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李冰父子可以說是「功成名就」。

都江堰這個地方雖然始建於古蜀國,但是對於治理水患一直沒有多大的作用。而這項工程在秦朝的時候由李冰父子主導修建完成,終於是解除了水患,為人民解決了多年來的煩惱,人民也因此可以安居樂業了。

李冰本就是水利專家,來到都江堰主導修建水利工程也是當時的統治者心繫百姓,良苦用心啊。李冰父子初到都江堰考察地形的時候發現,前任治理水患要不就是修建水庫,要不就是將堤壩增長,雖有一定的作用,但這個是指標不治本,遇到暴雨的時候,肯定就是沒用的了。李冰父子發現這個地方山石險峻,而要徹底治理好水患,必須要鑿石山。不過蜀地的岩石堅硬,鑿不動,當地人都不願意幹。後來李冰在妻子一次做飯將碗放在鍋裏被燒壞的事情中得到啟發,隨後便開始安排人聚集柴火到開鑿處,短短兩個月就將一座山剷平了。後來李冰父子不斷解決一個又一個突發的狀況,最後終於將都江堰建設完成,當地人民此後再也都沒有受到水患的影響。原本死氣沉沉的蜀地也一下子活了起來,人民安居樂業,蜀地也成為了糧食的要地。李冰父子被當地人尊稱為「川主」。


都江堰的前身,名為「湔堋」,是古蜀國第五位皇帝鱉靈開鑿興建的。蜀國地處岷江發源地,自上古時期始就常年洪災不斷,「人或成魚鱉」這句話,是對當時百姓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正是由於興建湔堋、治水有功,鱉靈才被百姓擁戴為皇帝。然而,湔堋並沒有使蜀地的水患得到根本治理,當地百姓依舊生活在洪災泛濫之中。

直到公元前256年,李冰被秦孝王任命為蜀郡太守以後,蜀地百姓才真正迎來徹底告別洪災的福祉。李冰經過實地調查,發現鱉靈開鑿的湔堋引水工程渠首位置選擇不合理,因而廢除了原有的引水口,把都江堰引水口上移至位於成都平原沖積扇頂部的灌縣玉壘山。經過重新選址,都江堰的引水量得到顯著提高,渠首網的疏浚功能明顯增強。除此之外,李冰父子還創造性地設計並興建了寶瓶口、分水魚嘴和飛沙堰等三處大型水利工程,極大地改善了都江堰的泄洪及灌溉能力。在李冰父子的設計指導下,都江堰水利工程終於竣工合龍,蜀地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千百年來危害四川人民的岷江水患被徹底根除。

由此可見,雖然都江堰的前身是由古蜀國皇帝鱉靈開鑿的,卻並沒有起到根治水患的作用,真正能夠遏制蜀地洪澇災害的,還是李冰於公元前256年興建的都江堰,這個歷史功績,當然要記在李冰父子的頭上。難怪兩千多年來,四川人民時常會把李冰尊為「川主」。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關注慕什塔戈,領略軍事百科!


這個也正常啊。從大禹治水到鱉齡的古蜀國那時都無文字或者沒有發現文字記載,只是蜀地口口相傳。李冰治水繼續前人的足跡發揚光大,這時秦國也有明確記載。況且都江堰對於秦統一六國有決定性作用,自身水利工程作用也很大,所以記載比較明確。但,實際上這也是先賢們繼往開來,不斷實踐的結果。


建於古蜀國,成於李冰父子時候,所以算李冰父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