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張威/文 袁滿/編輯

“中國的資本市場會不會雨後彩虹?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於資本市場,如果說90年上海、深圳交易所的建立,到明年近30年的時間了,很重要的東西是這個市場在30年裏面有若干次重大改革。”

3月29日下午,在博鰲亞洲論壇接近尾聲之際,《財經》雜誌總編輯王波明主持主題爲“證券市場:風雨後的彩虹”分論壇時,提出上述觀點。 隨後,他提出,“最近的科創板的註冊制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能夠改革?能夠出現彩虹?”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李超表示,科創板註冊制把一些過去的標準和門檻轉化爲信息披露的要求,這是註冊制或者審覈制審批制從邏輯上發生變化,註冊制改革是幾十年裏頭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有了註冊制以後等於是真正的交給市場了,證監會依法監管信息披露。

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表示,過去的市場管控太多,對上市標準定的太嚴,標準要求太具體,市場化程度就越低,註冊制能夠推進起來,對於券商來講業務可以增加很大一塊,比如說發行承銷,上市融資規模越大市場規模也可以進一步增大。

在摩根大通全球銀行副主席李一看來,中國市場和國際市場是相通的,應該欣賞彩虹,更應該堅定步伐,對這個市場要堅定信心,就像摩根大通來中國做業務一樣,信心來自於對中國經濟體的理解,對於中國改革開放路徑的理解,也來自於對中國人民的勤奮勇於向上的精神理解。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表示,註冊制是證券市場28年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變革,信息透明,法制化,讓市場勾兌,這是今後市場發展的大方向,如果把這個做好了,法制信息透明,信息公開,公司本身自己的治理結構做好了,中國就一直有彩虹了,不下雨都有彩虹。

不過,潘慶中也提醒,註冊制這個試驗田要好好的呵護,不是短期馬上可以出結果的,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這個上面,還有很多配套的改革。過去20多年從12.34億的盤子現在都50萬億的,漲了4萬倍,哪個市場在20年之內能夠這樣,今後還是會發展,今後的發展跟我們經濟的發展不匹配,匹配度還有差距,從這個角度來講彩虹會一直下去的。

作爲重大、深遠的,甚至觸及靈動的改革,發言嘉賓均認爲,註冊制不是單一的改革,而是一個系統性的改革。那麼,註冊制是否意味着監管放鬆,所有嘉賓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致認爲這是一種誤解,註冊制意味着監管更嚴格了。

恆大集團研究院院長任澤平表示,任澤註冊制不審批了,實際上是很嚴重的誤解,註冊制是監管的一個升級,對監管和立法的要求非常高。如果門檻降低以後,沒有對公司治理透明的要求,沒有對證券欺詐的重罰,沒有比較嚴格的退市機制會成爲非常危險的事情。

盧森堡證券交易所首席執行官Robert SCHARFE表示,開放和透明將會帶來所謂的信任,這也會來對於任何市場上持續運作的基礎。市場要有非常好的結構,有很好的產品和很好的監管,但是勢必如此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因爲市場有自己運作的趨向和動態。中國整個資本市場還有股票市場上都有長足的進展,但是不一定有成功的保證在這裏,因爲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經紀人、銀行、投資人,必須要能夠得到可靠的信息,才能作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科創板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爲跟註冊制聯繫一起,註冊制實現資本市場長期以來要實現的東西,是監審分離;註冊制意味着高度的市場化;同時,監管的主體發生變化,主要是信息披露,確保信息披露充分真實完整;法律框架不一樣了,對於違規違法的處罰非常大,提高處罰成本;退市速度很快,如果我們沒有做好未來還是會走彎路。

不過,李迅雷提醒,註冊制試點推出來,最後會不會比較嚴格的執行,這是值得考慮的,我們現在投資者對於這個市場給予比較高的預期,從2500點到3000點以上,這樣的預期對於改革的超預期的正面的評價,問題在於接下來我們的監管,我們的落實到底會怎麼樣,如果落實不到位,落實不徹底,我們就很擔心這個市場會不會又回到從前,當然不是證監會一個監管部門的責任,是咱們資本市場每一個參與方的責任,包括投資者、上市公司、中介機構、監管部門。

“從時間角度來講,海外上市時間一點都不少,光審計就有好幾個月,一圈一圈的問題回來,沒有一年的時間都上不去,不要誤解註冊制特別容易上市,不見得。” 王波明提醒。

最後,李超表示,科創板註冊制本身就有大量的制度改革,制度創新在裏面。另外,科技創新型企業本身就有不確定性。科創板註冊制,特別是在初期可需要一個磨合期,在這個磨合期過程中各方要盡責。

“大家有一定的寬容度,纔能夠保證或者確保科創板註冊制,經過一定的磨合符合大家共同的預期和目標。”李超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