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悟空邀請!

兄妹多人,多數情況下為什麼老大為人最實在,沒有那麼多心眼,其他次之?有些老大覺得自己年長,要給其他兄妹做表率,但有些老大就不做表率,反而坑自己兄妹。

我爸是家裡老大,還有弟弟妹妹,因為他年長,兄妹又多,所以他初中去考師範了,畢業就參加工作分擔家裡的壓力了。後來因為某些原因,被下放農村之後,心灰意冷,就定居農村,靠種地來維持一家人生活,也養大了小叔和姑姑們。有什麼吃的每周都會給爺爺奶奶送一次,寒暑假姑姑們都會來家裡呆差不多一個假期。這種生活維持了大概十年吧,爸爸被告知屬於冤假錯案,就恢復了公職。爺爺是特級教師,小叔姑姑們相繼畢業卻工作都不如意。爺爺去世後,國家給奶奶發放了撫恤金,並且小叔姑姑們的工作可以全部安排,爸爸跑前跑後幫他們安排妥當。小叔這個媽寶男卻不滿教師職業,非要去工業廠,說賺的比較多,討厭做老師,一副讓爸爸必須搞定的樣子,沒轍,爸爸又去找相關領導給做調動,最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搞定。爸爸也做到了長兄如父,奶奶去世之後,家產爸爸一分沒要,全留給了小叔。小姑姑們都念及爸爸的付出,小叔卻並不領情,覺得所有的事是爸爸應該做的。

並不是所有的老大都忠厚老實!我家老爺子的哥哥,一個表面跟你相處很好卻背後算計的人,他的三個弟弟和二個妹妹,都敗給了他,他爭得了父親的房產,還在父親喪事上因為均分喪葬費的事情攛掇兄弟們互毆,讓其他兄弟落得不照顧老人的名聲,而他坐享漁翁之利,曾一時被鄰居捧為大孝子。當然這些事情還是聽鄰居說的,不論真假,暫且拿來做例子吧。現在他得了肺癌,兄弟們都不計前嫌還去照顧他,可能這就是親情吧!

大多數老大實在,是因為他們出生的時候享受到了滿分的父母愛,在兄妹出生的時候,已經長大一點,懂的比兄妹多,覺得應該做他們的榜樣,也想樹立在兄妹心裡的形象,保護兄妹。就像哥哥是我的榜樣一樣,他簡直是寵妹狂魔,只要我想要什麼,給他撒嬌就一定能拿到手,誰敢欺負一下他妹妹試試,哈哈!小時候還想以後找對象就找哥哥那樣的呢。


兄妹多人,且大多數老大要比較實在。那就是處在六七十年代吧,現如今普遍都是生一個或兩個了。

在那個年代裡社會風氣是非常淳樸的,不受外來思想的衝擊,思想觀念都比較淳樸。那時候普遍的兄弟姐妹多,很多普通人家都供不起那麼多的孩子念書 。所以身為家裡的老大自然而然就主動出來分擔家庭重擔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

社會風氣淳樸,老大早早的就出來打工了。我們就是這樣的,父輩有四個兄弟兩個妹妹。大伯初中都沒畢業就跟著村裡人去打工掙錢了。家裡的弟弟妹妹們都非常聽他的話,到後面家裡很多大事都要老大出面的,一方面是尊重,一方面是已成習慣。

長兄如父也許就是承擔的責任要多一些。早熟應該是其顯著特徵。對弟弟妹妹們都非常負責,充當家裡的第二頂樑柱。

每一代有每一代的責任。感恩我們的父輩為我們辛勞的付出。


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一般家庭都兄弟姐妹多人,身為老大,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責無旁貸,義不容辭。所以,無論弟弟妹妹怎樣淘氣,頑皮,惡作劇,老大總能呵護寬容。

不是他沒那麼多心眼,是無形中肩上的責任所致。

有人開玩笑說,去一個多子女的家庭串門,看吃飯就行,那個坐邊上一直幫父母和弟妹添飯添菜跑腿的,飯後 ,搶著收拾碗筷的一定是老大。

而弟弟妹妹,卻可以淘氣地偷奸磨滑,把一切推給哥哥或姐姐,安然的享受他們的愛和照顧。

長大後,那個為了弟弟妹妹家庭操碎的心的人也是老大。

而下面的弟弟或妹妹,因為他們小,家裡有個挑大樑的,替他們撐的一切的,所以他們樂得推著扶著,享受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懂得除卻父母之外,老大對他們的照顧和呵護。

多少年後,他們也能銘記。

現在二胎時代,老大和老二相差年歲比較大,老大雖然在獨子獨子的歲月里一個人獨享父愛母愛。

但是面對老二的到來,他也嫉妒,矛盾,到最後,都能慢慢接受弟弟妹妹的到來,並很自然地呵護照顧他們。


在中國,其實大多數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每個家庭也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但是唯一不變的,也是不知道從哪裡蹦出來的那句:長兄為父,長姐為母。說實話,本人不贊同這樣的說法,同樣是父母所生,憑什麼順序靠前就要往前提一輩?

