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只要了解楊慎的生平和填詞背景,就能完美解決題主的疑惑了。這裡只做簡單說明,因為我懶。

楊慎生平

楊慎這個人真的非常了不起,楊慎23歲就狀元及第,出道就是六品官,還是明朝著名的文學家,和解縉、徐渭合稱明代三大才子,而以楊慎居首,他還是東閣大學士楊廷和的兒子。

36歲的時候,楊慎因「大禮議」被打了板子,還發配雲南。這「大禮議」其實就是皇帝家裡那點事兒,明世宗嘉靖這個人本來就是個奇葩,他一個藩王登基做了皇帝,非要給自己的爹媽博個名分,於情咱們可以理解,但是於禮,這就說不過去了,畢竟你爹沒有當過皇帝,你怎麼給名分嘛!

還是熟悉的劇情,朝中大臣分了兩派,楊慎就是反派,所以遭罪了。

創作背景

這首《臨江仙》,就是楊慎在被貶雲南之後所作。在這期間,楊慎跟其他被貶的人不一樣,他並沒有因此消沉,反倒把貶謫當做一次旅遊,他四處體察民情,然後以詩文記錄,並抒懷。

三十多年時間,他每到一地就與當地人聊天,與讀書人談詩,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就包括《廿一史彈詞》——以史為鑒,自三代至元朝,填作彈詞,《臨江仙》便是其中之一,原是《說秦漢》的開場詞,後被毛宗崗父子用於《三國演義》開場詞。

創作心境

前面說了,楊慎被貶之後並沒有消沉下去,而是打開了一片新天地。這就是楊慎的偉大之處,我們再看看這首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是一首詠史詞,起首一句就讓人有熟悉感,因為這正是化用了杜甫「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和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同時,這個起句也為全詞奠定了慷慨悲壯的基調。

以長江水一去不復返,比喻人生在歷史長河中,無論你立下了怎樣的豐功偉績,都終會被帶走,所以「是非成敗轉頭空」,這是悲壯,也有失落。

「青山依舊在」,歷史周而復始,車輪滾滾向前,是不變的;「幾度夕陽紅」,英雄人物你來我往,是變的。變與不變,這就看你能不能從是非成敗中轉過頭來,如果能轉過來,一切都可以拋開,如果轉不過來,就是執念。

楊慎自然是看開了,看透了,所以他被貶後才不會意志消沉,所以他才能寄情山水,做一個白髮漁翁或砍柴的老頭,與春風秋月為伴。他不會再像世俗的人那樣,追求功名利祿,為了達到目的不惜阿諛奉承,而是要保持自己的節操。

當然,在午夜夢回的時候,他也會想起過去在朝堂中,自己的風雲事迹,但那些都不重要啊,只需要舉起酒杯,笑對人生,一杯敬過往,一杯敬未來。

終於,在開篇的慷慨悲歌之後,楊慎回歸於平淡。他接下來的理想,將會是在歷史的長河中,在成敗得失之間,探索生命永恆的價值!



中國的文學評論中,有一個傳統,叫知人論世。這個傳統是孟子開創的。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意思是說,你要了解一個作家的作品,那麼就一定要了解這個人的生平,因為他的思想,都蘊含在他一生的經歷之中。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明代大才子楊慎的經典之作——滾滾長江東逝水,就要先了解這個人。

楊慎是明朝第一才子,是一個具有正義感才華橫溢卻又命運多舛的大思想家和大文學家,他出身名門望族,他才華橫溢,他23歲就狀元及第,做到了翰林院修撰,參與編修《武宗實錄》。

他的父親做過宰輔。他一家人都是做大官的。但是我們知道,明朝的政治非常腐敗,皇帝基本上不是獃子就是傻子,專門不幹正事。楊慎作為青年才俊,他並沒有在污濁的官場中選擇同流合污,他甚至沒有選擇隨波逐流,而是走了一條勇敢的抗爭之路。

