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死亡曾經困擾過我很長一段時間。

這讓我想起陳丹青曾在一檔節目裏說過的事,他經歷了母親和木心的死之後,變得很怕死,因為死了以後就什麼都沒了。他說每個人都會經歷這個階段,只是時間不同,先天早慧的人會很早就想到生死的問題,而他自己則笨點,直到五十歲才開始明白!

我有一段時間也很怕死,死亡給我一種無法填補的空虛感,再也見不到自己的親人、再也看不到我的貓、再也感受不到陽光和雨露、再也不能和愛人耳鬢廝磨等等這些想法使我整日焦躁不安。因為我不是虔誠的佛教徒,我不會深信輪迴和往生極樂。我也不是基督教徒,相信只要臨終時真誠懺悔,自己一生的罪孽就會被寬恕。死後一切都是空白,使我覺得生活也沒了意義。

(這是我的貓,它太可愛了,我想給大家看看)

餘華的《活著》側重在講述該怎樣面對活,而對於死亡卻沒怎麼談論,死亡是一瞬間的事,書中那些人物的逝去方式各有不同,最後他們留在世上的只有一個名字和活著的人腦海中的一些記憶而已。似乎人生就是一場徒勞,儘管這樣,我們還是要努力的活著,因為活著本身是存在意義的。意義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在於經歷。所以餘華就說,我們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生死的瞬間並沒有誕生多大的意義,從生到死的過程纔有意義。從我意識到自己終有一天會死去的那一天起,這個想法一直困擾了我很長時間,而直到有一天我看到維特根斯坦的臨終遺言我纔不再焦慮,維特根斯坦是著名的哲學家,他在臨終時說「告訴他們,我渡過了美好的一生。」過好當下的每一個時刻是我們面對死亡最好的方式。

(哲學家維特根斯坦)

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我是和你這般年歲。

那時讀著讀著,就想到一句老話。

好死不如賴活著

與你這般的年歲,

那裡會對自己的年老有什麼感慨。

有一次的雨天

那天我依舊在上班

大雨傾盆而下

在我們工作的店面門口

有一個老人

他的五官和我父親極像

但他年老,穿著雨衣,見雨實在是大

便在我那裡避一下雨

花白的頭髮,落寞的神色,極瘦也極像我父親

那個老人在做一份幫別人回收剩飯剩菜的工作

當我看到他的那一刻

心裡很難受,真的很難受

因為他的臉龐,我想起了我的父親

我想若是我的父親

老年來仍需為生活那般不易的話

我得有多恨我自己

所以,那時開始。

我一直在盡我最大的努力去對我父母好

自己好好活著,纔有資格去對他們好。


蒙邀回答你的問題,由於沒看過餘華的《活著》這部小說,於是百度了這小說的介紹,全書十二萬字,不能全書閱讀,故只略看了創作背景,內容簡介,人物介紹。

小說通過描寫徐福貴悲催的一生,這悲催之感盡數反映在他的妻子家珍,大女兒鳳霞,小兒子有慶,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的死亡上。

有這類經歷的人在過去或者現實中亦是存在的,對於你一個才十七歲的心靈來說,是會讓你感到會有很多人生的疑惑,你的腦海會有很多個「為何?」人的生命為何如此,我作為過來人,書中的故事情節也發生過在我身上,你腦中的「為何」同樣在我腦中出現過。

這種感覺使我和你現在一樣去找答案,得到的卻是佛教中人給的「因果」循環論,旁觀者會給你說一句「你認命吧,以後多積德吧」,果真如此嗎?比我作惡多端的一門三代人過得有滋有味,這就是人類的生存意義嗎?怎麼差別就這麼大?生與死究竟是什麼?答案在哪裡?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我成為為人長輩後,靜下當年之浮躁又衝動的心,沉思過去反省過往,停下酒桌上聽到的高談之論,在剩下不多的年月裏,去留意那些不停讓我聽起來煩躁的嘮叨的聲音,當我靜下心時聽到的卻也是一個詞「為何」,此「為何」非彼「為何」,現在的「為何」是為何別人要嘮叨你、煩你?人家是傻子嗎?喫飽飯撐著嗎?……

