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孫策、馬超兩人,整天光想著練武功,忘記背「童子軍手冊」了,分別被孫堅、馬騰兩人罰他們抄寫「童子軍手冊」三百遍,沒時間參加討董聯歡會……

哈哈……開個小玩笑……

接下來,進入正題,為什麼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沒有派出馬超與孫策迎戰華雄和呂布?

先說孫策:

在「演義」中,孫策出場比較晚,在「孫堅跨江戰劉表」一回,孫策首次登場。羅貫中此時安排孫策出場,大概是為了做一下孫堅臨死前的交接工作,順便介紹一下孫堅集團後繼是有人的。

孫堅死的時候,孫策只有十七歲,這是「演義」明文記載的。而十八路諸侯討董卓的時候,至少也有一年之久吧。

也就是說,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孫策頂多也就十五六歲,還是個未成年的夥子,武力值以及戰鬥經驗完全不夠資格出戰華雄、呂布。

而且在孫策十七歲的時候,武力值並不高。比如孫堅被射死之後,面對呂公的包圍,原文並沒有寫到孫策如何如何勇猛殺敵。反而說的是「程普保住孫策,急尋路走」,反而是程普衝過去與呂公單挑,將呂公刺死於馬下。

所以!十五六歲的孫策,武力值肯定更差,壓根就不是呂布、華雄的對手……

再看馬超:

馬超出場,也是十七歲,不過比孫策更晚。在「李榷、郭汜殺樊稠」一節,馬超首次出場。原文介紹也是十七歲,顯然,馬超的年齡,比孫策大概要小一歲左右。

也就是說,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馬超頂多也就十四五歲。以十四五歲的馬超迎戰華雄、呂布,被董卓笑話事笑,關鍵是,他能打過呂布、華雄嗎?別到時候更潘鳳、方悅等人一樣,成了華雄、呂布的刀下鬼,以後得劉皇叔,豈不又少了一員猛將。

十七歲的馬超,實力確實還可以,數合挑死王方,一合生擒了李蒙。但這些只是二三流將領,跟呂布、華雄沒法比,況且十四五歲的馬超,比十七歲的時候,也不在一個檔次。

所以!十八路諸侯不可能用馬超、孫策迎戰呂布、華雄,一則沒那個實力,二則未必他們就在討董戰場。


題主,首先使用童工是違法的,其次,孫策和馬超即使巔峯時期,也打不過呂布的。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三國演義》裏的情節,雖然這是虛構的事情,不過歷史上關東諸侯討伐董卓發生在公元189年到190年,書中應該也是差不多時候,此時的馬超和孫策尚且年幼。

根據《三國志》記載,孫策出生於公元175年,馬超在公元176年出生,在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孫策最多隻有16歲,而馬超是15歲。雖然孫策和馬超後來在17歲時就上了戰場,馬超還槍挑王方,活捉李蒙,身手已經不凡了。

不過此時兩人顯然距離自己的顛峯時期還相差甚遠,很難和真正的高手抗衡。

而且即使孫策和馬超到了巔峯期,也無法和呂布抗衡。

孫策雖然號稱「小霸王」,但是他真正遇到的高手不多,只有一個太史慈稍微強一點,兩個人還打平了。太史慈除了和孫策打平,還和程普大戰三十合不分勝負,和張遼打了七八十合戰平,應該說他的表現,也僅僅是一流武將的水準。

華雄曾經一合殺死和程普並列的祖茂,這個表現明顯強於太史慈。所以孫策即使在巔峯時期,也未必能打的過華雄,更不要說對呂布了。

馬超要比孫策強一些,他先後和張飛、許褚戰平過,還擊敗了于禁、張郃、曹洪等名將,其武藝在《三國演義》裏絕對可以算超一流之列,擊敗或者殺死華雄沒問題。

不過馬超對戰張飛時,張飛已經快50歲了,體力顯然已經不是巔峯時期。即使樂觀考慮,馬超最多不過和張飛持平,在虎牢關對呂布時,最多也是打上百十回合不分勝負,想擊敗呂布是不可能的。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地羣雄紛紛起兵,打著討伐董卓的口號,參盟諸侯有:勃海太守袁紹、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陳留曹操等。

此戰呂布上場鏡頭,只有虎牢關。時世人皆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虎牢關前,赤兔馬上,持方天戟,諸侯將軍,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殺得眾諸侯膽寒,天下無雙。

咱們再來對比呂布呂大爺橫掃虎牢關時,是多少歲。呂布:190-156=35(算虛歲)。生卒年:(公元156年—公元198年)

當時孫策年齡:190-175=16(算虛歲)175年-200年(享年25歲)

馬超年齡:190-176=15(算虛歲)生卒年:176年-222年(享年46歲)

