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程昱文武雙全,智謀過人,是跟隨曹操集團很早的重要謀臣。而且對曹操忠心耿耿,一生為曹操集團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為什麼他到死都沒有位列三公呢?我想主要二個原因:

一「人脯」事件。曹操和呂布在兗州打仗的時候,仗打得非常辛苦,而且遇到了蝗災,軍隊和老百姓都很缺糧。曹操沒辦法於是就向袁紹求援,袁紹雖然答應了,但是要求曹操把家屬送到他那裡去,其實是去當人質,曹操對此很猶豫。

程昱當時在外面給曹操辦事,當他回來知道此事後,馬上勸曹操不要答應袁紹,由他來想辦法。兗州是程昱的家鄉,他想盡辦法鼓動門生故舊為曹操徵糧,甚至挨家挨戶全縣去收刮,在本地家門口留下了很不好的惡名。

最惡劣的是程昱弄來的軍糧裏還有一種「人脯」的東西,就是「人肉乾」,亂世雖然有人喫人的現象,但是弄到軍糧裏顯然大違人道,這件事極大地影響了程昱的人品和歷史評價。

二程昱的性格很急躁,脾氣非常火爆,經常無緣無故和別人爭鬥,樹敵太多人緣很差。有人甚至向曹操舉報程昱謀反,幸虧曹操還是很信任他的,沒有在意。

這是程昱沒有位列三公的主要原因,後來在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代漢稱帝,程昱被封為衛尉,加封安鄉侯。還是在這一年,當朝廷在商議準備封程昱為三公的時候,程昱患病死了。所以說程昱死前沒有能夠成為三公。


曹操智囊團的謀士,荀彧、苟牧、郭嘉、程昱、賈詡。而這幾個人中程昱的謀略,曹操誇之日:"程昱之膽,過於賁,育」(孟賁和夏育都是戰期時有名的勇土)可見程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程昱位不至三公的原因:程昱,山東人,字中德。生在農民家庭,程昱,膽識過人,大軍壓境時依然用自己的計謀安全地使曹的後方補給送到到前線上?也就是糧草。古人打仗時,首要的問題是糧草。

糧食,草料是是打仗的根本。曹操在官渡之戰時就燒了袁紹的糧倉,斷了糧道,才使袁紹慘敗。曹讓程昱管糧,其實就反映了程昱在整個軍中的地位。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程昱官職是東中郎將,領濟陽太守,都督兗州事務,官渡之戰時程昱為振威將軍。直到曹操南下荊州,劉琮投降,中原安定下來後,激流勇退了。?野史上記載:戰亂使田地荒蕪,補給睏乏,糧食不夠喫,就餓及食人。程昱一開始選擇喫樹皮草根,後選擇食人果腹。這些行為使程昱名譽受到嚴重打擊,很可能使他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程昱作為最早追隨曹操的肱股之臣,一生忠心耿耿,深得曹操信重,又多次在危難之中立下大功,卻始終名氣不算大、地位不夠高,在曹操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賈詡荀攸程昱)中只是墊底,赤壁之戰後更是上交兵權,閉門不出,魏國建立後,本來像程昱這樣的功勛卓著、能力出眾的元老,應該有更高的職位,賈詡董昭甚至王朗、華歆這些人都位居三公了,但程昱只官任九卿之一的衛尉,後還因與中尉邢貞爭威儀,遭到罷免。總之,程昱的地位與其才能功績嚴重不符。

為什麼會這樣呢?

原來,在程昱的累累功勛背後,有一巨大歷史污點:兗州之戰時期,程昱曾為勝利不擇手段,做了一件極過分的事。

郭頒《魏晉世語》載:「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程昱為瞭解決糧食危機,竟然從民間搜刮軍糧,裏竟還摻雜著人肉乾!

