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或轉載請聯繫大菲哥微信號(Jolie_Y98)

26個research groups, 400個projects, 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的課程,你卻可以從30門課裏進行選擇且一分錢也不用花的專業。

我不清楚你們是如何知道MIT的Media Lab的,我也不清楚你們對26, 400, 30這三組數字背後的內容瞭解有多少。但是我知道,這個只開設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業Media Arts and Science(簡稱MAS),每年碩博總計招收50名左右學生,不要GRE只接受7分雅思的Media Lab, 想去的人很多,願意為此目標持續努力的人卻不多。調查研究了很久,我就總結出,如果我想申請,那麼我至少應該瞭解過半,才談得上有資格去支付一筆申請費。

讓我們從兩個方面,一起來重新瞭解下這所神奇的、專做別人做不到的媒體實驗室。

1. 最怕別人跟我講起Media Lab, 只說跨學科 & 黑科技。

我開始讀《三體》,實話講還真不是因為科幻,而是源自於好奇。劉慈欣所描述的宇宙中的「黑暗森林法則」在激烈的互聯網經濟競爭中被反覆引用,「降維打擊」也是從三體中的攻擊手段,成為了每個互聯網企業的常規武器。我想探究清楚從科幻界到互聯網界,這些跨界運用之所以能頗有成效的why, how and what.

你看,跨學科一定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見識層,而是能夠把見識付諸到實踐的應用層。正是行動和思想驅使,才使Media Lab誕生了很多改變世界的重大發明。所以,請帶著一定要做出什麼的目標去申請它。

Health 0.0是一個工程、醫學成像、人工智慧以及醫學之間的交叉學科項目,旨在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全世界最富創新的Media Lab,重點研究的是科技與人文。不是研究傳媒,也不是藝術設計領域的媒介,而是讓掌握多個學科,具有多維度競爭能力的人齊聚在一起,不受限制地發揮想像力,探索一般科研機構不會從事的,關於人類未來的研究。正因如此,也纔有人在去過Media Lab後感慨說「去過媒體實驗室,真的是大開眼界。這裡改變了我對『媒體』的傳統理解,讓我重新思考麥克盧漢對媒介的定義——人的延伸。」畢竟真實的問題都是與人相關的,如社會安全問題,政策制定與環境關係,社交網路化等等。

比如拉萬教授(Iyad Rahwan)專門研究人和機器人的關係。設想一下,未來馬路上10%的汽車是無人駕駛汽車,那麼人應該如何適應它們的開車習慣(很守規矩,嚴格按照一定的時速平穩行駛,卻導致後面壓來一長串的汽車),而無人駕駛汽車本身又該如何從人的開車習慣中學習呢(根據實時情況,向人類一樣會善意讓行)?這就是一個頗值得研究,雖不屬於特定學科,卻又很重要的課題。

在調研中,我瞭解到有校友曾做過一個會跑的鬧鐘。鬧鐘一響就滿地跑,橫衝直撞,你必須鬥智鬥勇,才能抓住它,把它關掉。不知道這個鬧鐘的科技成分有多高,但是大菲哥我還挺想要的,特別是一到起牀困難季。或許正是一定要把它關掉的這個過程,整個人就像練習了一組晨起瑜伽,完全清醒了。你看,這正是從人的惰性和運動神經出發所研究的一個互動型產品。鬧鐘不再只是固定停留在一個位置,你按它幾次它就消停了,而是你要從牀上起來,在追趕和互動的過程中,得到身心的運動,才能結束掉它的「善意」提醒。

Code Next: Cultural Resonation與Google合作,為8到12年級的黑人和拉丁裔學生提供編程、設計、音樂製作、交互設計、遊戲開發等相關課程。

2. 不約束,無方向。不是說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在申請時必須要選擇三位教授,或者三個研究小組。

26個research groups:

每一位想要進去Media Lab的申請者,都應最晚從本科開始:

1 / 有super idea;

2 / 最好數學、工程、計算機都會;

3 / 加入實驗室接受科研訓練;

4 / 科研經歷不僅豐富,更重要的是學到技能,做出成果。

有些人問我,怎麼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加科研經歷呢?

1 / 最直接路徑:考進MIT的本科,參與Media Lab的實習,加入一些實驗項目;

2 / 主動參與:在國內的學生要廣泛積累科研經歷,如發表作品,參加比賽與研討會等,跟著導師一起做研究。同時,爭取各種海外科研機會,豐富閱歷,增長見識,明確目標。

只不過這也意味著,學生們也要力爭考進國內的著名大學,這樣纔有機會參與到豐富的國內外科研項目中,為自己的申請做好鋪墊。

Fluid Interfaces小組的項目A Flying Pantograph

3 / 積累學姐學長資源:Media Lab不直接對外開放school tour, 所以若想參觀,學生們要直接聯繫學校教員進行預約。一旦預約上了,學校會安排教員和研究生們一起帶著你參觀正在進行的項目和成果。實際的考察也有助於大家做出自己的研究小組選擇。這樣良好的資源積累也有助於大家隨時掌握Media Lab的最新情報。

考慮到這個部分實在是research centered, 選項眾多,差異化明顯,所以我們會像對過往的學生一樣,採取針對性的協同作戰,也就是一起調研,分析決策,做足準備,再去申請。

Camera Culture小組研究的超快照相機為未來成像帶來新的可能性

如果你恰好要申請,在詢問時也最好帶上你的調研結果和相關問題,再來詢問大菲哥呦。最後,英文要練的好一些,不斷培養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這樣第一步的調研工作也能輕鬆愉快地推進了。

延伸閱讀:

大菲哥:南加大USC | 當我談南加大時,我談些什麼??

zhuanlan.zhihu.com圖標大菲哥:斯坦福大學為什麼這麼好??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大菲哥:耶魯Yale丨在藝術設計領域蟬聯多個第一,你看上了它哪個專業?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大菲哥:康奈爾Cornell | 不喜歡理工科,何以去讀D+EA,還有時尚管理??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大菲哥:CMU | 搞科研√,還是搞藝術×,這是一道送分題。?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