他們兩個年紀相當於咱們現在的初中生,高中生。正是祖國花朵的時候。

這樣年紀的祖國花朵,家長捨得在打仗的時候帶在身邊嗎?就算是將門虎子,也捨得帶去鍛煉學習。作為十來歲的孩子,有機會上戰場嗎?家長允許上戰場嗎?再說了,他們兩在古代屬於少主,家將都還沒出戰就要少主出戰,何況還是威霸天下的呂大爺,這馬騰和孫堅養的家將又不是白養的。所以不用想了,根本輪不到他們上戰場,不管他們當時學有多牛叉的功夫,都沒機會。


首先孫策和馬超雖然都參加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其父都各是一路諸侯,但是都尚年幼,並不是軍中先鋒主將,不會一早就迎戰華雄和呂布,其次,迎戰華雄和呂布時,孫策和馬超都隨父親徵戰,並未直接攻打虎牢關,根據《三國演義》上說:」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孔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加上後來趕來的長處一路和袁紹,其實攻打虎牢的是十路諸侯,孫策和馬超並不在其中,最後,從各路諸侯的表現看,即便孫策和馬超參加了虎牢關一戰,兩位的父親估計也不會讓他們出站,因為華雄勇猛,呂布天下無敵,都不會讓自己兒子去冒這個險,而且想保存實力,都想看別人表演。所以,孫策和馬超沒機會也不會迎戰華雄和呂布。


孫策被派留守後方沒有隨軍出征參戰,馬超有隨軍出征並參戰,但是由於馬騰軍被董卓的部將樊稠張濟領兵擊敗,西涼軍戰敗撤退,馬超沒機會碰呂布。

反董卓聯盟的時候十八路諸侯裏有三支精銳部隊,一支是袁紹的,一支是公孫瓚的,另外一支是孫堅的。這是因為他們三人帶領的都是正規軍,像曹操的部隊則是臨時拼湊的農民軍,戰鬥力不值得一題。孫堅是作為先鋒軍參戰的,當時的孫堅帶領本部兵馬大約1500多人參戰,相當於一個戰鬥團的兵力。孫堅在汜水關擊敗出城迎戰的董卓軍,並斬殺了華雄。隨後呂布出動,擊敗了孫堅部隊。這主要是因為呂布帶領的是騎兵部隊,十八路諸侯除了公孫瓚有800名騎兵,其他的全是步兵,根本沒法迎戰。呂布也是這個時候落下飛將軍稱呼的。

馬騰也參加了反董卓聯盟,但是由於距離中原太遠,又不在同一個方向,因此沒法跟中原諸侯合兵,馬騰選擇從後方夾擊董卓。不過呢,由於董卓在關中留有重兵,兵力是馬騰多了好幾倍,又派了心腹愛將樊稠張濟領兵守禦,這使得馬騰喫不到便宜,雙方野戰馬騰戰敗,馬超在斬殺數人之後掩護馬騰軍撤退。


馬超第一次殺人17歲,不可能15歲就殺不了人上不了陣,近代14-15歲當兵是很正常的事,何況三國?當然那時候他畢竟還是個孩子,就是帶著去喫瓜,怎麼也輪不到他上,而且老羅也不會讓他上,老羅要劉關張上,歷史上他們都沒參加,還是硬生生寫過來參加了,這就是主角光環。這時候連袁紹都感嘆惜我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他們為什麼不在呢?因為他們不能在,在了就沒關大君侯溫酒斬華雄了,所以那時候哪怕有再多的高手,都必須選擇沉默,除了幾個出場自帶挨刀屬性的上去送人頭,其他人必須喫瓜,不然導演不會給你盒飯喫的。


這個事我們要以史實來說的話:

1,當時參與會盟的是孫策之父孫堅,當時的時間是公元190年,孫策出生於175年,會盟討董之時的孫策還只是一個不到16歲的少年而已。

2,以馬騰為首的西涼諸侯並未參與到討董聯盟之中,所以馬超也不可能去迎戰華雄與呂布。

如果我們按演義來說的話:

兩個人的年齡實在太小,孫策15歲,馬超14歲,還未完全發育的兩人怕也不是華雄和呂布的對手。


只說三國演義。馬超與孫策的父親,馬騰和孫堅各為一路諸侯參戰了。馬超與孫策沒有出戰華雄和呂布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1 華雄和呂布名揚天下,戰力無雙,沒有人敢爭鋒,2 倆人年紀尚幼,武力沒有達到巔峯,他們的父親都打不過華雄和呂布,所以也不會讓自己兒子送死,3 十八路諸侯里名將雲集,論資排輩估計也輪不到他們。


各路諸侯討伐董卓是在公元190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演義的說法,其實參加的只是十一路諸侯。華雄也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是關羽所殺,其實是孫堅所殺。馬超的父親馬騰在歷史上並沒有參加討伐董卓,故馬超也無緣參加。

如果按演義的說法,孫堅和馬騰都參加了討伐董卓。孫策和馬超武力驚人,卻沒有迎戰華雄和呂布。我認為他們當時年齡還太小,孫策是公元175年出生,當時才十五歲,馬超出生於公元176年,當年才十四歲,就算再厲害,也不可能讓他們去迎戰華雄呂布,這樣會讓人取笑,而且也太雷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