這裡面的血腥、噁心與無奈,就不多述了。加之程昱性情剛戾,是個貨真價實的暴脾氣、烈漢子,因而得罪了不少人,還曾被誣告謀反,要不是曹操護著早就被政敵弄死了,所以曹丕也不敢太重用他,仍只是讓他當衛尉,以免影響團結。

公元223年,太尉賈詡去世,魏文帝曹丕終於準備讓程昱接任,程昱卻一病不起,最終病故,享年80歲。曹丕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程昱的後代大多名望不顯,直到400年後,他的第13代孫程咬金繼承了他的勇武和膽略,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曹操時代,程昱由於人脯事件,失去名望,失去了進入三公的資格;

曹丕時代,程昱有機會進入三公之列,可惜還沒進就老死了。

具體說下(本文只探討正史,不討論演義)。

(1)曹操時代。

程昱此人,有勇有謀,文武雙全,是一個奇才,受到曹操的極度信任,也為曹操集團立下了極大的功勞。

曹操信任他到什麼程度呢?有人告他謀反,曹操也不懷疑,仍然重用程昱。

昱性剛戾,與人多迕。人有告昱謀反,太祖賜待益厚。(《三國志·程昱傳》)

程昱為了曹操集團立下多大的功勞呢?

在古代,臣子的最高榮耀就是能進太廟,曹操死後,能進太廟陪伴曹操的一共才26個人,而且是分批次分五個時間段完成的。

在這其中,第一批進了太廟的只有三個人,分別是夏侯惇、曹仁、程昱,夏侯惇和曹仁是曹操的兄弟,而程昱只是一個外姓人,卻是第一批進了太廟的,可見程昱功勞之大。

那麼,為什麼這樣一個人卻連三公都進不了呢?

由於人脯事件。

《三國志》引《魏晉世語》裏說,曹操有段時間軍隊缺乏糧食,程昱為曹操供應軍糧,摻雜很多人肉在裡面,就此失去了名望,終身進不了三公之列。

雖然說古代人打仗不擇手段,但是程昱這麼做,實在是突破了人性底線,加上他本人性格暴戾,經常和人結怨,所以進不去三公。

初,太祖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三國志》引《魏晉世語》)

(2)曹丕時代。

曹丕時代,不斷地給程昱加封,有一次討論準備給程昱升任三公,可惜的是,程昱在這個時候死了。

文帝踐阼,復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並前八百戶。分封少子延及孫曉列侯。方欲以為公,會薨,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三國志》)


這個問題應該是受郭頒《魏晉世語》一句話誤導「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縣,供三日糧,頗雜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說程昱所以不能位至三公,並不是功勞不夠,而是因為軍中缺糧,程昱把死人做人肉脯供給軍隊,被人知道後,受到指責斥罵,朝臣大多看不起他,所以不能位至三公。三公在西漢時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東漢則改為太尉司徒司空,曹操原是司空,後來又以丞相身份總攝百官,有點恢復西漢丞相集權的味道,其時應該是廢三公職位了,而到曹丕稱帝,採用九品官人法,才又出現三公。

陳壽評程昱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程昱與曹操意氣相投,深自相知,原兗州刺史劉岱要任命他為官,被他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又卻黃巾助劉岱解決一些重要事情,更受敬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劉岱被黃巾軍殺死後曹操入主兗州,徵闢程昱,程昱一聽便接受了,鄉人覺得奇怪,為何如此前倨後恭?程昱說非你們能夠明白的。曹操接見交談,才一席話,大悅,引為知音心腹。曹操攻徐州,後方被呂布所奪,程昱與荀彧在夏侯敦的配合下,守住三城,為曹操護住心臟,纔有反擊的機會。

曹呂交兵,曹操人馬多,又值災荒,生活過得艱難,袁紹在河北得知,派人跟曹操說,跟我混吧,以後聽我號令,糧食我給你,但要把家人遷到鄴城,我替你照顧。「袁紹使人說太祖連和,欲使太祖遷家居鄴。太祖新失兗州,軍食盡,將許之」。曹操人窮志短,打算答應這些條件,程昱阻止說,以曹將軍你的才能志向,是做不來韓信彭越的,依附他人沒有好處,應該圖霸王之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曹操聽後便打消念頭。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人肉脯的事。你總不能用一張嘴說服人家不喫飯吧?得解決問題。程昱便四處搜刮民間糧食,手段不堪入目,還不夠,便用人肉湊。可說為了曹操毀了自己的名聲。

