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在山東省莒縣嶠山鎮中心初中掛牌建立了“鄉村文學教育特色學校”實驗基地和“王世龍文學教育工作室”。同時與日照作家協會、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合作,舉辦了“作家進校園”開闢文學大課堂及圖書捐贈助學公益活動。研究會指導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委員、著名作家趙德發,常務副會長兼祕書長、校園文學研究專家、詩人王世龍,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編輯部主任、著名詩人藍野以及日照教育和文學界相關專家、領導出席了掛牌儀式,共同研討鄉村教育的文學創新之路。

莒縣嶠山鎮中心初中於1958年建校,在當地是一所具有代表性的鄉村學校。面對地處鄉村的學校教育資源匱乏,而城市教育資源過於集中、生源過於擁擠的極端現象,校長劉樹偉在思考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條新時代農村教育的特色辦學之路。他由當年一個偏僻鄉村初中學校創辦的山泉文學社,走出了三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的成功例證而認識到,通過開展校園文學活動抓住文學教育,改革語文課程教學,將是一條有效途徑。於是,向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申報立項了 “創建鄉村文學教育特色學校”實驗基地,希望以此爲突破口,創新教學方式,發展素質教育。劉樹偉校長的實驗方案報告,引發了與會專家、領導的高度讚揚,使師生深受鼓舞。對文學社團活動與語文教學的有效銜接,對創辦文學特長生實驗班引領、活躍校園文學,對探索文學課堂改變語文讀寫教學方式,對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而帶動其他學科的整體提升,都給予了美好的期待。

“王世龍文學教育工作室”是以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日照市作家協會和莒縣教體局名義共同設立。詩人王世龍曾是山泉文學社的組織者,一直致力於校園文學教育的推廣,他曾獲得中國教育報評選的“2017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二十年前,他孤身一人來到北京。憑着對文學的熱愛和對教育的執着,投入到校園文學研究與推廣的神聖事業中,他編雜誌、編書、組織活動、開展研究,爲校園文學、爲文學教育、爲文學閱讀不遺餘力地鼓吹呼籲,團結了全國各地的一大批教育工作者,披荊斬棘,戮力前行。這個過程中,陳建功、高洪波、樑曉聲、金波、張之路、曹文軒、白燁、吳思敬、林莽、蘇立康、顧之川等一大批重量級作家和學者熱情響應,鼎力支持,使得校園文學與文學教育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文學閱讀的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

他帶領校園文學研究團隊,策劃實施了一系列的實踐推廣活動。按照“以寫促讀,讀寫結合”的教育方法,指導組織“葉聖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和葉聖陶教師文學獎等評獎活動,舉辦校園文學研究論壇、文學課堂展評等活動,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大大地推動了校園文學與文學教育研究和實踐的深入發展。他期待用文學教育培養鄉村學生的精神世界。在工作室設立之後的首場公益活動上,在趙德發先生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給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文學課。他說,文學是可愛的,它可培養我們的審美情趣,傳達情感,中學時代我們可以愛它,但不能過於迷戀而影響基礎學科的全面發展;日照當地作家夏立君先生的作品《時間的壓力》曾獲得“魯迅文學獎”,他用自己的寫作經驗告訴師生們,寫作需要創造性模仿,需要個性化閱讀;1980年代從山泉文學社走出的三位詩人海生、藍野、山妹同臺與師生們交流“文學幫助我們成長”的經歷,分享了他們的詩歌創作體驗。多讀書、讀好書才能獲得感受生活、提煉生活、表達思想的能力。詩人作家們的成功之路告訴我們,“潤物細無聲”的文學對心靈的滋養無可替代。(張樹偉)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