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記》是一本追懷往事的書,書名化用了李白「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的語句。全書六記,分別為: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在書中,作者沈復追憶的雙眸,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妻子芸——林語堂曾稱「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上最可愛的女人"。並時時向朋友感慨:"沈三白之妻芸娘,乃是人間最理想的女人,能以此姝為妻,真是三生有幸呢。"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沈復生於書香之家,能作詩文,擅長花卉繪畫,做過幕僚,後又改行販酒商。陳芸,字淑珍,蘇州人,是沈復舅舅陳心餘先生的女兒,與沈復同年生,陳芸四歲喪父,自幼靈性聰慧,吟詩誦文,並與沈復定親。 1780年,十八歲的沈復與芸結為夫妻。婚後,陳芸對待公婆孝敬有加,對待平輩和小輩溫柔和氣。與沈復相處,更是心性相通,琴瑟和鳴。

芸沈復與芸在享受兩情繾綣的甜蜜時,更不忘記生活中的諸多樂趣。尤其是芸,總能以自己的心性與奇思妙想,讓平淡的生活充滿無限的趣味與欣喜。 一日,沈復與芸一起賞月,芸鬃邊茉莉濃香撲鼻,沈復說茉莉花藉助女子的油頭粉面香氣更加誘人,佛手的香也居於其後。芸笑說,佛手是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萊莉是香中小人,需要借人之勢香氣才更盛。於是,沈復取笑芸「遠君子而近小人」,而芸也毫不諱言說自己「笑君子愛小人」。芸的機智與坦白可愛,讓沈復愈發的深愛。七夕之夜,沈復與芸擺上瓜果酒菜,兩個人在「我取軒」中同拜牛朗織女。沈復特地刻了兩枚圖章,上寫著「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八字。寫好後沈復保留朱文,芸保留白文,兩人約定圖章留做日後夫妻通信蓋此印章。後來乾脆找人畫了一幅鶴髮童顏,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拐杖和姻緣簿的月老像,把月老畫像掛在卧室內,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兩人都洗手焚香虔誠拜禱。 芸之於沈復,是妻,也是知音知己。沈復每有高興的事都樂意和芸分享。一次,沈復應友之邀觀賞廟會盛況,他回來後和芸說起,芸就嘆息自己是女子,不能出門觀看。為了實現芸不能觀看的遺憾,沈復想出一個辦法,讓芸穿上他的衣服,戴上他的帽子,讓芸女扮男裝帶她去觀看。 沈復對芸的情,有愛更有寵。一次,沈復奉父親之命令去吳江弔喪,喜歡山水自然的芸又「欲偕往一寬眼界」,沈復不惜冒著被家人發現的危險,慨然滿足了芸的要求。而芸對沈復的寵愛也心生感動又感激,以至於她說「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

芸的聰明不僅為沈復所欣賞,也為沈復的朋友所嘆服。一次,沈復和朋友要去郊外賞花飲酒為樂。但由於有花之地沒有酒家,對花冷飲又覺得沒趣,躊躇難定間,芸說自己有好辦法。她讓沈復與其友第二天只管去,她自會讓他們有花可賞,又有熱餚溫酒可飲。 原來,蘭心蕙質的芸想到了擔鍋、灶齊備的挑擔賣混沌老漢。於是,第二天,她雇了賣餛飩的老漢挑著帶火盆的擔子隨行,這使得沈復和朋友們終於可以對花熱飲,歡樂開懷。芸心思的聰明與細密都讓一干人激賞又信服。 芸尤其善於在平淡生活中創造無限樂趣。夏天荷花開放時,芸會用紗囊裝滿茶葉,然後放在含苞待放的荷花蕊上吸取荷花的清香,第二天再用天然泉水沖泡,炮製出「荷蕊茶」。 與丈夫談論詩文時,芸說自己的詩詞啟蒙來自於白居易,詩人中最推崇李白的瀟洒豪放,沈復聽了就想到自己的字又叫「三白」,於是就笑說芸與「白有緣」,她打趣地回答:「與白有緣,將來恐白字連篇爾」,芸的才智回答引得沈復哈哈大笑。就這樣,沈復與芸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間,年愈久而情愈密。

