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里最終宋江做了水泊梁山的大哥,成為梁山領導人,這個水泊梁山大哥的位置為什麼會落到宋江身上呢?宋江能當上梁山的領導人,和他會不會武功並沒有必然的聯繫,而是由宋江的名望、抱負、謀略決定的。若論武功,宋江也並非完全不會武功,只不過和武松、林沖等人相比差得遠,但也是略懂一二的,要不然,怎麼能當得了孔家兄弟的師父呢?

宋江能當梁山領導人的第一個原因:宋江救過晁蓋等七人的性命。

梁山第一任領導人王倫才智、胸襟皆大為不及,所以被林沖火併後,晁蓋被林沖等人一齊推舉為梁山領導人。晁蓋名望、才智、胸襟與見識遠超王倫,所以,晁蓋領導下的梁山,很快由過去的打家劫舍變為劫富濟貧,由一個土匪窩升級為一個有目標的組織。晁蓋率眾救下宋江回了梁山之後,晁蓋便請宋江為梁山之主,因為晁蓋認為,若非宋江冒著身家性命的危險義釋晁蓋等人,他們必然身死,又哪來這風光的梁山呢?所以,在這一份獨特的大功勞面前,誰也沒有資格和宋江比,這為他日後當上梁山領導人起了大作用。

宋江能當梁山領導人的第二個原因:宋江的名望蓋過了所有人。

縱觀《水滸傳》,幾乎沒有人的名望能和宋江媲美,江湖上宋江的名頭實在是太響亮了,這些梁山好漢們,不管之前是在哪個地域,不管是從事什麼職業,只要說起宋江的名字,眾人無不拜服。以武松為例,他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任他天王老子,一言不合就掄起缽大的拳頭開打。他和宋江初次相遇時,武松說他雖不曾見過宋江,但江湖上久聞他是個及時雨宋公明,是個天下聞名的好漢!一聽得面前之人乃是宋江,立刻跪在地下不肯起,說道:「小人『有眼不識泰山』!一時冒瀆兄長,望乞恕罪!」梁山之中,誰的名望能及得上宋江呢?就連晁蓋也頗有不如,更何況其他人呢!

宋江能當梁山領導人的第三個原因:宋江的抱負勝過了所有人。

宋江自幼受儒家教育,始終懷著忠君報國的志向,奈何屈居鄆城小小押司之位,壯志不得伸展,但他始終不敢忘卻了自己的這個志向。宋江志向遠大決定了他眼光更長遠,看問題能更深刻、更長遠。上了梁山之後,他就為梁山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將梁山由原來的劫富濟貧再次升級為替天行道,著手為日後朝廷招安做準備,宋江是想為梁山眾人覓一個好前程——誰願意臉上刺著金印,落草為寇呢?所以,他要帶領眾人博個好前程,引起朝廷恐懼和重視,讓朝廷順利招安,他就可以帶領眾人報效朝廷,以博個封妻蔭子,這一輩子就功德圓滿了。可見,宋江的抱負遠勝於王倫時期的打家劫舍和晁蓋時期的劫富濟貧,他不當領導人,誰能當呢?

宋江能當梁山領導人的第四個原因:宋江的權謀胸襟勝過了所有人。

王倫、晁蓋和宋江這三任梁山領導人,還是宋江最傑出,單單從權謀胸襟來說就勝過了王倫和晁蓋。王倫嫉賢妒能、器量狹小,更無權謀,根本就不堪大任;晁蓋雖然胸襟寬廣、氣量恢宏,但他在權謀這一塊卻是極為不足,全是江湖大哥的義氣,這種人做朋友是上上之選,但要當梁山的領導人卻又明顯是權謀不足。所以才會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後,被宋江有意無意地架空了,只相當於梁山的「名譽領導人」,梁山的實際大權,卻是牢牢地掌握在宋江手中。宋江馭人有術,該打壓的時候打壓,該拉攏的時候拉攏,該狠毒的時候狠毒。晁蓋沒死之時,宋江在梁山的地位和名望就已經無人可及了。所以,後來晁蓋死了,梁山的領導人之位早晚非宋江莫屬,只不過需要一個合適的時機正式就任而已。


宋江可不是不會武功,而且武功還不算低呢。可以說,在梁山上,宋江是個文武雙全的人物。

咱們先說宋江的武功。《水滸傳》中描寫宋江出場的原文是:「……坐定時渾如虎相,走動時有若狼形……」用「虎狼」二字來形容一個人時只能是形容武將,若說一個文人如虎似狼的豈不成了笑話?

