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小李子的電影真是讓人慾罷不能啊!強烈推薦去看一看,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的!

這部影片既不會讓我們對華爾街的金融黑幕有更多了解,也無意對影片主人公做任何道德評判。重點在於,通過本片,我們既能真正進入貝爾福特的心理世界,也可以更好地看清支撐他走向成功的時代環境。

眾所周知,《華爾街之狼》的主人公喬丹·貝爾福特(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是個活躍於1990年代的華爾街證券經紀人。他曾因經濟詐騙和操縱股價等多項罪名在監獄中服刑兩年,但與他之前幾年裡極盡奢靡的生活相比,這樣的代價並不算高。影片將絕大部分時間用在表現貝爾福特的迷亂生活上,而在近些年一直嚴肅正經的斯科塞斯,似乎也在拍攝這些段落時找回了自己久違的活力。躁動不安的攝影機運動,時急時緩的影片節奏,凌厲至極的插敘和閃回,以及雞血滿載的旁白敘事與原聲音樂,都能讓觀眾在觀影時沉浸在貝爾福特放浪形骸的生活氛圍中,而斯科塞斯對片中主人公的嬉笑怒罵筆觸,則能夠令人回想起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喬治·格羅茲對魏瑪時期柏林的腐敗夜生活的生動描繪。

然而斯科塞斯為《華爾街之狼》所選取的視覺外觀,卻與格羅茲瘋狂扭曲的表現主義手法截然不同。《華爾街之狼》的布光與構圖十分平實規整,這種視覺策略與斯科塞斯對攝影師的更替有關——他沒有再次使用自己近些年來最常用的攝影師羅伯特·理查德森,轉而選擇與曾經為《第25小時》和《逃離德黑蘭》等片掌鏡的墨西哥攝影師羅德里格·普瑞托進行首次合作。馬丁的這種選擇符合了影片的深層邏輯:普瑞托的自然主義影調與理查德森追求強對比的畫面風格明顯不同,這正對應著貝爾福特與泰迪·丹尼爾斯(《禁閉島》男主人公)或霍華德·休斯(《飛行家》男主人公)之間的巨大差異。與後兩者不同,貝爾福特一直都具備著強烈的自信,即便在面對最瘋狂脫線的情形時,他仍然堅信自己在最終能夠化險為夷,而事實也確實如此。如果說《飛行家》與《禁閉島》的強對比影調是基於主人公對周邊環境的妄想式感知,那麼《華爾街之狼》的平實影調就是根植于貝爾福特對自己環境掌控力的深信不疑。

貝爾福特的自信來自何處?答案很簡單,他可以憑藉自己的如簧巧舌向他人推銷任何商品。在一個商業社會中,他的這種能力足以讓他時刻把握賺錢機會,所以即便在他身陷囹圄之時,他仍然相信自己能夠東山再起。而將他推向成功的燃料,正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對金錢和虛榮的渴望。貝爾福特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總能精確地擊中他人的軟肋。在面對員工時他會提起對方在加入公司之前的貧苦境況,以鞭策員工更賣力地替他工作;在面對客戶時他能輕易看穿對方的需求,並對此百般挑逗,直到客戶被他榨乾為止;在面對商業夥伴時,他明白該怎樣滿足對方的虛榮心,以便為自己獲取最大利益;而在面對前來調查他的聯邦特工帕特里克(凱爾·錢德勒飾)時,他用寥寥幾句話就激起了帕特里克對自己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的不滿,險些讓這個恪盡職守的對手落入自己的圈套。他像一條毒蛇一樣不停引誘著人們為他販賣的價值觀買單,更可怕的是,人們往往無法拒絕他開出的條件。