程昱「性剛戾」,剛強暴躁,容易得罪人,人緣不好,不能上位更可能是因為這一點,而不大可能是因為肉脯,畢竟當時在那種白骨露於野的形勢下,諸多軍閥不知有多少人喫過人肉,不值一提。但他看事精準,目光獨到,劉備在許昌時,程昱就力勸曹操殺掉他以絕後患,曹操怕失人心,也想收為己用不聽。赤璧戰前,傳檄江東孫權,大家都認為孫權會屈服,殺了劉備歸順,只有程昱認為,二人必會聯手頑抗,後來事情發展果如所料。更得到曹操的信任與倚重。(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操不可能提拔程昱為三公除了政治結構的原因,還有另一個佐證,曹操封魏王時,有了自己的小公國,其時也只任命程昱當衛尉,衛尉是九卿之一,屬丞相管轄,而不久,卻由於與中尉邢貞擺譜,比出行陣仗而被免職,這不是對待三公人選的做法。何況,以荀彧居中執事多年,兼具張良蕭何之能,後方無虞,他也只是當到尚書令,人稱荀令君。程昱無論哪方面的功績,都不可能和荀彧並列,荀彧都沒有位至三公,程昱怎麼可能有?曹丕稱帝時,倒有打算讓程昱為三公,更是答謝他當初保全自己的人情,可惜程昱不久就死了,「方欲以為公,會薨,帝為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

程昱,三國時期,曹操手底下五大謀士之一,對於這個人,很多人都沒有什麼印象,因為郭嘉,荀彧,賈詡之流的人實在是光芒太過於耀眼,以至於對於這一個曹操身邊的黑暗面,很多人都沒有辦法注意到。

程昱究竟幹了什麼事兒呢?第一條,曹操當時去攻打徐州,結果呂布偷襲他的老家。曹操回兵途中,由於軍隊人數太多,正直災荒,所以說糧食不夠喫,程昱告訴曹操堅決不能夠答應袁紹的條件,也就是袁紹所謂的交換人質,自己出去搜集糧草,但是蒐集糧草的途中,他把一些人給殺了,做成人肉乾兒補充進了軍糧裡面。

第二條,徐庶,徐庶的身份當時被曹操方面已經揭露出來以後,程昱立刻就向曹操建議徐庶這個人比較尊重自己的老母親,把她老母親抓過來威脅徐庶回來!徐庶就不得不回,曹操就這麼幹了!

可以看見的是曹操,每一次使出的陰招損招,總離不開這位仁兄的身影,這位仁兄一旦做起事情來,那是不擇手段,什麼事都敢幹,只要能夠達到目的,何惜自己的名譽呢?這是一種對於主公的信任,也是一種對於曹操的忠誠,但是與此同時也毀了自己的前程。

誰願意自己的頂頭上司是一個一天到晚出陰招陰死別人的傢伙,萬一哪一天把這個人惹的不高興了,一套殘酷的酷刑,在你身上實驗個遍,你受得了嗎?

而且程昱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性格極其暴躁的人在歷史上面有所記載,這種人只適合在幕後出謀劃策,不適合到前臺去主持局面真的適合主持局面的還是得像荀彧這樣的人才。

而且程昱這個人所做的功勞,沒有辦法用統一的方法去計算,更沒有辦法去跟其他的人進行比較,你比如說秦末漢初劉邦手底下有一個人叫做陳平,劉邦知道他有多大的才能,但是隻有劉邦自己知道劉邦徵討英布的時候,陳平七次提出奇謀,而且每一次都成功,(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但是誰都不知道他提的建議究竟是什麼。