再有,宋江是孔明孔亮倆兄弟的師父,你能說宋江不會武功嗎?而且孔明還曾有過和五虎將之一的呼延灼撕殺二十餘回合的紀錄呢,做為師父的宋江咋地也比徒弟的武功高些吧?由此可見,宋江的武藝是不低的。

宋江文的方面在此就不必說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能當老大的憑的不是武功有多高,而是要懂政治,要有謀略,更要會識人用人。歷史上,三百多個皇帝很少有武林絕頂高手吧?

梁山一百單八將中具備這些條件的差不多也只有宋江一人而已。


一哥「俗人讀水滸」之――宋三哥理應當老大

俗人讀水滸,感與眾人同,初讀及時雨義氣,再讀孝義黑三郎至孝,三讀呼保義陰險,又讀宋公明不公不明實在可恨,然久讀之後才覺得宋江實在是個外弱內強、具有強大領導、管理、軍事才能卻常常示弱於外、示誠於人、示強於敵而又內心極其孤獨苦悶的「心機男神」。僅舉幾例。

 

一,政治遠見高於眾人 理財高手善於經營

 

話說楊雄、石秀不怎麼體面地上了梁山,惹出三打祝家莊的話題,真的是要去張梁山威風、救小偷石遷嗎?未必!宋三哥說了:「即目山寨人馬數多,錢糧缺少,......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糧食」。看來梁山此時的經濟狀況不是太好啊,此時梁山搶劫公司已是集團公司規模,是一個不小的隊伍。這麼多人開支可想而知,而此時推行的三三制(首領一小嘍啰一公庫一)分配原則也使得集團內部貧富不一,小生意自然早就嚇跑了,那梁山道誰還敢走啊。公庫里難免緊缺,不然也不會去讓穆春、朱富各山頭收錢,讓高等會計鐵運算元蔣敬管理財務了。宋江又說打祝家莊「一是與山寨報仇,不折了銳氣;二乃免此小輩被他恥辱;三則得許多糧食,以供山寨之用;四者就請李應上山入伙」。明顯的很,老宋以報仇、免恥為由打出了政治旗號,以糧食為由打出了經濟旗號,以請賢上山為由打出了人心旗號,較之晁天王所言「一個個兄弟下山去,不曾折了銳氣。新舊上山的兄弟們,各各都有豪傑的光彩。這廝兩個,把梁山泊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斬了這兩個,將這廝首級去那裡號令,便起軍馬去,就洗盪了那個村坊,不要輸了銳氣。」要有遠見的多了。難怪吳學究、戴宗及眾好漢力主宋江帶兵攻打祝家莊。此一去梁山正式由防守轉為進攻、由小偷小摸轉為明搶大劫,由安於現狀轉為與朝廷官府的正面對抗,宋三哥藉此鍛煉了軍事才幹、籠絡了英雄人心、逐步架空了天王,可謂一舉多得啊。

 

二,梁山泊替天行道,宋公明力主招安

 

從招安一事看,宋江是有政治遠見的,招安是宋江對內對外充分分析後的梁山集團的正確選擇,一是宋江看「趙官家」為明君,只要「清君側」即可中興大治,與當時的上層諸多政治清流相合,是大宋當時輿論主流。二是宋江數萬人馬與大宋百萬禁軍相比,戰勝幾無可能。三是宋江等人多非為生活計而上梁山,有犯罪避難的、被擒被賺的、被哄被騙的、被強迫強勸的、打醬油的等等,逼上梁山者唯林沖與二解,整個梁山,招安是主流呼聲。三是內部山頭林立,派系相互不「尿」,利益訴求不一,稍有不慎,火併即有可能。四是忠臣良將之心態絕非今人所能理解。

 

三,三六九好漢聚義,宋公明煞費心機

 