接下來是我一生的大轉折,因為我找到了我以前的「為何?」的答案,這答案在我們的世界上是無法自己找到的,人生之所以有苦難和死亡的真正的答案不在地球上,說個類比,我們去買一隻動物回家,動物是不知道它的命運的,所以它在你家裡生活得好不好是取決於主人買它的動機。

人之所以在這世上有苦難,要想知道為何,首先人必須知道人為何會在地球上。地球上能給出答案的也只有基督教中的《聖經》,為何我這麼說?我真的是盲目相信?非也,我信前看過《聖經》是如何形成的,深信這本奇妙的《聖經》單憑人的智慧和能力是無法做到,在我成為基督徒後,參加過很多場送別基督徒的葬禮,在殯儀館的一排多間告別親人的禮堂中,我所看到的是基督徒的葬禮是用感恩的詩歌送別遺體,而旁邊的禮堂裏傳來的卻是一片的哀樂與哭泣。

這就是答案,每個人都是力求自己一輩子都過上如意的快樂生活,最好是永遠都伴隨著自己,可現實卻偏偏與人的願望相悖,喜怒哀樂,生老病死,沒人能迴避,網上有句名言叫「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 ,這就使「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理論找到生長的土壤,《活著》中主人公的悲催就是如此形成的。

人想長久、卻又是短暫,這為何?《聖經》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當人類的生命不能脫離罪,苦難必定有的,罪的存在造成苦難,死就臨到,不死的話你願意永遠痛苦嗎?,《聖經》說,我們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而造的,因此人也有善的一面,所以《活著》中的人物「家珍」也會在文革中去鼓勵想輕生的「春生」,這就是人性。

時間的關係,論人性只簡單地說這點,當我們知道人的苦難的來源,而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盼望幸福長久不斷的心願,哪裡能實現呢?唯一的答案在《聖經》,如你問我為何這麼肯定《聖經》所說的是真的?我用逆向思維的方式解答你……自有《聖經》這幾千年以來,已經被無數的科學家,哲學家,生物醫學家,宗教人仕質疑過無數,國家的宗教事務部門的資料庫中必然也存有一本,幾千年來《聖經》仍然屹立不倒。因為《聖經》說出了完整的人類史,給人們指明瞭方向。想解決死亡,唯有認識這位《聖經》中記載的耶和華(自有永有)的上帝,這是我想告訴你這十七歲少年的人生意義


《活著》這部小說曾經改編過電視劇,電視劇的名字叫《福貴》,更早的時候張藝謀曾經將它翻拍成同名電影《活著》。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都將福貴悲慘的一生展現了出來。在大時代的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大女兒鳳霞死在了產牀上,小兒子有慶因獻血而死,妻子家珍也在兒女都失去後,與世長眠,女婿二喜在工地出事故去世,唯一的外孫苦根因飢餓喫豆子而撐死,最後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年輕的福貴是好賭的地主少爺,到後來發憤圖強,在經歷家庭一系列的變故,他依然堅強的活著。

對於我們來說,不管世界怎樣對我們,我們依然要堅強的面對,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如何看待生死問題呢?

