題,

突然來到了他的眼前。

當時藍德正與家人在新墨西哥州度假,

他用心愛的相機幫小女兒拍幾張照。

在那個年代,

底片必須拿到暗房沖洗。

但小女兒問:「為什麼不能立刻看到照片呢?」

後來經過一番努力就創造出了「拍立得」。

p29_EdwinLand.jpg

 

提問沒有公式,但有模式。

一、為什麼(WHY)-意識到問題與瞭解問題

當我們遇到不盡理想的狀況,

此時先問「為什麼」。

這個階段你要提出「五個」為什麼

讓我們可以找到更深入的東西,

而避免只是在思考「表面的問題」,

而非「根源的問題」。

 

[範例]

為什麼你要運動?

因為比較健康。

為什麼這樣是健康?

 因為能提升心跳率。

為什麼提升心跳率是重要的?

 因為可以提升卡路里。

為什麼你想要燃燒更多的卡路里?

因為要減重。

為什麼你想要減重?

因為我感受到必須看起來苗條的社交壓力。

 

二、如果(WHAT IF)-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

接下來則是思考可能的改善方法。

問「為什麼」具有穿透力,

可以讓發問者穿越刻板的假設,

並深入探討問題;

「如果」則有一種延伸效果,

讓我們沒有限制的思考、

盡情燃燒想像力。

透過這個問題,

方便我們重組借用別人的點子。

專家指出:「大量閱讀與旅行的人、

有廣泛興趣與文學素養的人,

能發展出一系列不同的模組,

可產生更多連結與創造力。」

 

[範例]

如果將摩斯密碼套用到商品編號?

假如監獄沒有圍牆,罪犯也不用監禁,是否可行?

如果把輪子跟箱子合在一起,是不是很方便呢?

 

三、如何(HOW)-確認解決方案

往往在前進的道路上,

必須讓不可能變成可能,

才能讓想法成真。

為了做到這一點,

我們必須推進到「如何」解決,

這個階段通常是一個緩慢與困難的過程。

先做原型(像是寫出來、畫出來或是做模型)、

然後不斷測試。

因為視覺的力量真的很重要,

問題比較不容易被忽略。

這個階段的關鍵,

就是「快速」地去執行PDCA的步驟。

像是小朋友一樣,

一想到可能的組合方式,

就會立刻動手去嘗試、看看是否可行。

201410181551560716866.jpg

 

【生涯小教練】

1. 歡迎點讚我們的粉絲團(https://goo.gl/QJMMDI)

2. 接收更多精華訊息LINE @(http://goo.gl/VV2V7w)

57241.jp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