針對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歡到處遊玩的荒唐行為,楊慎敢於犯顏直諫,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游"朱厚照根本不理睬,依舊我行我素。楊慎也是失望透頂,辭官歸里。後來他做了朱厚熜的老師,而朱厚熜陰差陽錯成了皇帝。

按理說楊慎自此可以青雲直上,而卻在一場朝廷的大禮議中,因為不畏強權直言死諫而獲罪,受到廷杖之罰,被謫戍於雲南,此後流落四川、雲南等地,幾十年之內都在雲南邊陲,處於隱居狀態。

這首詞,就是楊慎在雲南所寫,當時應該已經是暮年了,因為從這首詞來看,楊慎已經看透了社會,看透了人生,所謂的是非成敗,所謂的秋月春風,最終都會隨著滾滾東流的長江水,而不見蹤影。而我們所苦苦追求的榮華富貴,苦苦追逐的名利地位,也敵不過時間的流逝而煙消雲散。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曾經被羅貫中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其實羅貫中的用意也很明顯,一方面他揭示了人類社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趨勢之外,他借用楊慎的這首詞,也想說明,所謂人類的戰爭史,爭來爭去,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留下那幾度夕陽紅,那些牛哄哄的英雄們,無非也就是成為人們的笑談而已。這首詞的意思是:

滾滾長江向東流,多少英雄像翻飛的浪花般消逝。爭什麼是與非、成功與失敗,到頭來都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陽依然日升日落。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在江邊的白髮隱士,早已看慣了歲月的變化。和朋友難得見了面,痛快的暢飲一杯酒。古往今來的多少事,都付諸於人們的談笑之中。

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楊慎看到的不是個人的榮辱得失——假如他只看到這一點,那麼楊慎有可能會抑鬱自殺,因為他的才華太偉大了,他的機會太好了,但是他卻被貶在雲南,政治上失意的一塌糊塗。

但是楊慎的著眼點,在於人類的歷史,這是一種大視野。在這種視野之下,楊慎變得更加曠達了,連歷史最終都走向煙消雲散,那麼我們個人的榮辱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

從這首詞中,我們看到的是佛家的一切皆空的解脫感,也可以看到,道家的清靜無為。既然一切都是空,那麼我們何必耿耿於懷我們的榮辱得失?

人生可以有失意,但是也可以換一種活法,去活的詩意一點。你看那漁父,看那樵夫,活的多麼自在,他們是慣看秋月春風,還有什麼能阻止他們在人世間活的逍遙快活呢?所以,這也是從莊子的齊物和老子的無為中,獲得的人生啟示。

算了吧,古今一切的事情,最終都將淪為一場笑談而已。


楊慎作《臨江仙》時的心境如何?

楊慎,字用修,號升庵。他是明朝的詩人、文學家。他於二十四歲時就已經考中進士且居第一。其時,他父親楊廷和是朝庭大員。因其詩詞文章之優秀,故無人能加以懷疑。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的一生,生於四川,得禍於京城,死於雲南。

楊慎考中進士後,首先得任翰林修撰,後又充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要給其父以名份,搞什麼「大儀禮」。他父親並未當過皇帝,歷史上也沒有先例,因而不合於法律。楊慎等一批堅持原則的官員持反對意見,因而受到明世宗的制裁,被貶到邊遠地區。楊慎去了雲南省。並且,這不去就是三十多年,再未回到中原,更不要說朝廷了。

在雲南的幾十年中,楊慎深入底層和老百姓打交道,進行調查研究;遊山玩水,吟詩作賦,論道著文。成了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和詩人。在雲南的幾十年中,楊慎看清了歷史、看清了現實、甚至看清了未來。後來,在回老家省親歸來後,就寫岀了這首品味極高的詞作。我們吟誦一遍這首美妙的詞作: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殼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上闕描寫了一系列的自然景物:長江、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陽。並以滾滾、東逝、淘盡、依舊、在、幾度、紅進行修辭。使得一系列的靜物產生動感,可謂動靜相依。