生死聽天由命吧。這裡不是消極的意思。

我認為生就要勇敢的生,我們每個人投胎為人真的很不容易,老天既然選擇讓你轉世為人,那就是讓你來體會這人世的酸甜苦辣的。

不能說越到點挫折痛苦麻煩就打退堂鼓,覺得生無意義,怨天尤人,甚至動放棄生命的念頭。

生活給你的困苦,要通過努力還回去,讓自己活得更好,做生活的強者。悲天憫命一點意義都沒有。

死就要開闊的死。死亡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面對的。或者是年老而終,或者是事故病災。誰也說不好明天是個什麼樣子,明天回怎樣。如果死亡降臨,也絕不怨天尤人。堅強面對吧,畢竟有些死亡不是靠我們自己的意志就能改變的。

活在當下,學會珍惜。珍惜每一個黎明。這是我們能夠抓住的。


我看《活著》這本小說的時候,才十九歲,當時在新華書店,直到看完才走,一個下午,好像與書中的人物和世界共同經歷了一生,這就是是文學藝術的魅力吸引力。影視作品也看過不下五次,活著本身就是意義的一切,不管平凡或者偉大,無需刻意去參悟什麼,作品所表達的無關生死,而在於治療,我們活著,幸福著也痛苦著,只要心之所往,真正的活著,不虛假不被慾望心魔吞噬,纔算活著,反觀現在很多人扭曲,極端,難道是因為生活的重負嗎?為了金錢不擇手段,人人需要成功?失去了生活的本真。在作品中,時代變遷,各個階段因自身缺陷或者社會變革,經歷的磨難,最終都是平凡一生的經歷,有一隻無形的手,治療一切的磨難和心靈的災難,生活不會許你以厚報,我們依然走在自己的路上。


按《聖經》解:人之生,因耶和華按自己的形象造人,故有亞當與夏娃成人類始祖,無死亡在伊甸園與道同在人神共樂,夏娃犯罪引誘亞當喫禁果,神怒,人開始有了死亡。這也是人類智慧最完美也是唯一的解答,人之所以會有智慧,成為世界的主宰萬靈之長,只因為神是按著他自己的樣式創造的我們,雖然我們的始祖犯了罪領下了死亡,但按著《聖經》教導,人還是有可得著永生的機會,那就是靠著耶穌基督十字架上的救恩,每個人都有重返伊甸園的機會,這就是人類目前這個世界上,最有盼望的對生死這一問題的回答!


我一直認為好的文學作品是把赤裸裸的現實撕開給人看。

餘華,當代中國最具有現實意義的作家。他的作品用近似殘酷的手法給人以無比的震撼。

《活著》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富貴的形象都讓人無法平靜。

不論是起初的嗜賭成性,還是後來的戲劇性被迫參軍,到後來的眼睜睜的看著身邊的一個個親人離他而去。

那是一種無可奈何,也是一個時代下人生的悲劇,在那個時代活著其實還不如死去!

但餘華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發現並指引人去認識死亡,和死亡籠罩下的亮光。

活著有時候僅僅為活著,生活的意義,活著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有時候需要我們去感悟去體會。

《活著》這部作品在極大程度上帶給人的是一種對於生的隱忍和不易,這種不易來自對死亡的敬畏,和對歲月對人生的平靜看待。


生死,人生的必然!只是多了一份感情,讓這兩種生活狀態處於極端,生命的誕生,總會帶來喜慶的氛圍,而人的離失,伴隨著多年的感情,難以割捨!這是每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

向死而生!只有把自己的一生活的如意就好,沒有遺憾!這纔是完美,生命不再呼有多長,充實自己的一生!虛度光陰的幾十載,回首望去,什麼都沒有,生命的意義何在!

所以,把每天都過的充實一些,每一天都把身邊的人都給予幸福感!一個融洽的幸福的氛圍,可以讓家人朋友提起精神,狀態滿滿!這就足夠了!

生命,不能缺少愛,更不能缺少感情!完美的一生,好好珍惜眼下的一切!


謝邀。我對生死的看法是:我生也偶然,但死是必然。只是這過程中充滿了無常働。因了這無常,方有滋味。努力的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比別人幸福,你就會快樂的多。作者餘華在這本書的序言中寫到,別人看福貴是悲慘的,但是他自己看可能是幸福的。最後引用維克多.雨果的一句話『』死亡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平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