因此,它也只能夠把蕭何,曹參等等之流全部熬死了以後,呂后上位,纔能夠擔任丞相,否則一輩子都輪不到他。

程昱事實上也面臨著陳平一樣的情況,至於說後來曹丕確實是有心思想要報恩,但是,無奈死的太早,程昱這一輩子只能夠屬於黑暗,他不能夠走向光明,走向光明的那一刻,恐怕他的人生也就會變得更加悲劇了。


我覺得你這個問題提的根本就不對,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只有皇帝纔有權力下詔封這些職位,你要記住曹操到死都沒當皇帝,況且曹操是廢掉三公制度的,自己為漢廷丞相,後加封為魏王,掌管軍政大權。像曹仁、荀彧、夏侯淵、荀攸等曹魏功勛之臣,也沒封三公。所以說在曹操掌權的時候,不管你功勞多大都不可能封三公的,因為已經廢除了。

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此時的程昱已經80歲了,曹丕拜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同年,程昱去世,追贈陳王,車騎將軍。曹丕登基後,恢復東漢時的三公制度,但是具體是在程昱去世前還是去世後,這就不得而知了。

咱們看看曹丕時期有名的三公:王朗、鍾繇、華歆。如若程昱還活著,看有沒有可能位列三公呢。

王朗曹魏重臣、經學大家。此人早年師從東漢太尉楊賜,輔弼陶謙,治理會稽,最終投奔曹操門下,曹操去世後,曹丕稱帝後,封其為御史大夫,後改御史大夫為司空。曹丕去世,魏明帝曹叡即位,升任司徒。王朗一生廣施恩德,比較仁義,對控罪有疑點時判罰都會從輕。在經學方面,校注儒家經典,頗有成就。

鍾繇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早年助漢獻帝東歸有功,封東武亭侯。後被曹操委以重任,鎮守關中,功勛卓著。曹丕稱帝後,封其為太尉,掌管軍事。魏明帝曹叡即位,鍾繇進爵為定陵侯,太傅。

華歆名士、曹魏重臣。華歆一生為官清正廉潔,曾在袁術、孫策、曹操、曹丕、曹叡手下為官。曹丕稱帝後,封其為司徒。魏明帝曹叡即位,封華歆為博平候,太尉。

可以看得出來三公的位置是被這三個人輪流做呢,這也充分說明這三人能力確實比較強,對曹魏忠誠。

程昱實際上對曹魏的軍事方面的貢獻比以上三人大的多。曹操徵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曾勸曹操殺掉劉備,以絕後患。程昱跟隨曹操徵討韓遂、馬超、袁譚、袁尚,積極出謀劃策,功勛卓著。如果程昱多活幾年,肯定會位列三公的。


在曹操時期,程昱位列三公的可能性很小,曹操是丞相,程昱要位列三公不是要跟曹操平起平坐了麼。

而且程昱與同事的關係也不好,經常跟同事鬧矛盾,得罪了不少人。有人就誣告他要謀反,曹操很瞭解程昱,也很信任他,沒有理會那些打小報告的人,還封程昱為衛尉。

我們常常說三公九卿,衛尉就是九卿之一,除了三公就是九卿最為尊貴了。而且衛尉這個九卿,一般人可當不上,一定是親信纔有可能,因為衛尉的職責是宿衛皇宮和京師,非常關鍵。

等曹操去世,曹丕代漢稱帝,立即就他恢復了衛尉的官職,封他為安鄉侯,而且準備讓他當三公,可惜程昱在曹丕登基當年就死了。

可見在曹丕這,終於等到了機會,可惜沒有多活一年,雖然程昱死時活了八十歲,已經算絕對的高壽了,然而在沒當上三公的主要原因上來說,還是活的不夠長,活到81歲不就當上了麼。


