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環境的污染,各個國家也在採取各種手段積極應對,其中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就是一項重大的戰略部署。而對於我們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來說,比亞迪這個品牌可以算得上是大佬級企業了,不過近期,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降低以及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加,比亞迪總裁王傳福面對媒體採訪時提出"禁售燃油車",那這到底是比亞迪基於全球層面的大局觀還是為了自身發展而另有私心?

根據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的意思,禁售燃油車可以說是百利無一害:首先保證了石油的安全,其次減少了空氣污染,然後兌現了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行動的承諾,最後也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進步。無一不是對國家有利。

其實王傳福所說的是一場三贏戰,因為從國家及全球的角度來講,的確是既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又實現了零排放的目標;從老百姓的角度來看,減少了空氣污染,吸入的空氣質量變好;從企業自身的發展來看,作為自主新能源汽車品牌中的佼佼者,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完全符合自家的發展路線。所以說沒有誰對誰錯,比亞迪這麼做是既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又贏得了老百姓的芳心,還為自家企業迎來業務上的一春又一春。


王傳福、曾毓羣兩人人建議明確燃油車禁售時間表,這不是第一次,7月初在海南舉行2019年世界新能源車大會上,王傳福再次提出了這一建議。他表示,2020年公交車全面電動化,2022年計程車全面電動化,2025年城市物流和專用車全面電動化,2030年私家車應該實現全面電動化。

建議不是不能提,但是最好不是這兩人提出來,應該避嫌。原因很簡單,兩人身份不簡單,王傳福是比亞迪董事長,比亞迪是全球新能源銷量冠軍;曾毓羣是寧德時代的董事長,寧德時代的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兩人其實都是燃油車的「死敵」。

其實,該不該禁售燃油車,應該由市場來決定,當然,政府可以進行相應指引。

中國現在的新能源車其實主要是電動車(含純電和插電混動),以電動車現有的續航和充電便利程度來看,還不能作大規模推廣,一年銷量才100多萬臺,跟2400萬的乘用車相比是個零頭,這還是在政府花費是幾千億元補貼、限行等各種條件才達到,所以說,現在電動車還智能作為市場的補充,就想著限售燃油車,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當然,新能源車在駕駛感受、以及車聯網的拓展方面遠遠超過燃油車,未來是有很大發展潛力,也是現在市場的主要增長點。隨著電池性能的進一步提升,這種優勢會越來越明顯,最終在成本和使用便利程度上超過燃油車,這時候,不用你限制,消費者會用腳投票。(鹿鼎記)


一個做電池的,一個做汽車的,在這種場合,講出這種觀點,不得不讓網友想到,他們是為了自己的私利,再說,現在電動汽車,質量還沒過關,電池的續航能力,都是造假,估計都是在順風下測的,售價也貴,一輛假如沒有國家補貼,可以買二輛,特別是電池還沒過關,現在的電池,是在技術的瓶頸期,很難突破的,一輛車子,三分一是電池重量,也可能是四分之一,現在一個電池,用的不好5年,用的好,8年,汽車換一組電池,就是普通汽車一半的價格,現在馬路上跑的電動汽車,都是不懂的人,享受了國家補貼才買的,估計都在後悔了,有苦說不出,一切按市場規律走吧,但願國家不要出強制政策,給一部分企業利用了。


不要只看到電動車在行駛過程中無尾氣污染,在中國目前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現狀下,電動車行駛用的電難道沒污染,只不過轉移地方罷了。

更關鍵的是,現在電動車電池技術遠不過關,電池幾年就必須要換,換下電池處理又是極大的污染源。

再者來說,電池技術不過關,買電動車就必須建充電樁,在建設過程中難道無污染。

任何事情別只看表面,要從整個生命週期,包括從鋰生產,各種原輔料配件生產,電力生產用使用維護,與燃油車整個生命週期造成的污染對比,這纔有參考價值。當然做為比亞迪老闆,有這提議不奇怪,因為比亞迪做傳統汽車這麼多年,實際上並不成功,基本上算三四線品牌了。想借電動車大家起點差不多,與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再競爭一次,老闆為自己利益說話無可厚非。但如果不真正去了解用戶,真正做用戶需要的好產品,再給十次機會還是會輸。


首先電動車是大趨勢,是無法阻擋的形勢。

你們知道我國每天汽車消耗多少桶石油嗎?每天2億多輛汽車,每天消耗不低於600萬桶石油(美國能源協基金會數據)!!!