《華爾街之狼》所引發的層層爭議,體現的其實正是大眾在面對貝爾福特時的矛盾心理。很多輿論與觀眾都認為斯科塞斯在電影中有美化貝爾福特之嫌,但悖論在於,這些觀者之所以能感受到貝爾福特的個人魅力,恰恰是因為他們也在某種程度上被貝爾福特的生活方式所誘惑著。斯科塞斯在接受訪談時提到,他曾因為本片與《好傢夥》和《賭城風雲》題材相近而猶豫過是否要接手本片,之後他意識到,要想突破兩部前作,自己就必須以貝爾福特的視角作為進入影片世界的切入點。既然我們要了解「華爾街之狼」的所思所想,那麼我們就不可能避開被他的生活誘惑的風險,而斯科塞斯也沒有對貝爾福特作任何的道德評判,他僅僅在盡量真實地呈現著貝爾福特的整個生活,並把最後的判決權留給了觀眾自己。在結尾段落中,《華爾街之狼》撕掉了貝爾福特的最後一塊遮羞布:為了尋求減刑,他出賣了曾經與他合作過的所有生意夥伴,也喪失了自己僅存的最後一絲信用。諷刺的是,大功告成的特工帕特里克在坐地鐵回家的路上會想起貝爾福特對他說過的話,而貝爾福特在出獄後也可以通過傳授推銷技巧,繼續從大眾手中取得可觀的收入。當貝爾福特在影片終場戲中指導大家該如何賣出一支筆時,台下觀眾的臉上顯現出的依舊是對貝爾福特所代表的名利的饑渴;然而作為電影觀眾的我們,真的願意像貝爾福特的無數犧牲品一樣為他所推銷的價值觀買單嗎?斯科塞斯仍然箴默不語。一切要由我們自己決定。


講述了一個人在華爾街,怎麼從最底層取得成功,同時墜入了犯罪的深淵,在最後時刻領悟了生命的意義。

喬丹剛進入華爾街時,只是一個低級職員,但也學到了成功秘籍,性和海洛因,但喬丹此時並沒有領悟到深刻的含義,反而失業啦。

喬丹只好從不起眼的公司和股票做起,摸出了一定的門路之後,用欺詐性的方式慢慢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啦,成了『華爾街之狼』。

這時,喬丹才真正領悟到了性和海洛因的意義,利用這些東西做得風生水起,自己也深陷其中,但隨著事業的發展,慢慢地被警察盯上啦。

在一次度假時,遭遇了風暴,他意識到自己應該激流勇退啦,但是最後還是被戴上了手銬,為了減刑,開始出賣以前的同事和朋友。

在監獄服刑36個月之後,喬丹獲得了新生,成了一名演講師。

一個要想成功,必須不擇手段,但是最終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及時的懸崖勒馬才是正途!


沒看過,現在去看。


對於一個已經觀看此電影達到5遍的人來說,還是有一點心得是可以分享出來的。想看這部電影的人,大多數人的職業都是營銷崗,尤其是金融業,想必題主也是行業內的。

電影最大的亮點在於如何把投資客營銷到位,引導其買入公司投資的股票,公司從中爭取傭金和巨大的投資收益。影片對小李子在營銷客戶時的情節描述的非常細化,眼神、語氣、動作都表現的淋漓盡致。

其中三處情節都是影片的一個個小高潮,第一個小高潮就是,小李在剛區加州參加的一個經紀公司,成功的把公司承銷的垃圾股賣個一個根本不想投資的人,從而獲得巨大收益提成,其營銷方法在網上也被瘋傳。後面兩處瘋狂的高潮就請題主自己去看了,給題主留點懸念,不能劇透。

非常值得學習和觀看,整個影片總結下來就是:只要你有腦子,膽子夠大,眼睛夠准,就沒有發不了的財。

有同行的可以一起來評論區討論哦。


華爾街讓全世界金融津津樂道,眉飛色舞並無時無刻對世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的街道。


講述了金融行業裡面的暴利,腐敗,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大家還是踏踏實實工作,不要想的一夜暴富的夢想


這部電影,我只看過一次,印象最深的是小李子的第一次成功售賣垃圾股後賺的那第一桶金,高的驚人,感嘆到金融證券股票的獲利度是有多高。後來小李子從風生水起到失足逃命,也見證了一個道理,做人再有錢再有勢,也不能膨脹,不能目中無人不能違法犯罪,不能違背倫理。


不錯的電影值得一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