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近30年,從一線教師到教研員,從教學副校長到校長,從兼職教委副主任到擔任教師進修學校校長,讓我能夠從不同角度考慮教育教學。從化學教學到課程標準研製,從每天和學生在一起到和教師在一起,從自己努力上好課到幫助其他教師上好課,讓我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師生的成長。

通過自我反思改進教學

回顧自己從教最初的10年,大致經歷了五種方式的教學探索,這也成爲我以後工作的堅實基礎。

講解接受式教學。入職初期,心中好教師的標準是“上課講解清楚明白、課後耐心答疑解惑”。我每週參加區教研活動、聽老教師講課,反覆修改教案、提前準備好實驗,精心上好每一節課。學生喜歡我上課的清晰及較強的邏輯性。直到一次大考,學生答卷讓我意識到從講解清楚到學生理解之間是有距離的。

啓發發現式教學。嘗試將教學內容轉化成問題,學生看書、討論,然後把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思路表達出來,我就知道他們理解到什麼程度了。好教師的標準變成了“學生對化學雙基的掌握”。但是,半年多的時間,又有了新問題,缺乏實證,有些問題難以深入。

實驗探索式教學。我整體指導,學生做實驗,觀察、記錄、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此時,好教師的標準是“學生的實際收穫和興趣”。後來又發現,照方抓藥式的驗證性實驗,學生的思維受限,也難以保持持久的興趣。

問題解決式教學。學生通過預測、設計方案、實驗並記錄、得出結論、交流分享來學習。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無論成功與失敗,學習的過程都會深深印入腦海,甚至還成爲畢業多年以後再聚會時談論的話題。當時我認爲好教師的標準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兩年後又發現,學生洞察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缺乏、能力不夠。

探究式教學。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嘗試。備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大量的真實素材,學生獨立或者和我一起提出主要問題,再來探究解決。此時我心中好教師的標準發展成爲“學生髮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化學研究方法的掌握、學生的興趣濃厚而持久”。

做教師,就要努力上好每節課。自己不知不覺走出一條基於研究的教學改進之路,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成長。學生從喜歡化學到喜歡學習,從學會化學知識到從化學的角度分析問題、做出決策,從關注成績到關注社會,他們的成長總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

通過更多好課成就學生

課改就要改課,好課成就學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程改革就要在主戰場上打攻堅戰。在我工作的第二個10年,課題研究成爲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我先後主持了“高中化學問題情境創設”“實驗化學實施策略”“提高中等生課堂學習效率”“化學精品課程資源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等五個課題。五個課題組就是五個教研團隊,大家自願走到一起,從問題到課題,明確目標和任務,開展研究和實踐,通過持續反思和改進,好課越來越多。

好課就是發生了有意義的學習的課。未來,跨界創新成爲新特徵,好課就要爲此服務,特別是發展全球勝任力、數字讀寫能力、創新能力和國際理解能力以及堅毅、敢於承擔責任的品格。好課要帶給學生經歷和體悟,每一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能創生新意義,學生的理解和應用是交叉進行的,在理解中應用,也在應用中理解、建構新的認識,形成新的思路。這些基於學科又超越學科、超越今天面向未來的課,能助力學生“學會”“會學”和“愛學”。

好課需要好的學習活動設計和實施。爲了找到好的情境素材形成挑戰性學習任務,我們進行高中化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研究,構建模型,把高中化學必修1和必修2所有的內容,結合實際,梳理、研發了系統化、結構化的情境素材,並有學習活動設計建議,可模仿、可遷移提升。高中化學精品課程資源建設的課題,讓我們關注到學生從實然到應然的發展空間,來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成爲主動的學習者,分析預測、設計方案、動手實踐、評價、質疑、表達觀點等行爲以及適合的思維容量,有利於發展高階思維能力。