從戰略上來說,能源多元化後,假如一旦發生戰爭,老美和新加坡把馬六甲海峽一堵,怎麼辦?到時候有幾艘遊輪能過來?即使過來了,練了油是給部隊用?還是給你的車用?還是大家都去堵加油站?而電力的新能源的獲得可以由現在的發電廠提供,核電,風電,火電,水電,太陽能,多元化以後戰略安全性大大提高,不必太過於依賴石油,僅僅幾個核電站就很厲害了。另外目前傳統汽車技術上我們已經很難超過外國了,用新能源車彎道超車是好方法,所以國家補貼新能源,鼓勵進行新能源技術的創新和能源多元化。

另外新能源車晚上在家21.00谷時後一晚上慢充滿電只有0.28一度電,平均百公里只有(根據車大小6元-12元錢,我的車只有大約7分錢一公里,預計最多三年,節約的油錢車子回本),解決了電廠晚上發的電用不了,浪費的大問題,可謂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電池的能量密度技術會在最近1-2年內(600-800公里)完全達到需求,快速充電速度絕不會超過3-5年可以達到20分鐘內充滿。現在全國個個服務區都有充電樁,密度現在就已經基本達到要求了,還擔心什麼呢?環保?任何東西達到量級都不要擔心,現在已經有電池集中處理工廠在建設了,處理廠現在擔心的是廠建了,沒幾個車的電池報廢,廠子現在是閑置的。現在的電池廠家基本都8年或15萬公里包換。還擔心什麼?(原創)


這是一個難題,就目前中國市場車輛保有量來看,燃油車百分九十以上,禁止燃油車任重而道遠,從國家經濟及基礎設施來考慮,這個措施實施是比較艱巨的

1.中石油,中石化作為重要國企,少了顧客來源,必將引起一時波動,需妥善考慮,尋找替換方案,方能解決此問題,所以禁燃油車,這些相關聯行業必將受影響,需重點關注;

2.電車技術是否成熟,仍需驗證,電池的更換成本,日常保養及廢舊電池的處理,這一條產業如何運轉,如何去管理調控,目前感覺沒有形成產業,也沒有太好的,快速的解決方法;

3.電車的續航里程及充電情況是否滿足人民需求,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事情,中國高速公路里程世界首位,高速充電樁多少?城市道路擁堵,停車困難,而充電樁又有多少?這都是需要考慮的;

4.中國電力的供應也是需要重點考慮的,今年酷暑,各城市用電高峯,用電屬於負載狀態,若大量汽車同事充電(燃油車畢竟已經過億輛了),想必能耗必然很高,所以電力資源也需要保障。

禁止燃油車對於中國國情來說,需要一個長遠周詳的考慮,並不是簡單的呼籲就能實施的。


謝邀。只能證明新能源車價高,電池技術差,很多人不買帳。


你敢公佈電動能耗污染嗎?敢公佈電池降解的方案嗎?如果沒有補貼、和燃油車一樣限行.你覺得還有人買嗎?一個電池廠、一個總裝廠,要誤導國家、誤導老百姓嗎?我可以喫虧上當,但是堅決不能拿後代的生存環境做為代價!

也許我知識不夠,也許技術先進了,但是報廢電池的問題始終沒有看到任何新聞,只記得以前有人說過5號電池自然降解需要400年!也許現在技術先進了,但是請明確告知怎麼解決電池污染問題,真的不能昧著良心只為自己利益的商人,不能成為有做為的企業家


首先,電池技術,電動車整體性能,後續電池回收處理等,在整條產業鏈沒有完善之前就先提出禁止汽油車的時間表是很不負責任的。

應該在上述部分都完善了再逐步完成轉換,電動是未來的一個方向,但是要考慮具體的使用場景,電動車不可能覆蓋所有場景,這種一刀切的方式也是不負責任的。

還有汽油車目前產業鏈上的龐大就業問題怎麼解決。

新能源纔是未來的方向,但是電動車只是通向新能源的一個過度選擇,其實不清潔。


噴子太多,要結合未來看問題!歐洲已經推出了禁止燃油車的時間表你又怎麼看呢?燃油車我們和歐美比沒機會,電動車或許有機會,現在確實有很多問題,科技是在進步的!第一架飛機??剛出來時只能飛3分鐘,有何實用性?但是他的意義在於它為我們打開了通往天空的大門!未來無論是通往太空還是人工智慧時代,電能是化學和化石能源所不能比的!化學能源在太空有很大的侷限性,而化石能源是有限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