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白毛女家喻戶曉 ,裡面的音樂旋律,悅耳動聽,填詞譜曲,完全是民歌形式,容易被人接受產生共鳴。後來又搬上了電影銀幕,風靡全國。文革期間,因為要突出勞動人民翻身作主,打倒地主土豪,借鑒國外芭蕾舞技 巧,改編了白毛女劇本,以洋為中用,中西結合,當時有很多電影戲劇禁演,提倡八個樣板戲,四處播放,耳聽目染。時光在流逝,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回顧起來,記憶猶新,芭蕾舞劇白毛女成了經典和歌劇一樣,深深地烙印在人們的腦海里,永不磨滅。


不要忘記一個事實:芭蕾舞劇《白毛女》第一個版本是由日本松山淑子芭蕾舞團創作並演出的,1957年來華巡演,本人有幸在重慶觀看過。內容基本上按照電影《白毛女》。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是1964年全國革命現代戲匯演出現的優秀劇目(需要特別說明,並不是「旗手」參與和指導下出現的,僅僅是文革中文化沙漠中被旗手據為己有的八個革命樣板戲之一,其實其他七個也是同樣出自1964年匯演)音樂大量採用歌劇《白毛女》和民族音樂素材,令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劇情也慣策以「階級鬥爭」主線,英雄人物「高大全」的三突出進行修改而成。當然,傾全國音樂舞蹈創作精英對劇中的音樂,舞蹈舞美一改再改,使演出的水平達到一定高度。


白毛女沒有什麼土洋結合,她是一個活潑善良樂觀的好孩子,她爹爹給她扯了二尺紅頭繩她開心的不得了。


芭蕾舞能夠成功,恐怕有以下幾個原因。電影白毛女打下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全國百姓普遍知道這部影片,喜歡這部影片。文革時期文化生活基本消失。人們普遍渴望看到新東西。另外鋼琴伴唱紅燈記和芭蕾舞紅色娘子軍,成功排演,給它提供了借鑒和經驗。


我國的國情,上頭喜歡啥,啥就能弄到一起,一切皆有可能


白毛女學了芭蕾舞,紅燈記炒作了樣板戲。百姓坐上了過山車。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劉少奇安裝了斷氣剎。


別認為白毛女在跳芭蕾午,就證明是富家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