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鹽往常總被擺放在超市貨架的底層,通常只有兩三種品類可供選擇。鹽業體制改革後,食鹽翻身,不僅逃脫了被放在貨架底層的命運,還增加了一些小夥伴。

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逐步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實現鹽業資源有效配置,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2016年5月5日《國務院關於印發鹽業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25號)》發佈。

《方案》明確,從2017年1月1日開始,放開所有鹽產品價格,取消食鹽準運證。取消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只能銷售給指定批發企業的規定,允許生產企業進入流通和銷售領域,自主確定生產銷售數量並建立銷售渠道,以自有品牌開展跨區域經營。與此同時,食鹽也不再由政府定價,而是由企業根據生產經營成本、食鹽品質、市場供求狀況等因素自主確定。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落實鹽業體制改革有關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經體[2017]604號)》發佈,自2017年1月1日起,鹽業體制改革正式實施。要求各地全面準確落實鹽改精神,抓緊完善地方涉鹽法規體系;加快推進政企分開,完善食鹽專業化監管體制;落實鹽改跨區經營政策,積極釋放市場活力;開展食鹽質量安全專項檢查,確保人民羣衆食鹽安全。

近日,記者瞭解到,鹽業體制改革一年多,寧波一大型超市的鹽品類從2個增加到了35個,售價從2元到7.4元不等。不僅有井礦鹽、海鹽與湖鹽,還有海藻鹽、竹鹽、烤鹽、低鈉鹽、加硒鹽等。不僅有省內鹽業公司生產的,還有省外鹽業公司生產的,省級食鹽批發企業生產的鹽已實現跨省銷售。

隨着鹽業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地食鹽品類不斷增多,食鹽實現跨區域銷售,食鹽價格基本維持穩定。消費者購買食鹽時有了更多選擇,食鹽市場製假販假問題得到解決,食鹽質量更有保證,食鹽供應也更加安全。

隨着食鹽品類的增多,消費者應如何智慧選鹽?

目前,我國市場上食鹽有多種,既有加碘鹽,也有不加碘的食鹽,這就需要根據個人或家庭的情況智慧選擇。一般而言,沿海地區居民可以選擇無碘鹽,內陸地區居民建議選擇加碘鹽。居民可以到醫院檢測尿碘含量,然後請醫生幫助判斷是否缺碘,然後再根據具體情況智慧選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年居民每天攝入食鹽的量不應超過6克,而2012年18歲以上居民平均鹽攝入量比推薦值高75%。食鹽(鈉)攝入過多會增加患高血壓、胃癌、腦卒中的發病風險,因此應降低食鹽攝入,培養清淡口味。建議家庭做飯時使用控鹽勺,健康喫鹽,同時減少醬油、鹹菜等高鹽食品的攝入量。

—完—

*本文源自馬博士健康團馬冠生博士、閆心語碩士生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委員

·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 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委員

· 中國科協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 2017年科學傳播獎獲得者

· 2015年十大科學傳播人

· 2013年中國健康年度總評榜健康傳播風尚人物

· 2012年科學傳播年度人物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