宋三哥者,大宋國山東鄆城縣政府辦秘書,參照公務員工資,內心充滿著官本位的慾望,為人做事能把假事做的比真的還真。其一,與老爹已立文書絕了父子關係還能落個「孝義黑三郎」的美名。其二,因人不同而拉之攏之,對於少失父母的武松給予父兄般的關愛與尊重,對於粗鹵嗜殺的李逵給予大度諒解式的訓斥,對於來頭大的柴進等給予三叩九拜的虛榮,對於王矮虎之流則投其所好,宋三哥是個社交高手。其三,善於處理集團間的利益,對於江州幫、青風山幫自是抬舉,對於王倫舊部林沖分權制之,對於黃泥崗幫融入之,對於二龍山幫、桃花山幫、少華山幫、飲馬川幫、登州幫分散瓦解之,實在是個手球高手。其四,善於抽老晁釜底之薪,拉吳用為已用。其五,別有用心宣傳包裝自已,當眾說童謠、玄女傳天書,把瞎話說成神話。其六,善於掘別人後路,降秦明、勸朱仝、賺徐寧、盧俊義無一不害人,無一不絕殺。其七,為招安計易幟降旗,替天行道,冠冕堂皇。其八,善於表演,是梁山泊№one。

四、梁山泊排名暗藏玄機,宋公明領導駕駛有術

      梁山搶劫集團總公司宋總裁之人事安排總目的是要為了招安、服務招安、實現招安。宋三哥馭人之術輕車熟路。

1:看來頭,上山前的大財主盧俊義、李應、穆弘等榜上有名,這些人「不差錢」,老宋拿來要比搶的自在,上山前的大官關勝(官大藝高武聖之後)、呼延灼(官大藝高名門之後)等老宋拜來之人,上山前的大名望柴進(前周帝後商),上山前的朝廷武將董平、張清、徐寧、索超等武藝了得.

 

2:留前任,前任總裁的老班底吳用、公孫、劉唐、三阮、林沖等排位也靠前.

 

3:用心腹,江州幫本事不大的戴宗、李逵、李俊、穆弘榜上有名,青風山花榮、秦明也行;

 

4:舊相識,朱仝、雷橫同縣為吏,亦有恩於老宋;義弟武松也行。

 

5:均衡山頭利益,花和尚、楊志、史進、朱武排名也可以。

 

6:不可告人的原因,解珍解寶(想起天王額頭的毒箭嗎?這二人可是毒死過老虎的)。

 

7:搞打壓,登州提轄孫立藝高但都未進天罡,沂水都頭李雲大戰李逵不輸卻改行幹了木匠,實則未納入老宋嫡系啊。

 

 


梁山老大為什麼是一個不會武功的宋江擔任?

1. 宋江會武功,只是在108將裡面不顯眼。宋江本是一文人,偏偏又對江湖好漢非常的嚮往,到處結交好漢,只要是好漢有經濟上的困難,他都會仗義疏財,所以在江湖上有個稱號「及時雨」。一個對江湖好漢非常「有愛」的人,怎麼可能不自己參與下,所以不會武就不成立。

2.能說會道,善於交際,把人緣關係處理的非常好。江湖好漢講義氣並且恩怨分明,而有「及時雨」稱號的宋江對108將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有過幫助,其他未受他恩的人也會看見自己的好兄弟曾經受恩的份上對他講義氣。

3.108將任何人當首領都比較難服眾,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團體,而只有宋江,他的團體是整個梁山。為什麼是整個梁山呢?因為他是「及時雨」,對好漢都一視同仁。只要有困難的他都會進行幫助,他的幫助讓他經營出了整個梁山的「義氣」團體。

4.宋江還是一個文化人。宋江其實還是志在官場,被當梁山首領也是所謂的「義氣」,從他不顧及手下對復仇的渴望而主張招安就可以看出他的目標還是想做官。整本書對宋江的定位就是個文人來鋪開的,對他會武的描述只有寥寥。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個文人的社會地位可以說達到了歷史的極致,武人對上文人會有低人一籌的自覺。


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各自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許多好漢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篇幅去描述。宋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宋江,字公明,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原為山東省鄆城縣押司,因為他面黑身矮,人又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

正因為他仗義疏財,所以江湖上口碑很好,許多好漢都聽過他的大名或者受過他的恩惠,不得不說,宋江很會做人,往往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這樣受過他恩惠的人無不感恩戴德。