下闕把一個江渚之上白髮蒼蒼的漁夫、樵工展現在畫面之上,並伴之對秋月春風。經過多年的磨礪,楊慎先生已經看慣了、看透了一切。什麼都不想了。但最想的是:老朋友來到,用一壺濁酒招待。在這過程中,一起談論古往今來的事件。談完了,就不訪哈哈大笑一番。

上闕是作者對歷史長河的鳥瞰。他似乎站立在高山之巔,俯視滾滾長江。那浩浩蕩蕩東流的江水,把自古及今的英雄人物都卷進去了、淹沒了。你什麼正確的、錯誤的、成功的、失敗的,轉眼之間都化為烏有。但是,唯有青山,依然在那兒挺立著,迎接那下去了又岀來的黃昏的太陽。只有青山是永恆的,其餘的都不值得羨慕。

下闕則正是作者對自己心境的描繪。一個人突然之間從一個朝庭官員變成了地方官員,而且是條件很差的邊遠地區,開始的時候,心情肯定是很低沉的。特別重要的是:學了一身的本事,又喪失了施展才華的平台,更是悲哀至極。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會變化的。為了堅持原則,不向邪惡勢力低頭,付出點代價也是必然的。這樣一來,一切都無所謂。何況,朋友來了,還可以談天說地、言古論今,赴之一笑。更主要的是,沒有政務的勞形案牘,恰恰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所思傳及後世,反而功莫大焉!

所以,楊慎作《臨江仙》時的心境如何?我的回答是:平靜!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知道楊慎的人可能真的不太多,知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開篇詞《臨江仙》是楊慎的暮年經典之作恐怕少之又少。電視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楊洪基聲音迷倒了很多人,多數人以為這歌詞是羅貫中所作,甚至還有人以為是曹操的作品,你若跟他們說這首詞是羅貫中引用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所著,很多人不相信。楊慎是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中。

一一《臨江仙》明。楊慎

楊慎(1488年一1559年),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等,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等。

解縉、徐渭、楊慎被後人尊為明代三才子,楊慎翹居首席,可見他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這三個人的人生不是一般的傳奇。解縉19歲中了解元,20歲就當了翰林學士,真可謂少年得志,輕狂直率,落得個被貶還鄉的下場。後來被明成祖朱棣重用,貴為內閣首輔,總管編撰《永樂大典》,時年35歲。正值仕途得意之際,又參與王儲之爭,被捕入獄,落得個被灌醉了扔在雪地里活活凍死的悲慘終結,卒年四十七。活脫脫又一個楊修!

與解縉相比,徐渭(文長)雖然一生可謂坎坷不堪,幾經生死,晚年貧病交加,縱然多才多藝,自稱「南腔北調人」,「青藤畫派」的開山鼻祖,也不得不變賣藏書千卷,臨去世時,身邊僅剩一條狗陪伴,床上連一鋪席子都沒有,凄涼之極。時年73歲。

比較前二位大才子,楊慎的人生令人咋舌。其父楊廷和是內閣首輔,母親也知書達理,楊慎的基因太好,註定了天賦異稟,加之又特別勤奮好學,十三歲隨父入京師,一首《黃葉詩》轟動京城,令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驚詫,收入門下,稱其為「小友」。二十四歲時,考中狀元,登上大明的政治舞台,官至翰林修撰。

楊慎有一個讓無數羨慕嫉妒恨的家族背景、輝煌的人生開端,可他並不是一個慎思而後明哲保身的人,不畏權勢,敢於直諫,數度觸怒龍顏。與解縉犯了同樣的錯誤,干涉皇家內務,為「大禮儀」叛逆君父,明世宗朱厚熜大怒,成了階下層。幾度杖刑差點亡命,命不該絕而後充軍雲南,流放三十多年,終老於流放之地,時年72歲。

