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和蒙牛都是牛奶的兩大品牌,配方都是生牛乳,要說那個好,就需要看個人口感了。

伊利口感絲滑,後味還挺香,但是細品後有淡淡腥味。

蒙牛口感更純一些,後味也有股香味。

大家還是根據自己口感選擇吧,其實營養價值都一樣,都是生牛乳做的。想要更好的還是喝鮮牛奶吧,保質期越短防腐劑越少。


我更喜歡喝味全牛奶,口感細膩柔軟比較好喝


謝謝邀請。

兩個品牌都差不多。能不喝盡量不喝,實在想喝喝鮮牛奶,哪個地方都有買鮮牛奶的。


1999年,牛根生與「乳業教父」鄭俊懷的矛盾激化,被迫出走創辦了蒙牛乳業。曾經的伊利「重臣」牛根生,鄭俊懷將其逼走後,卻培養了一個勁敵。

牛根生離開伊利後,找到曾經給伊利提供包裝製品的謝秋旭拿到了資金,又找到了幾位伊利前高管成立了蒙牛乳業。

三年後,蒙牛乳業進行股改開始引進外資,深諳引進外資才能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牛根生,先後引進了摩根士丹利、鼎暉投資、英聯投資等三家外資機構。同時,牛根生和蒙牛15位高管於英屬維京羣島註冊了金牛公司和銀牛公司成為蒙牛乳業股東。

2004年,蒙牛在港交所敲鐘上市,但曾經排擠牛根生的「乳業教父」卻出事兒了。鄭俊懷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判入獄6年,但是鄭俊懷卻被兩次減刑,於2008年刑滿釋放,後又加入了黑龍江紅星集團食品有限公司。

由於牛根生的出走以及伊利混亂的局面,導致伊利的業績直線下滑,被後來居上的蒙牛逐漸超越。鄭俊懷出事兒的那一年,潘剛臨危受命,出任了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正當伊利內部糾葛不斷時,2007年,蒙牛的銷售額首次超越伊利成為乳企行業老大。

好景不長,北京奧運會舉辦那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導致兩家乳企紛紛陷入了危機,此後便重新回到了起跑線開始了競爭。而這十年,伊利和蒙牛的官司更是紛繁不斷。

2009年,中糧集團入主蒙牛成為第一大股東,牛根生開始逐漸淡出蒙牛,開始了他的慈善事業。牛根生逐漸淡出蒙牛後,2012年,伊利的銷售額再次超越蒙牛,成為乳企老大。

雖然,伊利已重新奪回行業老大, 但對於蒙牛的忌憚並沒有結束,2015年,伊利向蒙牛發送律師函,表示蒙牛旗下兒童奶產品「未來星」對伊利旗下「QQ星」包裝構成侵權,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

最終,法院判定蒙牛公司構成侵權,並賠償伊利經濟損失停止使用涉案包裝。

眼看蒙牛遭遇到這樣的現狀,牛根生再次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回歸蒙牛,寄希望再造蒙牛。

如今,蒙牛已不是那個蒙牛,伊利也不是那個伊利。蒙牛已從早期的合資企業變成了國有股東為單一大股東的「國有企業」。而目前伊利股份股權分散,並無實際控制人,並且代表國資的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股僅8.86%,潘剛作為自然人股東直接持股已達到3.88%。

然而,伊利、蒙牛的暗戰或許才剛剛開始。去年伊利舉報「乳業教父」鄭俊懷的事兒鬧的沸沸揚揚,如今伊利又再次公開舉報蒙牛聯合外資在冬奧會搞「貓膩」。未來的大戲或許仍少不了。

但是,對於兩家乳業巨頭來說,真正體現自身價值的顯然並非「互懟」的功力,而是自己的業績。

誰更勝一籌?

