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讀過《水滸傳》原著的朋友,大多都覺得石寶在烏龍嶺自刎這段很是眼熟?沒錯是不是大家能想到霸王項羽烏龍嶺自刎那段,只不過身旁的虞姬換成鄧元覺,而施公給石寶安排自刎的情節,邏輯文史姨認為這也是最好的安排了。

石寶可以說是全書當中唯一一位有勇有謀全能型的戰將,在攻守及其臨陣反應方面都有著及其出彩的表現。在梁山攻打杭州城時,石寶就用計除掉了郝思文和徐寧。

又亂箭殺死張順。

北關三戰,石寶力斬索超、鄧飛、鮑旭。

烏龍嶺受圍困在求援無助的狀況下,石寶還能殺死燕順、馬麟,如果此時方臘派兵增援,那麼南離大將軍還是有機會創造奇蹟的,在睦州城失守後,梁山方兩面包抄烏龍嶺,石寶自知無力回天,用劈風刀自刎了。

那麼施公為什麼在一個「反派」人物身上著了這麼多筆墨呢?這個好像並沒有向大家說明,我們也只能在這裡粗略的猜想一下了。首先歷史上方臘起義的規模可以說是超級大,並且也是最有希望推翻徽宗政權的一支武裝阻止。那麼為什麼趙佶在位時農民起義不斷呢,主因還不是由於帝王太愛玩,給奸臣們的許可權太高,導致百姓受欺壓,民不聊生。施公雖然是元末明初人,但《水滸傳》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梁山好漢雖然是妖星下凡,可他們打著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口號去聚義,也是激情澎湃。後來梁山全員接受招安,被朝廷派去鎮壓南軍,這時我們就發現梁山頭領們開始大批大批的陣亡。而歷史上征南的統帥是童貫,這裡施公就權且把梁山征南軍當作童貫軍來寫了。

另一方面,方臘軍前期確實對童貫軍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所以梁山方必須有損失,於是乎南軍方的石寶、厲天閏、方傑等人就成了主要清寇的對象。我們也能看出小說中南軍將領斬殺梁山好漢的手段也是頗多且不留情,這或許也是因為施公更愛方臘而不愛腐朽的朝廷吧。但歷史不能改變,南軍必須失敗,所以最終在梁山損失慘重的情況下還是贏得了勝利。

可以明顯的感覺到施公把自己的希望放在了「施寶」身上,給了他不錯的戲份,但最終選擇讓其自刎也是頗為悲壯了,這裡還有點張士誠打不過朱元璋的隱喻。梁山再厲害,最後也被朝廷所害,這裡施公或許也是暗示你朱元璋再牛逼,最後也得…


文/邏輯文史游

純YY…


石寶,應該稱得上是南軍第一主將,有勇有謀,戰力及智力十分驚人。梁山上像如此英雄的好漢,實在不多,我覺著應該沒有,盧俊義與其相比,個人感覺還是弱一層。

智勇之外,石寶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狠。雖然一路敗退,但是接連殺索超、鄧飛、馬麟、鮑旭等將。火眼狻猊鄧飛,在梁山上也是一個狠角,被石寶砍做兩段,下手之狠,讓人唏噓側目,不忍直視。

宋江等對此人可謂咬牙切齒,抓住他,恨不能千刀萬剮、碎屍萬段都不解恨。

有石寶在,就是宋江等的噩夢,跟碰見刺蝟,進了荊棘叢、地雷陣、機關陷阱一樣,心無著落,著忙著慌,進退失矩,無所適從。

對石寶,宋江又急又恨,沒抓住斬殺,恨得牙痒痒而沒有辦法。

隨著石寶殺戮梁山人馬增多,仇恨也越積越多,雙方就是生死對頭、水火不容、不共戴天。

仇恨的積累,敵對雙方的結果就是生和死,絕無第三種可能。

石寶自知罪孽深重,被抓住不是被凌遲,就是被千刀萬剮,如其被抓受辱,不如自刎來的痛快,還少受罪。

生不易 ,死亦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確難。徽欽二帝求生受辱,受盡後人詬病;崇禎帝上吊殉國,雖是亡國之君,但是精神可嘉,令人敬佩。

石寶之自刎,是迫不得已。

石寶之死,死的也很壯烈,可謂大義凜然。都是各為其主,我們能說什麼?

石寶算一忠臣,雖然效忠對象是方臘。

石寶算一義士,臨危視死如歸。


關於石寶武功,我與小編看法有些相左,何也?慨因小編說過一句話,讓成績單說話,那就用石寶所殺之人,看看那些人在梁山的排位就一目了然。除了與五虎將之首大刀關勝有過二十餘回合的詐輸之外(還不一定是真輸呢)就只是宰殺了天罡星之一的急先鋒索超。看官都知道,索超其實就是一介武夫,有勇無謀,且亦還不是十分了得之人,如果武功與他不分仲伯者,略有謀略即可擒之。餘下所殺者均為地煞星多,再論他的戰馬被李逵所砍,如果他武功高強,決不俱李逵,更不會逃入人群,逃之夭夭。其餘不敘,各看官可從《水滸傳》中了解詳情。關於石寶為何要自殺身亡,原因很多,小編已經作了分析。其實按當時的情況,主要是大勢已去,局勢已無法挽回。加上石寶也算是一忠勇之士,他知道再戰的結局,故釆取了一種無奈的措施了卻生命,你知道他願么?其實就是無奈之結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