楊慎一生著述豐富,涉足範圍廣博,經、史、詩、文、詞曲、金石、書畫、音韻、天文、地理、醫學等等,造詣非凡,一個名副其實的博學家。

《臨江仙》一詞是楊慎暮年之作,歷經滄桑後的人生徹悟。上闕氣勢磅礴,慷慨悲壯,「是非成敗轉頭空」言盡世事無常,在歷史的長河中成敗榮辱難以把控,不能於青山同在,只能聽憑流水東逝,「浪花淘盡英雄」,無論英雄還是狗熊,都終將被浪花淘盡。其中多少憎憤、鄙視、落寞、無奈,如滾滾長江之水,不息晝夜。

下闕話鋒急轉,幻想勾勒了一個高山流水的故事,「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寄情山水漁樵,淡泊寧靜,悠然自得,洒脫飄逸。「一壺濁酒喜相逢」,與這位世外高人相逢把酒言歡,不亦快哉?「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得失成敗,一笑了之,淡然一切,可謂參透人生世事,超然雋逸,悟道天機。這白髮超脫的漁樵老翁不正是歷經磨難、坎坷漂零仍傲然於世、看破紅塵的李慎自己嗎?

這首詩是楊慎一生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仕途嘎然而止,抱負壯志難以施行,折煞英雄!上闕蕩氣迴腸,下闕發人深省,應了李白的那句「古來聖賢皆寂寞」,與柳宗元的《江雪》有異曲同工之美!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矣!

(為您寫詩,為您讀詩!負薪映雪感謝你的閱讀與關注!圖片源自網路,著作權歸本人所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提起明代文學家楊慎的這首《臨江仙》,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我們所熟知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便是以其作為開篇詞。詞的上闋通過歷史現象詠嘆了宇宙之永恆、江水之不息、青山之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卻無一不是轉瞬即逝。下闋則寫出了詞人遊歷山水,將歷史興亡付作談笑,體現了作者的曠達胸懷和高尚情操。

該詞讀起來蕩氣迴腸,令人回味無窮,那麼楊慎作這首詞時的心境到底如何呢?且聽筆者細細分解。自小時候起,語文老師都會說要理解詩詞歌賦都要從作者的生平來理解,我們既想了解楊慎所作《臨江仙》時的心境如何,那便要先從他的生平來分析。

楊慎(1488-1559),字用修,初號月溪、升庵,又號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馬碧雞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明朝著名文學家。

我們先來說說楊慎此人,其少年時聰穎,11歲能詩,12歲擬作《古戰場文》,人皆驚嘆不已,入京作《黃葉》詩,為李東陽所讚賞,後為正德六年(1511)的狀元。除此外他還有一個身份,當朝內閣大臣楊廷和(後出任首輔)之子。在明朝為了避嫌,當朝大臣之子大多在科舉上是沒有好名次的,即便有,也會被言官鋪天蓋地的罵章淹沒,諸如子憑父貴、私相授受、作弊等,例如首輔張居正和王錫爵,特別是王錫爵,兒子中了鄉試第一後,經不住輿論壓力,生生將兒子趕回了家,令其十三年後才參加會試。

而楊慎身為閣臣之子,狀元及第,竟沒有發生任何爭議,大家都認為其高中狀元是理所當然之事,言官也未以此抨擊其父楊廷和。除此之外,楊慎、徐渭、解縉三人共稱明朝三大才子,其中解縉主編《永樂大典》,其博學程度世所罕見,而徐渭,乃是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多才多能,而三人之中,楊慎卻為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其博學多才由此可見一斑。

楊慎一生為人正直,不畏權勢,導致其政治生涯十分坎坷。對於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喜好遊玩,楊慎不避斧鉞,敢於犯顏直諫,後朱厚照不予理睬,楊慎氣憤不過,稱病辭官歸故里。後在「大禮議」的紛爭之中,與張璁、桂萼二人鬥智斗勇,朝堂上爭論不斷,而剛愎自用的朱厚熜一意孤行,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慎「又諧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朱厚熜更加震怒,使用暴力鎮壓,「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群情激憤,楊慎以「國家養士一百五十年,仗節死義,正在今日。」為名,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列宮大哭,抗議非法逮捕朝臣,聲徹宮廷。皇帝震怒,將楊慎處以廷杖,幾乎死去,後被流放雲南永昌衛(今雲南保山縣)。