肖竹青向野馬君表示,網上曾有段子,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競爭,從來不詆毀對方。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競爭,也從不詆毀對方。他認為,企業之間需要竟合,即競爭合作,而不是拆臺,不是爆對方的猛料。「市場競爭,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但是這種互相拆臺,我感覺是一種低級的競爭手段。」

而在伊利「怒懟」蒙牛背後,隱約可見兩個乳業巨頭的「老大爭奪戰」。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最新的財務數據顯示,伊利市值近2000億元,而蒙牛市值是1200億元。僅從數量級而言,蒙牛幾乎是伊利的一半。但是年報顯示,2018年,伊利營收789.76億元,而蒙牛的營收是689.77億元,相差百億元。

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蒙牛和伊利就一直處於激烈競爭狀態。但是論歷史,伊利是當之無愧的大哥。

1999年,41歲的牛根生還在伊利擔任副總裁,但是因為和當時伊利掌門鄭俊懷有了隔閡,於是出走創辦了蒙牛。1999年是牛根生的拐點,也是蒙牛的起點。那個時候,蒙牛「一無工廠、二無奶源、三無市場」。

不過從1999年到2007年,蒙牛從零開始,飛速發展。最初銷售額只有4000萬元,到2007年,已經超過了乳業巨頭伊利。也是在這一年,中國乳業的雙寡頭格局初露雛形。

此後的十幾年間,蒙牛和伊利一直處於你追我趕之中。2008年,震驚全國的三聚氰胺事件,讓國內乳業的發展陷入停滯,蒙牛和伊利也未能逃脫。

此時,初生的蒙牛在9年狂奔後,突然被迫勒馬。而以牛根生為主的初創團隊佔股約26%,而幾家外資機構佔股已經接近30%。眼看企業身處逆境,蒙牛面臨易主的危機。一年後,蒙牛的代表產品「特侖蘇」又因為被爆出其中添加的物質OMP「可能致癌」而引發市場信任危機。

連二連三的危機之下,蒙牛難逃「易主之命」。2009年7月,中糧集團聯合厚朴投資,以8億美元獲得蒙牛20%的股權,成為蒙牛第一大股東。蒙牛正式進入中糧時代,牛根生逐漸淡出。

伊利雖然也受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但是相比蒙牛可能易主的危機,伊利承壓能力明顯更甚一籌。在潘剛掌舵伊利之後,伊利的大股東呼和浩特國資委和伊利管理層在股權分配上達成了共識,伊利此也積極推進股權激勵計劃,使管理層持股比例不斷增加。

2009年以後,隨著乳業市場逐漸恢復,伊利和蒙牛再次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到2018年,伊利和蒙牛已經是當之無愧的乳業雙雄,市場佔率分別為23.6%和22.4%,而第三名光明的市佔率僅有4.2%。

很明顯,後來者蒙牛在20年的發展後,已經和伊利處於一種雙雄博弈的狀態。但是初創團隊退出,蒙牛的管理層不穩定是其軟肋。而伊利在這麼多年的發展後,股權處於高度分散狀態,並沒有持股超過20%的股東。

雖然都有軟肋,蒙牛和伊利基本還是處於一種同步發展的狀態。然而,一山不容二虎,蒙牛和伊利的乳業霸王爭奪戰,這麼多年就沒停過。

如今,伊利維護自身權益的「舉報」,似乎已將以往雙方普通的商業競爭進行了升級。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分享。


牛奶我已經戒了,現在那還有什麼真的幾齣來的牛奶,想想就知道養多少牛也不夠每天全中國那麼多消費的何況還要從擠奶到投放市場,還要庫存反正我是不喝了


兩個都差不多,配料都是生牛乳,但是我父親就是喜歡和蒙牛的,伊利的就不喜歡,就看自己的喜好了。


我感覺兩者都差不多,但我們家經常喝伊利的,蒙牛和伊利的包裝都差不多,都不怎麼在意。只是覺得伊利比蒙牛貴一些,認為一分價錢一分貨,就沒有計較。如果說味道,我還是覺得伊利較好些。要是常喝牛奶的人或許會感覺出來。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買伊利的。


兩個品牌的液體奶我都在喫,同類價格、同類包裝的質量都差不多,因為在蛋白質含量和熱量等方面都接近。老百姓只能看配方還有出廠日期,如果在其他方面比如細菌超標沒有,其他元素等等,就沒有能力去鑒別了。既然能上架出售,我相信國家在監管方面還是值得信任的。


我在內蒙待過 我覺得比較有發言權 各人認為伊利奶好喝 蒙牛冰淇淋好喫


個人覺得蒙牛的純牛奶更醇厚一些,伊利的純牛奶有點稀,酸奶的話都差不多,純牛奶好像蒙牛的比伊利的要貴幾毛錢,買純牛奶還是買蒙牛的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