舉個例子,僅憑十兩銀子就收買了李逵這個忠心的打手,而柴進,面對江湖好漢,他花的錢不少,可是卻沒一個好漢是誓死追隨他的。

因此,宋江的回報遠遠大於了他的投資,生辰綱一事,私放晁蓋,讓梁山泊一些元老級人物欠他恩情,又介紹各路好漢上梁山,這些好漢與晁蓋並無交情,晁蓋的位置本來就是從王倫手中搶來的,突然來了這麼多好漢,晁蓋難道能對他們推心置腹?漸漸的,梁山勢力壯大,對於梁山的未來,晁蓋與宋江產生分歧,最後晁蓋戰死。

因為晁蓋遺言,替他報仇之人做山寨之主,可是宋江呢?絲毫沒有把報仇之事放在心上,動不動就以情願讓出山寨之主作為籌碼,用以籠絡朝廷降將。盧俊義上山,恰好曾頭市又搶了他的馬,於是乎,宋江借著報仇的名義去攻打曾頭市。

為了不讓別人搶去山寨之位,特意把消滅史文恭的機會留給了剛剛入伙的盧俊義,這樣在假意謙讓一番之後,宋江總於坐上梁山一把手。

從宋江上梁山開始,就已經覬覦寨主之位,讓好漢們分兩邊落座,就已經在向晁蓋示威,之後又頻頻出兵,建立威信,此時的宋江已經基本掌握了梁山大權。

如若其他人替晁蓋報仇,也決計撼動不了宋江的地位,因為宋江派系在梁山勢力最大,做山寨之主也是必然的。

順便說一句,宋江會武功,還收了兩個徒弟:孔明,孔亮。還能和呼延灼打幾個回合。


群體到了一起,獸才靠「力」,人更靠「心」,靠「智」,靠「義」。因為這樣才能讓人信服,攏住人心,齊心協力,才能成事。其實任何一個自由組合到一起的團體,領頭靠「力」的,往往維持不久,或不能成事。比如項羽,比如呂布,都是無敵英雄,哪個成了事了?再比如威虎山,座山雕若論打鬥,肯定八大金剛里有比他厲害的。他靠的是資歷,經驗,人脈,靠老奸臣滑,靠「勞心者治人」,誰敢不服?梁山好漢個個英雄,靠武力誰服誰呀。而宋江正好佔了「義」字,生平「仗義疏財」,專好結交好漢,曾多次及時接濟眾英雄,得了個「及時雨」的名號,加上年歲又適當,所以正好當了頭領大哥。


宋江懂得偽裝自己,懂得包裝自己,懂得政治,知道拉攏絕大多數,還知道為了達到自己被招安的目的必須有意識的改變梁山英雄的成分。

而且宋江為求目的真是不擇手段,比如幹掉秦明的一家,強行把扈三娘許配給王英等等,《水滸》中的宋江從頭到腳都是一股梟雄味。

最重要的是宋江有完整的組織綱領和所謂的帶領兄弟們投奔英明朝廷的終極目標,反觀其餘梁山好漢中的主要頭目,晁蓋只知道大碗喝酒和打家劫舍,吳用永遠把自己放在輔助者的身份上,盧俊義是被逼的,公孫勝化外之人,都沒有宋江那般左右逢源。

對前朝廷官員他有招安的口號安撫,對於那些草莽英雄他有「呼保義」的善名拉攏壓服,又不像晁蓋那般要求投奔而來的江湖好漢有一定的好風評(比如晁蓋當初就不喜歡時遷、楊雄等人),不管誰來投奔梁山,宋江都有辦法讓他找到家的感覺,手段遠超梁山其餘人等,他不做老大誰做老大?


我是萌書生,謝邀,很高興能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從宋朝的重文輕武來看,《水滸傳》不會例外,土匪圈子也不例外。

但是,施耐庵是什麼時候的人?元末明初人,他的小說,不需要怕宋廷怎樣,所以他筆下的宋江當上老大,原因與重文輕武的關係並不大。

從整部《水滸傳》來看,重要的不是文,也不是武,而是威望,朝中靠威望、江湖靠威望。

江湖之中,武藝高者不少,但真有名氣的卻是威望高的人。

小旋風柴進、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托塔天王晁蓋等,都是以威望高而贏得四方好漢的認可。

