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成為高考必考科目,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大家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也是與日俱增。隨著科技互聯網的發展,冒出了大量英語學習App。

追求儀式感的時代,在朋友圈PO圖打卡記錄生活成為一種潮流。去年,英語打卡產品風靡朋友圈,使得學習打卡風潮捲土重來。

昨天在跟圈子裡的一個圈主交流學習英語技巧方面的內容時,他提到很多學英語的app,但是最近朋友圈裡用「英語流利說」的人不少,我也有同感,目前我的好友裏至少有3個人每天都會發一條。

今天看了公眾號才知道,原來是這麼玩的。

每天學習完以後,發朋友圈打卡,保持80天,全額返學費。

從學習者的角度來說,首先有學習的需求,發朋友圈不但能夠記錄生活、激勵自己,還能把學費賺回來,一舉三得。

從企業營銷的角度來分析:

1.品牌曝光,假如微信好友1000+,朋友圈裡每天發一條,這個曝光度是1×1000×80天,這不僅僅是數字驚人,每天重複發送,更會加深受眾者的品牌印象。

2.每天學習打卡,這一點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app日活。

3.如果有人中途由於各種原因,不能堅持下來,那麼費用不返還,這個就是邊際成本,很多健身房的盈利就是這樣產生的,這一點最近在App Store曇花一現的《愛情銀行》也可以驗證。

4.作為學習的參與人,都是自傳播者,別人一看朋友圈每天都發,通過朋友圈的社交屬性,當聊到這一話題,就再一次做了品牌宣傳。

5.參與者來源公眾號導流。

作為運營人員,都會設法推廣自己的產品,其實好的運營策劃活動,更能吸引用戶,並且提高粘度和傳播度。

上次看常青藤爸爸這款教育類的產品,雖然下載率並不高,但是好評率非常高,並且全是5星好評,與他們負責人溝通後發現他們的好評不是「做」出來的,能有這麼好的產品評論,純屬是通過公眾號下載後的用戶自發行為。這些增加用戶粘性和忠誠度的思路,我覺得也值得各大cp學習。

另外,噠噠英語也有類似的的集贊送課時活動,這些品牌的營銷模式,都可以借鑒和學習。

好的創意千千萬,所有能讓用戶主動參與的,都是人性這一點,直白來說就是讓參與者覺得佔到了便宜,但並不是產品真的便宜,任何活動圍繞這點展開,相信都不會錯。


靜姐是一個集傳統零售行業、SEM、ASO運營於一身的搬磚者,歡迎持不同觀點的你與靜姐交流探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