老大之所以實在,憨厚,是因為爹媽從小就教育他要讓著弟弟妹妹,不管幹什麼都要有個哥哥的樣子,於是,老大就真的信以為真了。可是各位爸爸媽媽,老大也是第一次當孩子,他小時候也是個寶寶,他也需要父母的疼愛。小小年紀跟著爹媽幹活,幫著爹媽帶弟弟妹妹,長大了過得好還要幫扶一下他們,過得不好了就自己遠離弟弟妹妹,不給他們丟人,犧牲了自己成全了一大家人,想想也是可憐啊。

老大說的好聽點就是懂事不用人操心,說得難聽點就是被逼的沒辦法,懂事的孩子命都苦。縱觀一下下面的弟弟妹妹,恃寵而驕的理直氣壯,爹媽寵愛無限度,真應了那句: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被忽略的最靠得住。


其一、這個「多數情況下」值得商榷。

其二、最實在:也即最現實,這是因為年紀更長,長識和閱歷更豐富,經歷過的事情更多,所以沒那麼天真,對生活有踏實的感悟。

其三、沒那麼多心眼:心眼這個字,從字面意思理解,偏貶義;面對有血緣關係的弟妹,在親情的作用下,不會主動攻擊或防備;但面對外人來說,沒心眼不一定是好事,從身體和心理都優於後面的弟妹,如果沒有強壯的身體和敏捷的頭腦,這對個人和家庭團體的生存發展都是不利的。

其四、其他次之:同第三點一樣,因為有長姐或長兄的關照和愛護,相應的需要面對的困難與選擇要少很多,所以相對老大缺乏了多心眼的實踐機會。

畢竟血濃於水,人類是群居動物,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小團體。祖先從幾百萬年的生存經歷提煉出團結友愛互助才能互相更好生存發展的基因,所以身為老大,出於愛護的本能和家庭發展的需要,也會更多的照拂家庭成員內更弱小的個體。長姐為母,長兄為父,就是這樣傳承總結下來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只能說:個人性格+個人價值觀+周圍環境+別人的眼光

雖然一點點來解釋會比較全面點,但是我是那麼無聊喜歡概念闡釋的人嗎?

並不是啊!

所以,接下來就讓我們發揮想像來根據上面我提出的四點來有趣地談談「老大為人最老實,其他人次之」的那些事。

1.「大獃」的小可愛

自己有很多不懂的,

感覺自己很笨。

弟弟妹妹很調皮,

但是我覺得我可以,

做個更好的哥哥!

我相信自己可以的!

評價:性格單純,思想也很簡單,一切以弟弟妹妹為中心。

2.「大獃」的小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

做個好人,

做個軍人,

做個……

可以為更多的人奉獻自己!

我想以後有能力守護我的家庭,

照顧好我的弟弟妹妹們!

評價:有足夠強大的價值觀,都希望為家人,為別人付出。

3.「大獃」的小時候

爸爸媽媽工作很累,

我也知道他們很辛苦。

弟弟妹妹還很小,

雖然我也能力有限,

但是我覺得我有責任,

好好照顧他們!

希望爸爸媽媽能更輕鬆些。

評價:會有家庭條件和父母的原因,但是自己的內心更強大。

4.「大獃」的小意境

現在我在做家務,

其實我做的不是很好。

弟弟妹妹在院子里玩,

待會兒我自己也出去,

溜達一會兒吧……

王大叔,李大媽,張大姐……都覺得「大獃」比較乖。

評價:自己也是有很個性的想法,奈何別人眼中的自己就是這麼優秀!

劃重點總結:

1.認真對待自己;

2.學會感恩;

3.用心生活。


俗話說得好,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兄妹多的家庭日子一定非常艱難,所以但凡家裡的長子或者長女,從小聽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兄弟姐妹你年紀最大,有些事多讓著,替父母分分憂!」

說實話,這種情況在農村非常普遍,那些家庭當中的老大確實肩負了很多本不應該承擔的責任,為了弟弟妹妹,為了整個家犧牲了很多屬於自己的東西。

如果弟弟妹妹明白事理還好,一旦有人多心眼,那老大所有的付出都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甚至是出力不討好!


兄弟姐妹多並不能說老大對慷慨,為家,庭吃苦受累付出的對多都說是老大,其看法是標準衡量,老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吃好穿好都是給老享受,老大娶妻老二出力賺錢獻給老大,同父母分家分財產也比老二分的多。

以我看是老二是夾在中間受苦受累都是老二,老大娶妻分家了,老二要承擔家庭重任,自己出力賺錢維持家庭生活,也要賺錢娶妻到分家了,父母把財產留給小弟,吃苦受累付出對多的是老二,對不受父母愛待的也是老二,得不到好處的全是老二。

對逗父母疼愛是老大和小弟,小弟是父母的心肝又不用勞累,硬朗的父母受益最大的就是小弟。


這是一種刻板印象。老大是夫妻之間的第一個孩子,往往沒有照顧養育孩子的經驗,所以對於老大相對來說就容易過於限制,加上後面弟弟妹妹的出生,父母只會要求老大照顧好下面的弟弟妹妹。這個時候老大就會按照父母灌輸的規則去引導弟弟妹妹,儘管他並不一定了解這些規則。久而久之,他們可能習慣按照規則辦事,顯得就比較老實。

當然,父母對後面的孩子,相對來說就要放鬆一些,畢竟有大的孩子來幫忙照看。

其實,也有很多的老大很有心眼的,只是他們更善於偽裝自己,表明上看起來老實,按照規則辦事,其實很多時候是非常靈活的。


是的,因為他她是老大嗎,是從一開始當哥哥或者當姐姐的那天,不管是父母還是其他親戚都會跟她他說,從今天起你就是我們家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也許從那天開始他她的心裡多了一個當老大的身份,但同時呢在心裡多了一種保護弟妹的責任。

從今以後都要好好保護弟弟妹妹,所以從那以後他就知道他自己是弟姐心中的老大,不管是吃的,玩的,學習,他自然爾然就會留下來給弟弟妹妹他們,慢慢地就養成一種好習慣,所以他從來不會跟弟妹爭家裡一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