即便是武藝超級高的大名府玉麒麟盧俊義,也是以威望而知名。

梁山泊的壯大,更是因為威望。

梁山泊第一任寨主白衣秀士王倫武藝高嗎?不高,但威望高,他與有「當世孟嘗君」之稱的柴進是朋友,佔了梁山水泊後,沒有誰去火併,這就是因為威望。

江湖中打梁山泊主意的不少,能拿下樑山泊的好漢也有,可都沒去,原因就是王倫威望高。

當然,林衝去了之後,他小肚雞腸,從那時候開始,人設就毀了。

梁山泊第二任寨主托塔天王晁蓋武藝怎樣?不是很高,但他還是能火併王倫而沒受到譴責,原因便是他那樣威望的好漢不可能做出齷齪事,火併王倫是義舉。

義舉嗎?不見得,王倫若是不讓他們進梁山泊,他們早完了。

再看宋江,晁蓋的江湖威望不是最高的,所以沒有多少好漢去投奔,可宋江去了就不一樣了,很多好漢去投。

的確,宋江率領好漢們下山打村坊等收穫不少,更是引來了很多好漢投奔。

但是,這不是主要的,能打村坊的山頭不少,可他們為何沒有壯大?就因沒有宋江那樣威望高的江湖人當老大。

梁山泊好漢說的最多的是什麼?「久聞宋江哥哥忠義等等」。

忠義,讓宋江有了高的威望。

有了高的威望,才鎮住了那麼多好漢。

只要江湖遊人可以去賺威望,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威望高了,就能當上老大,這就是《水滸傳》里的江湖。

所以,宋江不管是文人,還是武者,只要具備高的威望,就能當上老大,這與重文輕武關係不大。

最後,需要糾正一點,宋江會武藝,但不高,他不算真正的文人。


北宋時期,真正「以文制武」的不是梁山泊,而是北宋朝廷,他們才是真正的「重文輕武、以文制武」;從梁山泊的座次排名來看,顯然沒有「以文制武」的成分,他們對於「武藝」的考量,甚至大於「文才」!!!

看「水滸傳」不難發現,其實有很多梁山好漢,都是因為被那些文臣逼迫,才選擇投靠梁山泊的;他們上山以後,不可能會再接受「以文制武」的政治體系;宋江能坐上梁山老大的位置,也並非是因為「文才」!!

而是因為:

1.聲望:那些小的山寨,由於規模很小,平時只是簡單的打家劫舍;他們選擇頭領,就沒那麼麻煩,一般都是看個人武藝,或者說文才;而梁山泊則不同,梁山泊的規模很大,他們的目的也並非簡單的打家劫舍,他們的目的是,與朝廷作對;所以他們相對於其他山寨來說,更需要招攬人才;他們的頭領,必須是一個聲望極高的人;宋江「及時雨」的大名,響徹江湖,更利於梁山泊招攬人才!!!

2.和稀泥:梁山泊龍蛇混雜,有降將,有土匪,有惡霸,有小偷,有潑皮,也有江湖莽夫,這些人秉性各異,動不動就喊打喊殺;而他們一旦鬧起矛盾來,解決問題的人往往都是宋江;

3.識人用人:宋江對每位兄弟的性格以及能力都了如指掌,他知道如何把這些小弟,都安排到比較合適的位置上,使其作用發揮到最大!!!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籠絡人心

宋江的籠絡人心,跟「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有幾分相似;劉備是以「仁義」、「復興漢室」籠絡人心;——而「水滸傳」中的宋江,他用來籠絡人心的口號就是,「忠義」,「天意」;特別是天意,宋江把天意用到了極致,什麼九天玄女啊!石碣天文啊!把底下那群小兄弟,忽悠得夠夠的!!!


當老大的不一定能文能武,只需要馭人之術和懂得打感情牌籠絡人心,特別是江湖人士,在闖蕩江湖的時候都比較看中面子講義氣,捨得散財,在積累足夠的人氣候就容易讓人信服,關鍵時刻站出來振臂一呼就會有人響應,宋江的外號是什麼?及時雨!就是有人十分困難或者遇到要命的事的時候宋江出現拯救了他,這樣的人在江湖中一人一人的慢慢傳送就成了有名氣的大人物了,再加上朝廷的不公大家要落草倭寇了,自然想要找一個放心的老大,跟著他有好日子過,宋江就樹立了這樣一個光環,讓一幫能文能武的高手圍繞他身邊甘心的擁護他當老大,劉邦,劉備亦是如此之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