與《紅樓夢》大觀園中的女兒相比,芸比黛玉柔和,比寶釵淡雅,比探春體貼,比湘雲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間煙火;與當今時尚女郎相比,芸多了一份內涵,一份古雅,一份矜持。後來,赤子情懷的芸娘,終因替夫尋妾於歡場女子,為小叔借款而遭公公誤解,以及應公公要求替其尋找侍妾又觸怒婆婆等一連串事件而失愛翁姑,最後被逐出家門。 後來,為沈復所納的妾還未進門被強人所奪,加之弟出不返導致母念而亡,一連串的打擊終於使芸血疾之病複發。而這時,沈復不僅要照顧生病的芸,還要照顧十四歲的女兒青君和十二歲的兒子逢森。這樣的日子裡,僅靠沈復靠賣畫維持一家的生計,難於為繼。 再後來,沈復給人作保被騙以及沈復家庭的再次誤解,沈復與芸不得不離開蘇州。這時他們已經無力照顧一雙兒女,不得已,把女兒許配人家,而兒子也送給友人代為照顧。為了不使鄰居親友看到自己的落魄,他們不得不在一個天未亮的清晨離開,而這一別,卻成了芸與女兒、兒子的永訣。

沈復與芸在奔波輾轉中,最後來到了揚州。兩人不僅要面對生活的困頓,芸的病情也不斷加重。貧困,漂泊,疾病,終於使芸油盡燈枯。1803年3月20日,芸病逝於揚州,時年41歲。後來,沈復的父親去世,他回家奔喪。喪事結束後,他隨友去四川,在途中,得知兒子逢林因病夭亡。此後,沈復為了討生活輾轉奔波於各地,因有感於蘇東坡的「事如春夢了無痕」,沈複寫下了記錄他生活印記的《浮生六記》,正是通過這本書,我們看到了他與妻子芸美麗與哀愁並重的愛情故事。 在沉悶壓抑的封建社會,陳芸這個人性豐美、清新脫俗的可人兒,恍如黑夜中的一抹亮光,驚艷眾生,但她最終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了禮教的犧牲品……《浮生六記》記述了芸娘蘭心蕙質的點點滴滴,筆法細膩,感情真摯,成功地塑造了芸娘可愛的人物形象,絲毫不減於《紅樓夢》里的女性人物,得到了後世林語堂和季羨林等文學大師的讚譽。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的自傳體散文。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是清朝乾嘉年間生活在蘇州的一無名文人。他出身於幕僚家庭,未曾參加科舉,做過幕僚,賣畫為生,也經過商。

沈復一生漂泊輾轉許多地方,遊歷過眾多山川大河。其代表作就是傳世於今的《浮生六記》。

《浮生六記》共分為六卷,即《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

在書中,沈復將自己大半生的悲歡離合生動地記敘下來,文風簡潔,文辭清麗,全書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著沈復對愛人和親人的款款深情,讀起來蕩氣迴腸。

百餘年來,《浮生六記》被譽為「晚清小紅樓」。

本書中,沈復對女性的態度接近現代的平等觀念,對山川大河的描繪別具一格,對園林景緻的美學見解水平很高,對自己人生際遇的記述感人至深。

沈復對愛妻陳芸的回憶,再現了夫妻感人的愛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個知書達理且頗有才氣,心地善良又活潑有趣的妻子形象。

林語堂曾說:「陳芸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可愛的女性形象。」

不求陞官,不求發財,只求如實記下自己過往的一生,記錄曾經易逝的美好,追憶愛妻音容笑貌言行舉止,沈複寫這本書時的心緒,是如何百感交集,這種深情,已經跨越了時空。

所以,寫於二百多年前的《浮生六記》,擔得起經典之名和名家讚譽。


謝謝邀請~

浮生六記,沒看完,但有一篇《閑情記趣》還印象深刻!

夏蚊成雷,做青雲白鶴觀!

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十多年了,就剩這幾句還記得了!!

現在回頭一看,捉蛤蟆,鞭數十,多麼無憂無慮的時光啊!!

寫文章寫的是多麼溫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