曹操活著沒有稱帝 等活著稱帝時 纔好封程昱三公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 證明 他只是匡護漢朝一重臣 並不是挾天子令諸侯 事實證明 漢獻帝只有在曹操庇護下 才能善存 試言之 曹操迎漢獻帝之後 就下野 憑漢獻帝慫樣 面對那些虎視眈眈的各路諸侯 他能做出果斷的決策 及擺平嗎 最終 曹操也沒能擺平 但是他保住一方安定 還漢獻帝的起點沒那麼高 人們都知寧我負天下人 這句梟雄的狠話 卻何時記起 亂天下必進也 英雄的無奈 起點高 能與曹操一拼的只剩孫堅了 可惜孫堅死的太早 曹操目的就是不想看到天下到處動亂 老百姓及自身無安生之日 曹操不死只有一個漢朝 曹操一死 所以 最後 只剩三國


程昱生來相貌不凡,他身長八尺三寸,根據漢尺的換算,也就是身高一米九,和關羽一樣有一把漂亮的鬍鬚。以當時的審美來看,程昱無疑是生的十分俊美的。然而可以靠外貌喫飯的程昱,卻還有著一顆十分聰明的腦子,讓他最終脫穎而出,成為曹操身邊引以為傲的謀士。

曹操徵討徐州時,留程昱與荀彧守鄄城。由於張邈的叛亂,呂布進入兗州,一時間,四周的郡縣紛紛響應,開始作亂,只有鄄城、範縣、東阿沒有動亂。由於從呂布那邊來的降軍稱陳宮打算進攻東阿,又派出氾嶷取範縣,一時間人們都很恐慌。荀彧稱程昱是吏民之望,唯有程昱親自前去遊說,纔有機會保住後方不失。

而程昱不負所託,親自到範縣、東阿遊說,不僅成功將兩地保住,更是設下伏兵,一舉刺殺了氾嶷。隨後,程昱又遣別騎佔住倉亭津,陳宮軍不能得渡,最終保下三城。曹操徵徐州歸還後,執程昱之手說:「若不是你程昱之力,我都沒辦法回到這裡來了。」可見程昱不僅對曹操頗為重要,更是深得曹操的信任與喜愛。

程昱不但有勇有謀,而且很有大局觀,戰略眼光不凡。當年曹操與呂布徵戰於濮陽,由於久攻不下,又遇上天災,曹操心中很是不安,恰逢袁紹派使者遊說曹操連和,曹操被說得心動了。但程昱卻不遺餘力的奉勸曹操不要聯合袁紹,而是繼續與呂布對峙,曹操相信了程昱的話,最終放棄與袁紹聯合。曹操接納劉備時,程昱就曾勸曹操除掉劉備,而曹操因與劉備交情匪淺,沒有聽信程昱的話,最終放虎歸山,而劉備在離開曹操後,果然如程昱所料,背叛了曹操。曹操南征荊州之際,有人認為投奔江東的劉備必被孫權所殺,也是程昱看出兩人會達成聯盟,最終孫權果然對劉備進行補給,兩人聯合抗曹。

可以說,程昱膽識過人,眼光獨到,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就連曹操自己都說,如果當年沒有聽程昱的話,曹魏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面,可見在曹操心中,程昱的位置是很重的。只不過程昱雖然對曹魏貢獻極大,多次挽救曹魏與危難之中,同時也用自己不俗的眼光料敵先制,但他終其一生,也沒能換來三公之位,一方面,是因為程昱生性剛戾,與他人多有不和,因此常招人口舌,甚至有人稱程昱造反。而如果僅僅只是這樣,自然沒有辦法阻攔程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但相傳程昱籌備的軍糧之中有人肉乾,也就是說,程昱是喫人的人,無論這件事是不是真的,這對程昱的名聲而言是一個極為嚴重的打擊。正因為這樣的事情,程昱至死也沒能成為三公之一。

筆者認為,程昱雖有大才,但其性格方面的問題最終導致了他與人失和,這才讓他在官場之上沒有更進一步。而喫人一說,不過是因為他性格方面的剛戾得罪了人,因此不過是受人詬病的無稽之談罷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