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句分別出自兩首著名的寫愛情的詞,都是以反問的語氣寫出了那種不盡相同愛情的滋味,仔細琢磨,並非完全矛盾,前句是無望的「死別」,後句是有盼的「生離」,這種不同的境遇下的愛情遭遇引發出不同的愛情觀點,其實核心意思倒是殊途同歸,都是表達一種情到深處的那種超越了俗世中庸碌愛情觀的妙句,歌頌了愛情的偉大、真摯和忠貞。

直教人生死相許

這句出自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 》,元好問的這首詞前面的一段導言說的很清楚:

乙丑歲赴試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為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這首詞通過大雁的這種鳥兒一隻死了,另一隻也不願意活下去的現象,對人間凄美愛情的一種歌頌。

這首詞妙就妙首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正是通過這一句引發出後面的論述,這樣一語中的表達手法一開始就將界定了這首詞的格調,是描寫絕境下無望的愛情。

下闕中的首句「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通過永失吾愛的情況下單飛的大雁那茫然不知歸處的失魂落魄境遇,通過大雁這種「自投於地而死」的表現,以擬人化的手法,抒發了詩人對塵世中那種忠貞不渝、生死相隨的愛情的一種歌頌之情。

這樣的愛情悲歌,沒有逃脫的後路,不帶有一絲希望的愛情斷章,死者不能復生,「招魂楚些何嗟及」,所有的努力都是一種絕望的掙扎,至此也只剩下以死相許這唯一的出路,這種莫大的悲情之舉正是對那種純美的愛情一種最後的祭奠,從此或可能夠實現另一場重逢吧。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句出自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的詞牌就是由牛郎織女的傳說而來,這首詞上闕寫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下闕寫相會之後的別離之情。

歷來寫牛郎織女的詞多是一種歡娛苦短的傳統色彩,而秦觀卻一反常態,獨出機杼,別出新意。在首詞妙處不在寫場景,而是之後抒情議論才是畫龍點睛的妙筆。

上闕引發的「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寫出了鵲橋相會的那種喜悅歡愉之情,這樣的歡聚儘管短暫,但與凡間那種朝夕相處的感情一對比,這種來之不易的一年一度的相會自當是「勝新婚」,更表明了這種超凡脫俗的愛情「剎那即永恆」的那種至真至純的境界。

下闕引發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一句更是全詞的精妙之筆,愛情是應該是長久的,有了這種忠貞不渝的長久之情,再長的分離都不能把另個相愛的人分開,這才是愛情永恆的真諦。

牛郎織女的愛情,是一曲悲歌,但這種悲歌由於鵲橋相會的這種戲劇性的因素,才使得這種愛情還有一種可以預見的相逢。儘管不能長相廝守,但「歸來仍是少年」,這種有絲希望的愛情比之絕對的無望,當是有一種「逃脫的幸運」,唯因這唯一的希望才不至於絕望。既然能夠重逢,那麼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生死相許是一種唯愛決絕的態度

豈在朝朝暮暮是一種廝守的方式

我可以為愛去死,但我更想和你一起因愛活著。


直叫人生死相許,是一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突破了生命的愛情。豈在朝朝暮暮,是一種心靈的交心。這種愛情我覺得是一種最偉大的等待與堅持,最突出的就像,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妻子許鹿希。為了國家,捨棄朝朝暮暮,但是更顯示了兩情相悅久長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