好課就要給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好課關注應用性實踐,給學生面向真實情境的學以致用的機會。學以致用需關注三個轉向:學習內容從孤立、有限,轉向學科內主題間和跨學科的關聯;學習方式從傾聽、記憶和模仿練習,轉向動腦想、動嘴說、動手做、動筆寫;學習結果從掌握技能技巧、解題的套路,轉向獲得方法、理解本質、構建思路。這樣的學習學生常常遇到困難,但是解決困難的經歷和結果,往往能激發學習的動機,想象力得到發展、增加了解決問題的視角,增進了彼此的理解,特別有助於提高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的、有衝突的真實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喚醒每個孩子身上隱藏的智慧和內在的動力。

通過教研創新成就好教師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從入職到熟練型教師,從骨幹到教學名師,是一個不斷提升教育情懷、強化職業擔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育人能力的過程。教研,如何幫助教師呢?在工作的第三個10年,用項目的方式推動,圍繞“學業標準”“學科能力”“深度學習”“學科教學關鍵問題”和“教研轉型”五個領域,開展羣體性教學改進。相對於課題研究,項目以研究爲基礎,更加重視一線教師的實踐以及對行政和業務的雙重推動。

好教師是潛心教育的教師,教研要爲教師樹立榜樣。好教師有理想有信念,潛心工作向上發展不會自我設限。好教師能幫學生看到更大的世界,給學生帶來行爲或思維持久的變化,收穫着學生成長以及自我成長的幸福。“十二五”以來,海淀區多次舉辦名師教學研討會和成長中的骨幹教師教學論壇,名師工作站的教研員一起協同,梳理名師教學成果和育人貢獻,特別是將名師成長的關鍵性經歷提煉出來,研討會後,還將名師的材料課程化,成爲全區教師學習的課程模塊。

好教師兼具研究者視角,教研要爲教師的教學增智。好教師從學生的學習出發,以實踐者和研究者的雙重身份,在教學實踐及其改進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教研員帶領教師們研製海淀區學業標準、基於深度學習的教學改進、學科教學關鍵問題的提煉和解決,等等,經過研究和教學實踐改進,獲得了可遷移的能力和方法,這樣的輸出性學習,更能加深理解,建構意義。教師的學習可以概括爲輸入新理念、新知識、新案例、新經驗,這些經歷能幫助教師深入理解學科、學生和教學,從知道是什麼逐步轉向追問爲什麼,有利於提升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有利於建構起教書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教研員創造性地設計學科研修必修、限選和任意選修課程,將師生成長與大數據鏈接,找到關聯,充分解讀、使用大數據,幫助教師精準地改進教學,這都能給教師的教學增智。

好教師師德高尚、學術精深,能夠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好教師在講臺上成長,教學成長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標誌,教研要爲教師的成長賦能。一是通過引領賦能:變化已經成爲常態,教研迴應時代發展,需要通過引領實現賦能,引領教師前瞻性地思考,豐富教學方式,促成學生的理性思考、動手實踐,以證據支持假設來幫助學生體會學科本質和學科思想方法,用具有單元學習特徵的、長週期的、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實踐,突破課時學習的限制,打破課堂學習的邊界;二是通過鏈接賦能,實現課程標準、教育理論、優秀經驗與課堂教學的鏈接,實現當下與未來、單學科與多學科、中國與世界的鏈接,幫助教師理解學科育人和學生成長的新要求,解決學科核心素養可培養、可幹預、可評價等問題。好教師有着“想幹事”“真幹事”的勇氣,這種使命感和擔當精神將成就好教師走向教育家。

創新與堅持是教研探索和領航的基石。教研員應是區域學科首席教師,是教師的教學夥伴,更是探索者和領航者。新時期,教研要持之以恆地傾聽學生的聲音、解決育人難題,從“舒適區”主動走出來,迎難而上,通過引領、鏈接、創新賦能,給予教師專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外部支撐,提供更加寬鬆的空間、更充足的陽光和養分,助力師生幸福成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4月17日第10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