楊慎在放逐滇南漫長的三十多年流放生活中,並未因環境惡劣而消極頹廢,仍然奮發有為,經常四處遊歷,觀察民風民情,還時常詠詩作文,以抒其懷。

而《臨江仙》此詞在渲染蒼涼悲壯的同時,又營造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氣氛,並且折射出高遠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而楊慎在作此詞之時,已是歷經榮辱,心境變得豁達開朗,寄情山水,最終游于山水間,放眼塵世外!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沙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的作者是明代文學家楊慎。後來小說家羅貫中在寫《三國演義》時將此首《臨江仙》作為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使這首詞的流傳度更加廣泛。

楊慎(1488-1559),嘉靖三年(1524年),在正任翰林院修撰時,因為「大禮議」案被割官去爵,發配雲南,時年36歲,正當壯年。從此,他就在雲南東遊西走,作詩論道,訪貧問苦,悠閑生活,在滇南居住長達30餘年。

這首詞正是他在雲南期間的名作。正是由於以上背景,作者經歷了仕途,又被貶邊遠,大起大落間使作者看透人生,看破了紅塵,不再一味地靠近朝廷,而是更接近於凡間人世,對自然、人文、歷史、地理有了過去不曾有的新感悟,才能做出如此洒脫、豪放、富有哲理的名作。其後少有哲理性詩詞能步其後塵者。

要說他寫這首詞時的心境,恐怕是介於好與不好中間吧,被貶作為官員,畢竟是不光彩的,心裡肯定是很複雜的;但能看透一切,把那段歷史僅作為人生過往,又開始新的生活,心緒肯定又是平常、平靜的,心境應該是很好的。

至於這首詞,是我最喜歡的一首,年少時即能背誦,其詞義又通俗易懂,不用我花費心思翻譯介紹。當然見仁見智,至少說,沒有經歷過風浪的人肯定寫不出如此優秀的詩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楊慎《臨江仙》

小時候看《三國》,其主題曲就是這首《臨江仙》。

我們先來聊一聊這首詞的大概內容吧!

看著那滾滾長江水義無反顧的往東流去,(古往今來)多少英雄都如同那浪花般隨波而去。世上的成敗得失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唯有那青山還在,(不論)歷盡多少風雨(依舊如故)。頭髮花白的漁夫和樵夫在江面上的泊船里相遇,看慣了世事滄桑。(他們)用一壺濁酒來慶賀彼此的相逢。古往今來,多少風雲變幻,盡在談笑間(一飲而盡)。

解讀完這首詞,我們再來分析分析詞人楊慎到底想表達怎樣的感情呢?

長江東逝、淘盡英雄、轉頭空、青山在、夕陽紅、白髮漁樵、慣看春秋、一壺濁酒、古今事、笑談中。就這首詞,我做了下簡單剪截,連貫起來看,像不像是一位歷盡滄桑並看透世事後的老者在與他的好友(知己)相遇後,彼此喝著濁酒笑談著古往今來?這樣看來,楊慎作此詞時應該是經歷了許多世事沉浮的,不然是不可能有此豪邁之心境的。成敗得失到頭來不過是一場空,如此,還不如與知己好友約於這塵世之外的「江渚上」,沽上一壺濁酒笑談古今。說到這裡,我不禁想起那首《從頭在來》: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在來。當然,楊慎的《臨江仙》除了看淡成敗得失的豪邁洒脫之情,更多的還有看淡風雲看透世事的淡泊歸隱之意。

對於楊慎的生平,概括而言:出生名門、聰慧上進、仕途坎坷、正直有為、為民請命、學識淵博、多才多藝、著作豐厚。這樣簡潔的概括後,我們就能做個簡單的推斷了,那就是《臨江仙》應該是其晚年作品,因為只有飽經風雨後,人的心境才能達到如此淡泊之境界。

綜上,楊慎在作《臨江仙》時,應該是一位飽經滄桑的老者了,此時的他該是看透了人情冷暖與世事沉浮,對於成敗得失已經不再關注了,更多的是,他嚮往著這塵世之外,約上知己好友沽上一壺濁酒,談笑古今。這是一種淡泊名利歸隱山林之心境!

明朝的文學家楊慎寫這首巜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時,已經是古希七十二歲了。自明嘉靖三年流放雲南,謫戍滇南,謫居有三十多年。

楊慎二十四歲,被欽定為當科狀員,無奈在兄終弟及的"大禮儀"紛爭中,敢于堅持原則,被皇帝發配雲南永昌衛充軍,客死他鄉,再沒踏進中原一步。他的這首巜臨江仙》寫出了他的無可奈何:"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沙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日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談中。"把楊慎的思慮、思念,憂鬱 、憂傷,憂愁的心境用一"空"字襯托出來,這是他歷經磨難的總結。他把人生有志不能伸,有苦不能訴的境界,用"笑談中"來淡然處之,豁達大度。

明小說家羅貫中將這首巜臨江仙》作為所著巜三國演義》的開篇詞,氣勢磅礴,廣為流傳。楊慎的一生,基本上生活在怨與愁中,少年得志,卻經歷了仕途的大的變遷,大起大落,生離死別,報國的夢想,轉瞬成空。

他寫此詞的心境就象滾滾東流的長江水,無論你是英雄或狗熊,事事都成空,只有天地夕陽在,青山白雲中。詞人楊慎經歷了世態炎涼,愁緒煩情後,始得大徹大悟。大明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到了晚年,方悟出一壺濁酒,大家笑談著古今往事,閑看著秋日春風,那是多麼美好快樂的事啊。

這首巜臨江仙》悲中有歌洒脫豪放,怨中含笑淡泊大度,詞人楊慎有種徹悟的感覺,人世間的一切紛繁雜事都煙消雲外,無牽無掛,他已看慣了世間的所有恩怨情仇,懂得了怎樣才能釋懷人生他的心境應為放下一切,徹悟人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沙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日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談中。"氣魄宏偉,雄渾豁達,超然洒脫,意境蒼涼,激昂悲壯!

人類精英人物起落興衰,最後終歸泯滅到無情的歷史之中了!不管建立了怎樣的豐功偉績,縱使曾經氣吞山河、叱吒風雲、頂天立地,在無盡的歲月中都是短暫的一瞬間,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真實的生活應該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時光依舊流逝,街市依舊太平,人類依舊繁衍生息,平淡的日子不需要英雄。

作者楊慎(1488~1559),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正德六年狀元。 臨江仙是歷經滄桑後的曠達感嘆,是自己的仕途由一路繁花到布滿荊棘後的醒悟,是歷覽千古風流人物後的真摯告白:告誡世人要用淡定從容的心態面對紅塵俗世。

1524年因得罪了明世宗朱厚熜,楊慎被發配到偏僻的雲南充軍,一天,正值夕陽西下,楊慎戴著沉重的枷鎖,步履蹣跚,被押解到湖北江陵邊上;此時,一位漁夫和一個樵夫正在江邊燒柴煮魚,觥籌交錯,談笑風生,二者神韻超然物外,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正永不停歇地向東流去,此情此景令楊慎聯想到自己的人生際遇,聯想到歷史上做過驚天動地大事業的人物,彷彿醍醐灌頂,突發感慨,留下了此千古絕唱!

他寫這首詞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告訴自己的妻子黃娥,面對人生逆境,不要悲觀失望,心灰意冷,要擁用一顆平常的心,往後的歲月要恬靜生活,在風雨飄搖的境地里照顧好家人,來日方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